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丞相之三十:丁鸿

 墨香笙樵 2017-11-16

(?-92)东汉学者,名儒,大臣。字孝公。颍川定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人。以荫袭封阳陵侯,大办学堂,受明帝赏识,召拜侍中兼射声校尉。章帝召各名儒在北宫白虎观论五经,鸿论述最精,世称“殿中无双”,擢为校书。官至司徒、太尉兼卫尉。丁鸿曾经太常担任这一职务。窦太后临朝,其兄弟擅权,鸿亲收宪将军印绶,逼窦氏兄弟自杀。

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

初,綝从世祖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綝卒,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不报。既葬,乃挂縗绖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

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鸿感悟,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贤之。

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说《文侯之命篇》,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

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

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皆至公卿。元和三年,徙封马亭乡侯。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

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曰:臣闻日者阳精,守实不亏,君之象也;月者阴精,盈毁有常,臣之表也。故日食者,臣乘君,阴陵阳;月满不亏,下骄盈也。昔周室衰季,皇甫之属专权于外,党类强盛,侵夺主势,则日月薄食,故《诗》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春秋》日食三十六,弑君三十二。变不空生,各以类应。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览观往古,近察汉兴,倾危之祸,靡不由之。是以三桓专鲁,田氏擅齐,六卿分严;诸吕握权,统嗣几移;哀、平之末,庙不血食。故虽有周公之亲,而无其德,不得行其势也。

今大将军虽欲敕身自约,不敢僣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台敕,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背王室,向私门,此乃上威损,下权盛也。人道悖于下,效验见于天,虽有隐谋,神照其情,垂象见戒,以告人君。间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陛下未深觉悟,故天重见戒,诚宜畏惧,以防其祸。《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恩不忍诲,义不忍割,去事之后,未然之明镜也。臣愚以为左官外附之臣,依托权门,倾覆谄谀,以者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间者大将军再出,威振州郡,莫不赋敛吏人,遣使贡献。大将军虽云不受,而物不还主,部署之吏无所畏惮,纵行非法,不伏罪辜,故海内贪猾,竞为奸吏,小民吁嗟,怨气满腹。臣闻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从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

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小郡口二十万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公卿会议。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阶品,蛮夷错杂,不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帝从之。

六年(94年)正月己卯(二十一)日(2月24日),鸿薨,赐赠有加常礼。子湛嗣。湛卒,子浮嗣。浮卒,子夏嗣。

著作

丁鸿作有《奏东巡瑞应》

◇ 奏东巡瑞应

臣闻古之帝王统治天下,五载巡狩,至于岱宗,柴祭于天,望秩山川,协时月正日,同半斛权衡,使人不争。陛下尊履蒸蒸,奉承弘业。祀五帝于明堂,配以光武,二祖四宗,咸有告祀。赡望太山,喜泽降澍,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也。(《后汉·丁鸿传》注引《东观记》)

评价

论曰:“孔子曰“太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太伯以天下而违周,伯夷率洁情以去国,并未始有其让也。故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后世闻其让而慕其风,徇其名而昧其致,所以激诡行生而取与妄矣。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原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乎?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夫数子类乎徇名者焉。

赞曰:五更待问,应若鸣钟。庭列辎驾,堂修礼容。穆穆帝则,拥经以从。丁鸿翼翼,让而不饰。高论白虎,深言日食。

相关典故

防微杜渐 杜渐防微 杜渐防萌 防萌杜渐  

【典故】:《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丁鸿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大臣,对经书极为通晓。当时东汉和帝继承皇位,但朝政大权却把持在窦太后手里。而且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臣,独揽国家军政大权。面对宫廷里的这种现象,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为汉室江山担忧,丁鸿也不例外。他对窦太后的专权十分不满,决心为国家除掉这一隐患。几年后,天上发生日食。丁鸿就以此为借口,上书皇帝,认为这是个不祥征兆,指出窦家权势对国家造成了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汉和帝本来就有这种削去窦家权势的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职,窦氏兄弟们因此被逼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如果皇帝亲手整顿国家,应在事态开始萌芽时就注意防止,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干云蔽日

成语典故 《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威柄

《后汉书·丁鸿传》:“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

相关事件

白虎观会议

中国东汉时期讲论五经同异的一次重要会议。东汉时﹐今文经学内部颇有争论。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光武帝刘秀发出诏书说“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经过多年酝酿﹐章帝刘炟于建初四年(公元79)乃诏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提出问题﹐侍中淳于恭把诸儒的解答上奏﹐章帝亲临白虎观﹐以诏制作出裁决。后令史臣班固撰集其事﹐写成了《白虎通德论》﹐又名《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

据《后汉书.丁鸿传》及《东观汉纪》记载﹐参加白虎观会议的﹐有广平王刘羡﹑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侍中丁鸿﹑卫士令贾逵﹑玄武司马班固﹑校书郎杨终等。在这次会议上﹐丁鸿以才高﹐论难最明。

白虎观会议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今文经学家﹐讨论的都是今文经学的问题。只有贾逵﹑班固等少数人信守古文经学。

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封建社会及国家礼仪制度基本名词的解释和规定﹐也涉及哲学问题。以神学目的论解释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认为天有目的﹐性即是仁义礼智信﹐而情即是欲。这些观点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唯心主义思想。关于性情的观点﹐对宋明理学发生了一定影响。

汉相让爵

丁鸿是汉和帝朝司徒,在位三年。丁鸿13岁的时候,就开始师从名儒桓荣。他善于论辩,其才干与品德为当时推重。

丁鸿的父亲曾追随东汉光武帝刘秀征战,丁鸿独自和弟弟丁盛同受寒苦,而丁鸿十分怜惜弟弟。父亲去世后,本应由丁鸿袭封父亲遗下的乡侯,但是他向朝廷上书,请求将爵位让给弟弟丁盛。朝廷对此一直未作答复。丁鸿为了将爵位让给弟弟,就只身出逃。临行前他给弟弟留下一封信,信中说:“我贪读经书,不顾恩义。年少从师学习,父亲生前我没有供养,死后我又没有送终,以致皇天先祖都不会保佑相助,所以得了大病,不堪袭封茅土。前次上书奏陈有病,愿意辞去爵位,而让仲公(丁盛字)袭爵。奏章没有消息,现在被迫要袭爵位。我自愿放弃爵位,外出求良医治病。如果不能痊愈,我只好身填沟壑。”

丁鸿逃封后,在东海和好友鲍骏相遇。丁鸿和鲍骏作为同窗好友都师从桓荣。这次相见,丁鸿装疯卖傻不认识鲍骏。但是鲍骏认出了他,上前叫住他责备道:“从前伯夷、吴札逃封,是因为处于乱世,变通而行。《春秋》宗旨是不以家事废弃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私恩而断绝你父亲奠定的世代相乘的根基,这能说明你是明智的吗?”丁鸿感悟,于是还家就封,公开收徒教授。

丁鸿的才学和品行赢得了皇帝的重视。他先后被汉明帝、章帝、和帝封官,并多次受到赏赐,直至和帝永元四年(92年),丁鸿代袁安为司徒。

又有刘恺,东汉安帝朝司徒。他为相五年,敢于直言,品高行端,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威望。

他步入仕途,并任职高位,也与让爵有关。其父刘般是汉宣帝的玄孙。刘恺本应继承父亲的爵位,但他让给了弟弟刘宪,自己逃避受封。皇上很欣赏他的谦恭礼让,特地邀请刘恺作官。永元十年(99年),有朝臣再次上奏皇上。侍中贾逵上书说:“我认为居巢侯刘般的嗣子刘恺向来忠孝、谦逊,让封他的弟弟刘宪,自己远离爵位,有克己之风格。应该让刘恺为国家效力,那将是朝廷的造化。”和帝采纳了这个意见,征召刘恺拜为郎,任侍中。

刘恺入朝为官,没有人不敬仰他的风尚品行。之后,他不断得到升任。

丁鸿祠(太尉庙)

在丁鸿的家乡舞阳县太尉镇太尉村有座太尉庙,是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家乡的名人而修建的,庙筑土台高约3米,占地约3亩地有余,庙门朝西北,现只剩台阶和残碑。解放后在庙址上建立了太尉镇中心小学,后改建为村委和敬老院。

村以丁鸿的官职为名,镇的名称也是如此,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忘却了当年的丁鸿,但是“太尉”这个名字却随着庙、村、镇而流传起来了。

丁鸿进谏

汉和帝时,窦太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窦宪兄弟仗势欺人,经常做一些违法的坏事。

朝中官员都很害怕窦宪兄弟,对他们的行为敢怒不敢言,有人甚至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地讨好他们,搞得朝中一片黑暗。

有一个叫丁鸿的官员,非常痛恨窦宪兄弟的行为,从来不与他们为伍。丁鸿虽然不怕窦宪兄弟,但想要把他们扳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巧有一天,当地发生了日食现象,丁鸿想借此上书皇帝。古代人认为日食是不吉利的,以为将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丁鸿对皇帝说:“日为君,月为臣,月掩盖了日,表明有臣子想夺皇上的权。现在,窦宪兄弟的权力很大,我希望皇帝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防微杜渐,坏事被连根拔出了,好事就会接连而来。”

于是,汉和帝封丁鸿为太尉兼卫尉。他上任后亲自收缴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窦宪兄弟畏罪自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