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唯一的夜,一个这样的夜

 wps0321 2017-11-16

一个唯一的夜,一个这样的夜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冻凤秋

    一

    一个这样的夜,本身就是一首诗。

    寂静空旷的绿博园,深秋的风带着微微凉意,仰望星空中的那轮圆月,聆听它温柔的私语,我们沿着枫湖散步,一直走到温暖的室内。

    一个这样的夜,适合安放深沉的哲思。

    当我们坐下来,看着眼前这个芳龄五十的女子,在经历了岁月的一次次打磨后,面庞柔和,声音清澈,眼睛里依然闪烁着真与纯,我笃信,由作家、诗人何向阳来主讲本期中原风读书会“诗与思”的主题,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曾经,她以年轻的生命为火烛,在文学天地痴情燃烧。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是她的朝圣之路,她在漫漫孤旅中跋涉,肩上是风,风里的霞焰喷射出暴烈的光芒。诗性一直贯穿在她的评论和散文中。从《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思远道》《梦与马》《自巴颜喀拉》《镜中水未逝》,到理论集《夏娃备案》《立虹为记》《彼黍》、专著《人格论》等,我们随她一起在路上,看变幻不定的风景:无边的旷野,静默的水流,寒夜的繁星,长空的彩虹。如今读她的诗集《锦瑟》,感受到一种更加深沉的与灵魂的对话,与时间的对视,与天地山河的问答,有执着与肃穆,有从容和淡泊,有欢喜与沉痛,一字一句都是灵魂的歌唱,如此真切,如此动人。

    二

    一个唯一的夜,一次珍贵的聆听。

    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毋庸讳言,我的文学初心就是诗歌。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一个初中生在日记里写诗。诗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是非善恶,还有美。她试着把自己对美的感知表达出来。她最早的诗发表在河南日报上,那是《我的苹果园》《我的记忆》《山那边》《致林海》等一组诗歌,让她记忆深刻。

    那时,青春的她正逢改革开放的年代,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开阔了艺术借鉴的视野。她谈到阅读和创作中,那些对她影响至深的女诗人的诗。第一位是芬兰女诗人索德格朗。她情不自禁轻轻地读起那些诗句:

    “……吸取我手的温暖吧。我的手和春天有同样的血液。接受我的手,接受我苍白的胳膊,接受我那柔弱的肩膀的渴望……你沉重的头靠在我胸前,一个唯一的夜,一个这样的夜。”

    “我的灵魂不会讲故事,不懂道理,我的灵魂只会苦笑,扭紧它的双手;我的灵魂不会记忆和防御,我的灵魂不会考虑或赞许。”

    “美是唤醒命运的微风,那扇子轻轻地摇动。”

    她一句一句地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那细微的感知,那象征意味,那灵魂的颤动,那强有力的书写,那是自我心灵的一种印证,是诗人整体世界观的体现。

    第二位是英国女诗人白朗宁夫人和她的《白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集》,她15岁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下肢瘫痪;39岁遇到白朗宁,收获爱情,夫妇二人幸福地生活了15年,直到她50多岁去世。她的诗提供了对爱与美的礼赞。

    第三位是狄金森。诗人把激越的内容低调地表现出来,冷静且不动声色。比如《某个阳光斜射的时刻》:没有任何伤口和血迹,却在意义隐居的深处留下记忆;比如《战场》:他们雪片般落下,他们流星般落下,像一朵玫瑰花的花瓣纷纷落下,当风的手指忽然间穿划过六月初夏。她说,写死亡写爱,很少有人像狄金森那样,写得这么与众不同。

    那晚,她谈到自己在病中读辛波斯卡的诗,感受她的敏锐度;她也喜欢惠特曼、聂鲁达那样的诗人,但更喜欢里尔克,比如他的《杜依诺哀歌》:“如果我叫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听到我?”非常有力量;谈到艾略特的《荒原》……

    中国诗歌的传统更是深深浸润在她的生命中。第一部诗集《青衿》是她青春的纪念,书名取自《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新作《锦瑟》书名取自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是从2010年到2017年这7年间的沉思与歌唱,一共70首。

    为什么转向诗歌创作?她说与生命状态重新慢下来,重新对自我之思有关系。

    曾经,她认为理论处于创作的金字塔塔尖,她朝着塔尖不停地迈进。忽然有一天,她发现,金字塔塔尖应该是倒过来的。一个阶段产生的思想,被这一代人接受,塔尖就成为塔基。比如孔子的思想,作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被数代人接受后,就成为人们肉身中携带的文化基因,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变成塔基。而诗歌则始终处于塔尖。就像布罗茨基在《悲伤与理智》中写的:人首先是一种美学的生物,其次才是伦理的生物……诗歌作为语言的最高形式,说句唐突一点的话,它就是我们整个物种的目标。

    她说,对我来说,诗歌是一种考验,是语言的考验,修辞的考验,是人格的完整积淀。它调动的是整体的经验。你能否成为真正的诗人,炼的不是字,是人。所以,她把诗放在思之上,在文学的朝圣之路上不断去企及。

    她念出这段曾写下的文字:诗,这个活在人世间的精灵,这个与我们同床共梦的爱人,这个让我们目睹生活肌理倾听内心音乐的伟大者。它心高气傲,却不鄙视脆弱与贫瘠……它是我们身上的单纯与正直,是我们必将携带的失败与憧憬;它是童真,它是战栗,它是肉身,它是精神;它是你我身体上以及灵魂上的一切印迹,它确如诗人所说,已与我们融为一体。再找不到命运与心灵中最惊心动魄的剧场了,人因有诗,便有了对于生活的最激越的感知。

    她说,对我而言,诗就是这样一种光芒,诗救了我。当我和诗站在一起时,我变成诗中的一句。当我长时间置身于光芒之中时,我会变成光芒的一部分。人通过写作,变成这样的一种光芒,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三

    一个唯一的夜,一次难得的相聚。他们从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河北等地赶来,到中原,到郑州,到中牟,助阵第六届雁鸣湖金秋笔会。他们本身就是作家、评论家、诗人,他们同时负责历史悠久、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党报副刊。这个夜晚,他们和我省的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坐着,专注地聆听。

    那一夜,我们听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诗人刘笑伟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谈他理解的“诗与思”。他说,《琵琶行》中写了三次月色,分别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诗中既有灵动的诗意,更有深沉的思考。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所以流传千古,就在于这种同情心,这种平等意识,这种人文关怀。思是诗歌的血液和灵魂。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矿藏,只有诗与思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矿藏才能燃烧。

    那一夜,诗人高金光就诗与思的关系谈到三点:首先,诗离不开思,写诗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其次,诗人之思考与理论家的思考不同,是形象的思考,是诗意的思考;第三,好的诗都是有思想的。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现在能让人记住的诗不多,记住的好句子好段落更少,与关注现实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不够有关。

    那一夜,我们像坐在课堂上,聆听评论家、诗人单占生颇具洞彻力的话语。他说,诗与思的概念,最初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来的,是一种存在状态,与老子说的智慧的状态很接近。

    他说,评价何向阳的诗,要放到新诗的大背景里。中国新诗早期有两个渊源。一个是史诗,用诗去记录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二是东方的具有智慧性的诗。情感与思想结合得很完美。

    他说,向阳的诗延续了智慧性的诗歌,且在思想性和形式上有发展。《锦瑟》中诗的形式的仪式感非常强,这有助于她呈现自己对社会、人生、情感的思考。河南诗人在形式感上非常欠缺。在这点上她可以给大家做个表率。

    那一夜,我们聆听“80”后青年评论家李壮和行超的发言,颇感清新、欢畅。李壮从写作与生命的关系来谈诗与思,他说,当你在写作和生命之间找到关联,感受到一种深沉,一种庄严,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行超则看到评论家何向阳超越女性身份的深度和广度,诗人何向阳曾经的对话意识和如今追问焦虑的减少,但在诗中对于纯、真、美的追求,那种少女般的纯粹和挚诚一直都在。

    那一夜,家乡的作家、诗人、朋友围绕在何向阳身边,他们的问候诚恳、温暖。

    诗人张鲜明说,诗是自我与自我的争辩。人需要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通过智慧化解焦虑,让灵魂安宁。

    作家鱼禾感慨自己曾读向阳的评论读到痛哭流涕。如今读她的诗,格外感受到一种深情。她追问向阳,写诗对于她来说是艰难的还是过瘾的?诗的表达是更深情还是更高远?思考力对直觉力和诗意是否是一种伤害?而这种追问都被何向阳一脸的微笑化解,都是可以兼容的。

    作家冯杰精道地点评说,向阳的诗很内敛、节制,感觉我们在饮醋的时候,向阳在造酒;我们往酒里兑水的时候,向阳在提炼酒精。国画里有泼墨、写意、淡墨,向阳的诗属于焦墨。

    那一夜,我们聆听朗诵者秦莉动情地朗诵《锦瑟》中的诗,《千年》《此刻》《淬火》,每个字都敲打在人的心上,每一句似乎都让人触碰到无限与疼痛。

    那一夜,诗人阿紫情不自禁地读起何向阳的诗《所爱》,和她自己写的《读中国》,一首是温婉的情,一首是深沉的爱。

    夜已深沉,诗情还在澎湃,思考还在持续,诗人的身体已经疲惫,却还坚持着,不愿离去。

    这一天是2017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六。多年前,向阳的生日恰巧在这天。

    一个唯一的夜,一个这样的夜。⸈꼈㤈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