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之青主 |《我住长江头》

 垠海 2017-11-16









青主 原名廖尚果(1893-1959),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广东惠阳县府城人(今惠城区桥西),曾用笔名黎青主、黎青、L.T.等。他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锋,于1920年夏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关于青主的详细介绍请点击下方链接:



廖尚果的歌曲创作除了取法F.舒伯特之外,还受H.沃尔夫的影响。在照顾字音的自然平仄的同时,特别留意字义的轻重,依照朗诵的原则考虑旋律的进行。他为此写过《作曲和填曲》一文,阐述他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体现。廖尚果的音乐思想深受西欧“表现派”理论家H.巴尔及18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在《乐话》《音乐通论》等专著和给国内一般音乐朋友一封公开的信、《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等论文中,阐述了他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和“音乐无国界”等观点。此外,他还介绍过W.A.莫扎特、L.van贝多芬、R.舒曼、F.肖邦、R.瓦格纳等著名音乐家。他的音乐思想在当时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中有一定影响




《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作品,是著名作曲家青主的代表之作,最初发表于1930年。全曲以滚滚的长江水为旋律线索,贯穿全文,借水抒情,借水喻情。以流畅动听的民歌风曲调,表达了恋人的坚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歌曲。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含蓄高雅的词句,使人百听不厌,永难忘怀。宋代诗人李之仪谱写的这首诗词,代表了艺术歌词的特色:高雅而含蓄,诗情又画意,有人间恋情的描绘,亦有衷心相思的怀念,一般时代流行诗歌,何能与之相提并论。


青主先生谱曲,取用从容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速度,用G大调配以6/8的节奏。借钢琴分解和弦的特殊音响,高声部代表那无尽的江水,采低声沉重柔润的音调,代表重重的幽思。共同辅以伤感的旋律,作衷心诚挚的叙述,使整首歌的气氛沉浸在哀伤的感觉中。



温可铮先生声乐教学《我住长江头》


这首歌的写作,具有多项特色:

①.词句整齐规则。

②.乐句的相连,均配有伴奏间奏。

③.颠倒伴奏效果(四十四小节以后,改低音作分解和弦表现,辅助歌唱旋律激动的效果)

④.音域宽广,从小字一组的D至小字二组的A。

⑤.叙述激动的情绪,以逐渐方式进入高潮至结束。

⑥.打破用缓慢速度表现哀伤的形式,采用快板速度表现歌曲的哀伤。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需要控制住速度,不可因为情绪的关系使本本身快板的速度框架变缓慢。注意声音与气息的流动,保持圆润柔美的情调,情绪的高潮如江水逐层推进,为高潮做好铺垫,切记要遵照表情术语记号的指示来演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