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族民歌

 江淮风情 2017-11-16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内部语言差别很大,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等十多个分支。没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高山族民歌简介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高山族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高山族民歌特色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文化艺术,在歌谣里他们歌颂勤劳勇敢的英雄,控诉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向往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清黄叔《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记载34首番歌,其中有歌颂劳动、反映生产斗争的肖垄社《种稻歌》、大武郡社 《捕鹿歌》;歌颂祖先、歌颂斗争历史的阿束社和武洛社的《颂祖歌》;歌唱新婚、会饮等生活题材的南北投社《贺新婚歌》、南社《会饮歌》等,还有力田、念祖、 被水、认饷、祀年和别妇等内容的民歌。

现代高山族民歌中,反映生产劳动和斗争的有耕作、狩猎、捕鱼和祭祀、会饮、祝年等歌;反映恋爱和婚姻的有恋歌抒情示爱歌婚礼思妇念夫等歌;一般生活民歌包括怀乡歌悲歌禁忌歌迎宾送宾怀念思家等歌。

高山族民歌音乐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高山族人是中国台湾最早的居民,约40万人(1982 年统计),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由于居住 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内有阿美、排湾、泰雅、赛 夏、布农、曹、雅美、鲁凯、卑南、邵和平埔等名称。 除平埔人与汉族杂居平原外,其他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 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岛。此外,大陆上也有少数 高山族人散居各地,以福建最多。

高山族音乐有民歌与器乐两大类。民歌比器乐丰富, 可分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叙事歌 4类:①劳动歌 是在农耕、狩猎、捕鱼及其他劳动中唱的,以农业劳动 歌最多。②生活歌分抒情歌、朗诵歌、讽刺歌、舞歌、 酒歌、儿歌和催眠歌等。③仪式歌分礼俗歌、祭典歌和 巫咒歌等3种,礼俗歌用于婚礼、丧礼和迎宾送客等场合; 祭典歌用于有关农业、狩猎、渔业的祭祀仪式以及祭祖 先、祭人头和举行成年仪式(祭猴)等场合;巫咒歌用 于祈求降雨和祛除疾病。④叙事歌是以叙述历史来缅怀 祖先和颂扬部落头人等为内容的传说故事歌。

高山族内(平埔除外)根据位置相邻、社会发展水 平相近和音乐上的某些共同点,可以划分为5个音乐文化 区。各个音乐文化区包括较原始的到相当复杂的民歌。 它们的音阶、旋律、多声部结构、和声以至风格等有很 大的差异。

①阿美地区与卑南地区位于东部平原,与汉族接触 较早,在高山族中文化水平较高。这一音乐文化区使用 五声音阶,以羽调式最多,旋律的音域较宽,富于歌唱 性。卑南民歌抒情优美,主要是单声部民歌阿美民歌 热情而充满活力,有单声部的一领众和以及多声部的对 位型合唱和轮唱等多种形式。阿美南部的二部到五部的 对位型合唱,是高山族多声部民歌中形式较复杂的品种。

泰雅地区赛夏地区使用不完整的五音阶较多。 泰雅民歌多数用la、do、re和sol、la、do、re音阶,音 域狭窄,只有四度或五度,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吟诵性;除 单声部民歌外,赛夏矮灵祭祭歌中,有男、女声平行四、 五度合唱;泰雅东南的赛德克地区有轮唱等形式,下例 是二部轮唱加持续音型的合唱:

③布农地区、曹地区和邵地区流行和声型合唱。在 布农地区,合唱比独唱更为盛行,一般分二部,也有较 多声部的,各声部之间一般是一音对一音的关系。基本 音阶是do、mi、sol,与当地人喜爱的弓琴和口簧发出的 泛音相同,有时出现re、 i、↓mi。合唱几乎全采用大、 小三度、纯四、纯五、纯八度等协和音程。它的主旋律 和节奏跳动不明显,全曲似乎只是协和音程的连续,速 度中庸,格调平和。如:   曹地区的民歌也以和声型合唱较多,使用的音阶有 两种:一是do、mi、sol;一是以do、mi、sol为基础,有 时加re或la。合唱一般是部分地使用和声,比布农注重 旋律,旋律较流畅,声部组合也以协和音程为主。该地 的单声部民歌比较古老,使用五声音阶,以羽调式最多。 此外,住着少数邵人的日月潭,自古以来是游览胜地,以 杵歌杵乐最有名。   ④鲁凯地区与排湾地区在17世纪末期出现了贵族与 平民阶层,已进入原始社会末期,与高山族其他地区(平 埔除外)相比,曾经达到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鲁凯以 及排湾北部邻近鲁凯的地区主要流行带持续低音的合唱, 一般分二部,也有三部的。二部合唱的高声部由独唱担 任,低声部由众人演唱持续音。高声部旋律采用的音阶 是do、re、mi、fa、sol,很少达到la,有时省略sol;do 是主音,通常用作持续音。和声特别喜欢用大二度音程。 节拍规整、清晰。这类合唱与当地人使用的双管鼻笛和 双管竖笛演奏的曲调相似。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排湾的其他地区主要流行单声部民歌,使用以do、 mi、fa、sol为基础,有时加la、 i、si、do的音阶及 五声音阶,旋律富于歌唱性。   ⑤雅美地区位于台湾本岛东南的兰屿岛,长期以来, 很少受外界影响,是高山族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该 地没有乐器,民歌较原始,其中有一些不准确的音高或 未定形的音程、音阶。多数民歌使用do、re、mi音阶, re是主音,do进向re,有时(特别是在终止式中)向下 滑约小三度。如:

高山族民歌颇多采用自由节拍,规整节拍中以偶数 拍子,特别是 拍最常见。曹地区民歌也使用 拍。   高山族民歌的歌词在形式上有明显的特点,如儿歌 的歌词多采用连环句法;排湾民歌常用比喻和含蓄手法, 赛夏矮灵祭祭歌的词句非常整齐。

高山族的乐器,主要有口簧弓琴竖笛鼻笛乐杵竹筒裂缝鼓龟甲等。   现在台湾高山族音乐有了很大变化,仅就祭典歌而 言,由于祭祀仪式除了收获祭、赛夏矮灵祭和雅美船祭 以外,都已逐渐废除,与之配合的歌便在生活中消失。另 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阿美、排 湾和泰雅等地区出现了一些现代抒情歌和讽刺歌,它们 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体裁。   在大陆上,音乐工作者对高山族民歌进行了搜集、 整理、研究和加工创作。大陆上的高山族人经常用民歌 曲调填词,歌唱他们的新生活,抒发他们对家乡台湾和 那里的骨肉同胞的深切怀念。

高山族民歌---新竹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新竹古称竹堑,为昔日平埔族“竹堑社番”所居住之地。位于台湾岛的西北部,新竹平原的南部,南面丘陵与宝山乡毗连,东北以头前溪与竹北市隔溪相望,东侧和竹东相连,西南紧接苗栗县竹南镇,西濒临台湾海峡,多海滩港岸。为全台科技经济命脉之所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并入清朝版图,竹堑归诸罗县管辖,始有汉人至此开垦。雍正元年(1723年),淡水厅治设于竹堑,竹堑成为当时北台湾的一个重镇。

新竹自然环境丰富,群山环抱着小小的丘陵及平原地形,临海又有河川注入台湾海峡,因而生态丰富。秋冬因为东北季风的关系,风劲强大,在这里各族群的人混居着,近年因为科学园区、工研院、清交等大学,又添上了许多外来人口。

二百多年的历史,造就了新竹古迹之丰,囊括山海湖潭、风土人文,新竹街道的特殊魅力在于其深具“人性尺度的空间”、随处可见的“盎然绿意”、以及“徒步可及的百变容颜”,可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于新竹市地势南高北低,装若喇叭,其开口处正对台湾海峡,因而四秀风长驱直入,有“风城”之称。新竹“米粉”制造得天独厚,驰名中外。另外新竹的美术灯、竹艺品、番石榴、贡丸等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购物。

食在新竹

米粉在台湾米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新竹县的客雅溪一带水质甘美,风势很大,而且湿度适宜,风干的米粉別具风味,再加上独特的加工秘方,新竹米粉闻名遐迩。客雅溪畔米粉厂林立,米粉加工成为当地群众创收的一大支柱。

娱在新竹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温泉泡温泉、洗三温暖是游台湾的一大重头戏,遍布台湾的温泉区让您尽享温泉的乐趣。尽情伸展您的四肢,在温泉水疗的作用下,浮想联翩。台湾温泉有的历史悠久,有的野味十足。洗完皮肤会变的粉红透明,非常舒服。平均泡一次约台币200圆。

高山族民歌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高山族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在歌谣里他们歌颂勤劳勇敢的英雄,控诉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向往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山族民歌-----舞蹈

高山族民歌高山族民歌
台湾高山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等,他们都要举行歌舞盛会。高山族的舞蹈淳朴自然,宛如高山原野中的鲜花,姿韵动人,天真烂漫。

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大陆南方古代百越人的后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数千年特别是与大陆汉族移民共同开发建设宝岛台湾的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形成了富有自己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歌舞几乎充满着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他们为鼓励生产劳作而歌舞,为庆祝丰收而歌舞,在传统的祭祀节日中更是离不开歌舞。高山族人以歌舞抒发感情,以歌舞赞美劳动,赞美生活。

早期的台湾高山族舞蹈,往往都是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多舞蹈者携手围成圆圈,边舞边唱,显示族群团结的力量,展现人们快乐的心情,舞蹈动作通常都是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等。

高山族舞蹈也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历史上,台湾高山族同胞是一个善于狩猎和捕鱼的民族。再现自己狩猎和捕鱼生产活动的舞蹈动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内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后双脚向前跳去的动作,这些动作便是在模仿战斗中或狩猎时的进攻姿态;另外,双脚并拢半蹲,向前后左右跳动,同时双手下垂摆动或平举手腕的动作,也是在模仿各种围猎动物的姿态。居住在海滨或岛屿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则往往表现捕鱼的情景。如兰屿岛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拟划船的动作。这些具有狩猎和打鱼劳动过程的歌舞,再现了台湾高山族独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现大自然的内容,如群舞时,双脚有节奏地缓慢向一旁移动,双手垂放在身体前方有节奏地轻轻摆动,仿佛一条大河滚滚流动着,形象而真切。

明末清初,随着大陆汉族移民的到来,汉族的银饰、铜铃等装饰品又极大地丰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间舞蹈,手臂动作比较简单,有了银饰、手铃之后,舞蹈动作上便着意增多了手臂的动作,或摆动或甩动,如阿美人在跳舞时,腰与手足都挂铃铛,铿然作响,契合节拍,乐趣无穷。阿美人认为跳铃铛舞,可以逢凶化吉,带来好运和希望。

高山族舞蹈的动作比较简单,节奏特别鲜明,具有明显的原始舞蹈风格。高山族人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