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政文论|中国人的思维课:胡思乱想,要不得!

 海棉宝宝vuzd7w 2017-11-16


中国人的思维课:胡思乱想,要不得!


一、动静相宜,道之所存!

根据考古成果,从吃草开始,中华民族慢慢的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并进而建成了具备持续性、规模性的最成熟的农耕文明。


这引起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中外、华夷在这一向度上分化出了不同的道路。


古代农耕没有现在的技术手段和知识传播渠道,只能依靠观天察地,进行天文观测和天文计算,进而观天授时,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周易·系辞上》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说的就是这个。

1、天文历法

从实证角度看,天文和历法是一切文明的源头和肇始。这一点,中西方倒是均没有例外,所有文明的源头都能回溯到人们对天文历法的记录、研究与创设上。

区别就在于谁先吃草,越多的的人开始吃草,就越有可能掌握天文历法。不掌握这些规律,草肯定也是吃不成的。百万人中肯定会出几个开天眼的,呵呵。


这里可以大胆推断,人类文明在知识层面最终会出现趋同性,这也是所谓东风西渐,西风东渐之所以成立的内在原因。但是在本体论、价值归属上以及文明成就上,基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也会体现出差序性来。

2、动静的周期律

天地基于观察,在不同的时点,并非恒定不变的,这就强调对动态的了解,以及对静态的把握,产生了动静相交的辩证法,所谓动静相宜,道之所存。


动是永恒的,天地一直都处于运动之中,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不掌握动,是无法把握静的,静也只有在动的时空里才具有意义。后世最伟大的理论就是毛主席的《矛盾论》,不过已经包含太多东西了。这就是道的本源,进而演化出的认识体系,就是阴阳五行,天道循环。这个太复杂了,有时间我们在论述吧。

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动静变化会出项稳定的重复,这样的稳定性重复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作息


这里,在更大的层面上,动静又一次实现了共振。这就产生了周期律。这个周期律太重要了,中华农耕文明就是在这一动静相交的周期律中不断发展与演化的。


二、子不语,怪力乱神!

因此可以说,中华文明从本源上,就是根据仰观俯察这一主动的、能动的、实证的、满足现实需求的方法,形成认识论的,而不同于南亚文明的冥想及地中海文明的思辨。


不确定是不是首创,本人提出三种文明内核机制,即观察、冥想与思辨。这进而演化出了天道、神道与无道的文明范式。


1、要敢想,才能冥想


一神教的本源可以理解为冥想文化与思辨文化的结合,冥想出很多神,今天哪条狗咬了我一口,我打不过,得想个招,弄个狼神出来吓唬它,明天去他家里要饭,我就可以神气起来了。

那个女人看不不看我一眼,太过分了,编个故事,让她来做圣女。印度圣女都能被包装成那么高大上的存在,不得不说神能通神啊。白吃白玩,玩够了换一拨,有神真好。


2、气死那些信神的


思辨者说,哦,我喜欢这个神,这个神就是唯一神。其实管它什么神呢,无根之人找块巨石都能当成神。其他思辨者说,你错了,我的这个神才是唯一神,你那个是假的,LOW的不能再LOW了。于是,不同的思辨者打了几千年,谁也没能说服谁。

于是有些思辨者就说了,这样骗不好玩,其实哪里有真神,其实我就是神,于是思想解放了,文艺复兴了。所谓神就是我,我就是神。但是这样下去,更不行了,一切都乱了。


于是,有人就出来大喊,你们都错了,根本就没有神。上帝死了,能消停点了不?结果可想而知,就跟吃奶的孩子,忽然有人告诉你奶有毒,你肯定不信。


但是奶有毒,奶有毒,奶有毒,好事说三遍,你肯定就要动摇了。这下完了,没有奶了,也没有神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结果呢,也很好玩,有神便是娘,改成了有奶便是娘,资本为大,世界大战了。神—人二元结构,没有了神,人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一旦失去了自身价值,自然就成了资本的奴隶,所谓福利奴,选票奴,情怀奴。


西方人转了二千年,终于消灭了神,回头却发现,又回到了罗马奴隶制时代。为安全起见,还是得给西方人找个神,哪怕是假神,没神的世界,西方人理解不了。


3、只有天之道


说完了冥想和思辨,我们来看看观察,天道是什么。


简单的说,仰观俯察,最初的目标天文和历法,天地都是可以被认知的,可以为人所用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不过都是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人的作用就是去认识他们,掌握他们,进而为生产生活服务。像基督教那种,布鲁诺捍卫日心说已经落后几千年了,居然还能被烧死,够愚昧吧?不能理解吧?那就对了,非天之道!

人掌握了这些知识,并形成规律性认识,按照这些规律去生产生活,就是依天而行,循天之道。怪力乱神,不过是那些智力低下的人编出来骗人玩的东西。


三、动静周期律的现实应用
天地人一体,动静相宜的周期律,反映到现实中,我们与外国人相比,在人体、社会、政治等层面就有了根本性的不同。


1、人体循环

对于人来说就是生老病死,所谓甘之若饴,就是说中国人理解了这个规律,悲喜不生。基于天地人的普遍联系,我们与祖先是相通的,我们只不过是在开始下一个循环而已。


所以对于先逝者,我们只需要纪念,缅怀而不是超度或者救赎。那些病了求观音,死了念经,去教堂等方式,并非中华文明原生文化。

2、社会调适

对社会来说,乱纷纷而有序,杂切切而和谐,事物并非一条直线撞南墙的,也没有必要强求整齐划一,秩序井然。


市井社会因此包含了我们文明的重要密码,是我们与世界连接的组成部分。那种城管式、所谓文明城市模式,本质上是在制造割裂与分立,必须到了予以舍弃的时刻了。


自己的文化不拿起来,只能去捡洋落儿,美其名曰接轨!

3、政治治乱

对于政治来说,动是永恒的,静是相对的,这就有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政治规律。象欧洲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是无法被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的。


有些没有知识的人,乱说什么一部王朝史,就是乱了拆,拆了建,建了乱,受苦的除了百姓,似乎毫无意义。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是在配合西方思想毁灭原生政治思想。


他们没有看到,每一次的治乱兴衰,我们的文化更加健康,传播更加广泛,思维一致性越来越强。这是更大的周期律,所谓螺旋式上升。

4、唯动不动

根据上述认知,在中国人的视界里,是不允许世界僵化、凝滞和固化的,同样也是不允许内部停滞固化的。一旦出现这个苗头,中国人一定会想办法,通过一定的战略筹划和战术实施,让它动起来。


动起来的世界是美好的,是有希望的,当然我们的机会更大一些。同样的,我们不会盲动,一定要遵循对世界的充分观察与了解,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认识论,采取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