分享

犯罪嫌疑与形迹可疑如何区分

 anyyss 2017-11-16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


犯罪嫌疑与形迹可疑如何区分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8]8号)


第一条第(一)项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一)......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司法机关盘问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60号)


一、关于“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

……

罪行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但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在其身上、随身携带的物品、驾乘的交通工具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刑事审判参考性案例】

1.杨文博非法持有毒品案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1037号


因形迹可疑被盘查时发现随身携带的挎包内藏有可疑物品,在被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査时,如实供述了非法持有毒品事实的,不构成自首。'形迹可疑”一词,是指对方的举动和神色让人起疑心。这种疑心,是司法工作人员基于经验、常理对怀疑对象所作的一种主观判断。


从侦查人员的角度看,在“形迹可疑”语境下,侦查人员还没有掌握任何可疑物品,即尚未掌握被怀疑者犯罪的任何证据或者线索,因而只能对被怀疑者进行盘问、教育,而无权对其采取进一步的侦查措施。


从被怀疑者的角度看,此时他不能被作为刑事侦查程序意义上的犯罪嫌疑人。这个时候,如果被怀疑对象主动交代了自己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罪行,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因此,如果被怀疑者的罪证已经被侦査人员所掌握,或者侦查人员凭借一定的事实、证据以及工作经验或者他人提供的线索,对特定对象产生了某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怀疑,从而可以将嫌疑人与某种具体犯罪行为相联系,则该嫌疑对象已经成为刑事侦查程序意义上的犯罪嫌疑人。此时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的,不属于《解释》规定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然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本案中,被告人虽然不具有自首情节,但其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2.张芳元故意杀人案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944号


'形迹可疑“和'犯罪嫌疑”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是产生怀疑的依据不同。对“形迹可疑'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工作经验和常识、常情、常理,有时甚至是依据直觉所形成的猜测;“犯罪嫌疑'则是对所掌握的证据分析、判断后形成的推定,有被合理怀疑的事实根据。


二是对证据和线索的要求程度不同。“形迹可疑”仅是针对特定行为人的衣着、举止、言谈或者表情而产生的一般性怀疑,司法人员无需掌握任何与特定案件相关联的证据或线索;而“犯罪嫌疑”则是有针对性的怀疑,强调司法人员必须以一定的线索、证据为依据,将行为人与某种具体犯罪相联系。


简言之,行为人如实供述罪行之前司法机关是否已经掌握足以合理怀疑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的证据或者线索,从而在行为人与具体案件之间建立起直接、明确的联系,是区分“形迹可疑”与“犯罪嫌疑”的关键。


【链接: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权威解读】


周峰、薛淑兰、孟伟: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三、“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

(三)“形迹可疑”型自首

对于《意见》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形迹可疑”型自首的认定,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对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自首一方面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态度,可以防止其留在社会上继续犯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的经济性。


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犯罪事实,若有关部门并未掌握其他证据,则其主动交代对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决定性的实质意义,应认定为自动投案;


若有关部门在其交代时或者交代后即在其身上、随身物品、交通工具等处搜获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则即便其不交代,有关部门仍可掌握犯罪证据,故此类情形下的交代对确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实质意义,一般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


上述情形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较为多见。例如,公安机关设卡例行检查时发现某人神色慌张,形迹可疑,遂对其进行盘问,此人即交代了运输毒品的犯罪事实,公安人员随后在其随身携带的行李箱内查获毒品,这类情形就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当然,如果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是通过正常工作方法难以发现的,如某人运输毒品时发现前方500米处有检查站,即将毒品埋在路边,该人在检查站因神色慌张而被盘问,即交代了犯罪事实并带领公安人员找到了埋藏的毒品,此时的主动交代对确定犯罪嫌疑人就具有实质意义,则可认定为自动投案。对于其他类似情形,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的精神具体把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