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活着

 执箸尝乐s 2017-11-16

生死的问题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挣不开脱不掉,人人都要面临的,但是许多人却不愿意去面对。也很合情合理,如果时常的去过多的考虑这个问题,人会变的过于消极,过于悲观,或者过于追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会失去其社会性,甚至失去人味儿。

光阴荏苒,特别是人过中年,此感觉便愈来愈深重,有人说,人这一生有三晃:一晃长大了,再晃变老了,三晃变没了。这说的有些太荏苒了点儿,比之毛主席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比之孔子的“逝者如斯夫”还要迅速得多。

生命的确是短暂的,“人生不满百”直到现如今依然是句很实际的写照,虽然过百者有之,但是确实寥寥无几。

自古就有帝王寻长生不老之药的做法,但是自从盘古开天地,没有一个古人能逗留到今天。

有阴就有阳,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死,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亦逃不出该自然规律的范畴。

但是从来都是,喜生而悲死,爱生而恶死。惩治罪大恶极之人的极刑就是剥夺此人的生命。其实处犯人极刑并不是法律的本意,无非是警示,借以断绝重蹈覆辙者,起码减少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持公平道义和全体人民在这个社会上的游戏规则。

也有人说死是一种解脱。当然持此观点的人都是主张“生罪说”的。说人生来都是有罪的,生存的过程就是赎罪的,当把我们自身的罪洗干净了,我们才是纯洁的,才有资格回到永生的天父的怀抱里去,当然这是基督教的内容。

可见基督教中把死看成了“生”,如凤凰之涅槃,是一次升级版的再生,是走向永远快乐的天国的门槛。

有很多的“大丈夫”曾经喊出“生有何欢,死又何惧”的响亮的豪言。这应该是一种大义凛然,应该是舍生取义,对于大多的人来说这是震撼的,震撼的令人仰望。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生,我们都已经完成了,而那个据我们或远或近的——死,还没有来临,当然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看待,又要抱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应该是恐惧的,特别是那些感觉距离自己已经很近了的老人或者病入膏肓的病人。当然惧怕是毫无益处的,“贪生怕死”看来是个贬义词,其实我感觉不是,这是人乃至所有动物的本能,听到过羊被杀之前的哀嚎吗,看到过牛被杀时的流泪吗。

很简单,死去了,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切的,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再也看不到了。这的确是悲哀的。但是惧怕不惧怕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无法逃避。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学会坦然去面对。“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就要努力改变我们自己”同样的道理,我们无法改变生死那就改变我们对于生死的态度,无他。虽然颇多勉强,几多无奈,但是只能如此。

这就是所谓的看开,这就是看破红尘罢。当然一个活的好好的人如果看破了红尘就失去了许多的人生的乐趣,什么都看淡了,什么都无所谓了,没有了追求,无喜亦无忧的日子那会是多么的寡淡无味。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然而春风又起时,春雨飘来时那满地的枯草下又一次冒出绿油油青草来,小苗慢慢的茁壮起来,一直把枯草覆盖掉,一岁一枯荣。虽然此草非彼草,但是此草似彼草,因为都是来于同一条根。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现在还记得里面有一句话“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和草是何等的相似,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吧。

二零一二世界末日时期,著名美女作家、资深情感研究专家坏蓝眼睛贾佳的末日观就很有代表价值:在一个谈话节目里她说如果末日来临,她会在末日之前做三件事:那就是花钱、吃饱、淫乱,这也反映了人赤裸裸的最本真的一面。当然世界末日的集体的消亡和正常时期的个体的消亡是具有本质的区别的。

养儿养女真的是用来防老的吗,我感觉不是,生儿育女的本质是延续生命,是生生不息,是无穷匮也,因此可以说你将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之后生命的链条不断。

自古人生的三件大事就是: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现时代也还是没有能摆脱的,更多的努力奋斗,拼命工作为的是什么,买房子,谈对象,子女的教育。很多很多其他的小事小情都是围绕着这三件大事服务的,也可以说其他的都是此三件事派生出来的细枝末节。

《论语》里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把人的一生划分成了几个阶段,并且给每个阶段明确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个年代距离我们已经甚远,人的平均寿命也有很大的差距,那时候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然而圣人说,即使七十了,古稀之年了也要做到“不逾矩”,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可以“从心所欲”,从心所欲不是为所欲为。

为人的前大半生(退休前)是需要努力的,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我们要努力增加人生的厚度,活出宽度也要活出高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多么励志,多么豪迈,多么的正能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照汗青”实属不易,但是起码要有正义感,要让人家说你是个好人,不要留下骂名,善待家人、善待友人、善待有缘在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

退休后应该就是“从心所欲”的阶段了,喜欢旅游就出去走走,喜欢交友就时常聚聚,喜欢美食就变着花样满足自己的舌尖。喜欢把自己的观点示人,就上上网玩玩博客之类的,如果想把自己的虽然平凡但也独特的一生分享给他人,可以写写回忆录。如今是自媒体时代,水平高低不要紧,你不用担心退稿,只要写得真诚就好。

虽然近黄昏,只是夕阳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