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传承与发展—以郑州航空港区霹雳店村为例

 GXF360 2017-11-16

中原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传承与发展—以郑州航空港区霹雳店村为例

文 / 麻宇豪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随着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新房子、新道路、新村容不断涌现,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一刀切”的问题,导致乡村建设千篇一律,特色逐渐消失。乡村特色是基于当地自然环境,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历经千百年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乡村在千百年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留乡村特色既能顺应自然,建设宜居人居环境,又能使历史文化得以延续。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是体现乡村特色的重要方面。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数量多,特色乡村建设难度大,任务重,本文希望以郑州航空港区霹雳店村为例,通过对中原传统民居的研究为河南等特色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中原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分析

1.1 屋顶

1.1.1 屋顶的主要形式

(1)硬山顶

硬山顶是中原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一种“人”字形屋顶。双坡五脊,两际山墙与屋面平齐或略高于屋面,山墙形象显得高大而突出。如图1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硬山顶。

(2)悬山顶

悬山顶也是一种“人”字形屋顶,双坡五脊,屋面在两侧山墙处挑出,木檩露出山墙外,所以又称为“出山”“挑出”。中原传统民居中悬山顶建筑较少见。

(3)卷棚顶

卷棚顶是把起脊屋顶的正脊隐匿,即将歇山、悬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在筒瓦屋面上用过垄脊的作法,在合瓦屋面上用鞍字脊的作法。中原地区传统民居中常见于型制较低的房屋。

图1 硬山顶

(4)平顶

豫北地区雨量相对较小,有大量的平顶房存在,体量较小,一般不住人,只作为储物之用,这是豫北地区民居的一大特点。

1.1.2 瓦屋面

根据瓦的类型,中原传统民居的瓦屋面可分为筒瓦屋面、合瓦屋面和干槎瓦屋面,统称黑活屋面。

(1)筒瓦屋

弧形片状的板瓦作底瓦,半圆形的筒瓦为盖瓦的屋面形式。筒瓦屋面一般用于大式建筑。民居中的垂花门、影壁也可以用筒瓦屋面,但瓦件型号较小。

(2)合瓦屋面

合瓦屋面的底瓦和盖瓦都使用弧形片状的板瓦,底瓦、盖瓦按一正一反的顺序排列。合瓦屋面常见于民居和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不用合瓦。

(3)干槎瓦屋面

干槎瓦屋面的特点是只有底瓦而无盖瓦,瓦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图2为郑州霹雳店村干搓瓦屋面。

(4)平顶房屋面

平顶房屋面不用瓦覆,只以“灰背”防水。

1.1.3 屋脊

(1)屋脊分类

屋面与屋面、屋面与墙面相交形成脊,脊具有防水和装饰的双重作用。脊按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正脊、垂脊、戗脊、角脊等,民居中常见的是正脊和垂脊。正脊是指沿前后坡屋面相交线形成的脊,处于屋面最高处。垂脊是屋面与山墙相交形成的脊,硬山、悬山的垂脊称为排山脊。具体作法中正脊又分为大脊、过垄脊、鞍子脊、清水脊、皮条脊、扁担脊等。

(2)脊饰

脊又由脊身和脊兽组成,是屋顶的重点装饰部位。脊饰实际上是基于功能和技术的需要而加以美化所形成的,是实用功能、技术要求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

1.2 屋架

1.2.1 屋架的构成

屋架是中国木建筑特有的承重构件,形成了曲线柔美的反宇飞檐和复杂有序的内部空间,强烈地渲染了中国木构建筑特有的韵律和氛围。屋架的主要构件有柱、梁、枋、檩、椽等,通过举折之法,形成复杂有序的木构组群。

1.2.2 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屋架形式

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抬梁式构架,豫南、豫西南地区则多为穿斗式。穿斗式原本为西南民居建筑风格,由于豫西、豫西南一带为中原文化与西南文化的交汇点,建筑形式出现两种建筑文化融合的倾向。这种影响直至信阳附近,信阳以东几乎不见穿斗式,基本为抬梁式。

由于中原各地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还出现了基于抬梁式构架产生的衍变形式。豫北一带降雨量相对较小,对屋面的排水作用要求得不是十分严格,因此有大量的平顶房存在,这是豫北地区民居的一大特点。

1.3 墙

1.3.1 墙体材料

中原传统民居墙之用材有砖、石以及生土。

1.3.2 墙的分类

墙按位置不同可分为山墙、廊心墙、檐墙、槛墙、院墙及女儿墙等,影壁也是墙的一种。

(1)山墙

中原传统民居中硬山山墙居多,悬山山墙较为少见。中原传统民居中山墙通常为整砖砌筑,在石材丰富的山区,山墙大多为石块砌筑。如图3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墙体。

(2)廊心墙

廊心墙与山墙相对应,指山墙里皮檐柱与金柱之间内墙一侧的部分。

(3)檐墙

檐墙分为前檐墙和后檐墙,前檐墙位于前檐柱的位置,后檐墙位于后檐柱的位置。

(4)冰盘檐

后檐墙有露椽和不露椽两种,露椽的称为“露椽出”,俗称“老檐出”,墙面和山墙后坡腿子相交;不露椽的称为“封护檐墙”,两端无腿子。封护檐墙有砖檐,砖檐形式有菱角檐、抽屉檐、冰盘檐等。

(5)金内扇面墙

金内扇面墙是位于金柱之间,与前、后檐墙平行的墙,也称为“苫披墙”。多为金内扇面墙。

(6)槛墙

槛墙为前檐木装修风槛下的墙体。

(7)女儿墙

女儿墙是一种低矮的墙,作用类似于栏杆,起护卫作用。

(8)院墙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以组群出现,且必有院墙,所以院墙的作用极为重要。当两个房屋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用一段墙卡在两个房屋之间,这段墙称为卡子墙。当房屋的后檐墙或山墙作为院墙时,卡子墙也成为院墙的一部分。

(9)影壁

影壁是一堵跨度不大、屋檐很浅的墙,是建筑的附属部分,它的作用是屏障视线,并有加强空间层次感的作用。如图4为郑州霹雳店村影壁。

(10)寨墙

还有一种特殊的墙体是寨墙,通常环绕村落而建,外形上高大坚实,它的作用是防御外敌入侵,或村落间械斗之用。

1.4 木门窗

1.4.1 门

(1)大门方位

由于中原地区地处北温带,所以院落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主,也有一些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要求而出现坐南朝北或坐西向东、坐东向西的情况。

也有的民居大门设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只有洛阳市贴廓巷庄宅例外,庄宅是坐南朝北的三进四合院,大门开在偏东南的方向。

(2)门的形式

门的形式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表现形态上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门头式和门脸式。由于受传统木构形式的影响,用砖砌筑的门头即使成为纯装饰部分,却仍然仿照木结构的式样。

民居中还有一些形式更为简单的门,只有门洞而无门扇,起到空间隔而不断、似隔非隔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民居中重要的建筑或是对于社会地位较高且有财力的家族来说,不仅装饰门的上方,还要装饰门的两旁,这种形式称为门脸。门脸常见的形式是在门框的左右两边用砖砌出壁柱,门框上方有门头。

(3)门的构成

传统民居中的门一般为两扇,门扇由几块木板拼合而成,称为板门,即“实心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将天下万物分为阴性和阳性,双数为阴,单数为阳,因此门钉数目为单数。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上,门钉为铜制,钉帽鎏金,每列设五钉或七钉。门油漆的颜色也有封建礼制的规定,等级较高的建筑大门可以是黑色,一般民宅则刷桐油,显露木材本色。如图5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大门。

1.4.2 外檐装修

外檐装修是房屋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外檐装修用于室内、外的空间分隔,是围护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形态构成方面,外檐装修门类繁多、形式各异。外檐装修中的门窗可分为三个层次来分析。

(1)整体构成

一樘完整的格扇包含三方面的构成因子:固定的框槛、开启的扇和固定的扇。

(2)扇的构成

扇有三个构成因子,一是实心板,二是由棂条组成的格心,三是构成门扇骨架的边框,它包括竖向的边梃和横向的抹头。

(3)格心构成

格心由棂条组成,它的功能是为糊纸裱绢提供支点。由于纸和绢的质地柔软、易破碎,所以形成了密棂式格心。清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大量使用,出现了大片空格的疏棂作法。如图6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外檐装饰。

图2 干搓瓦屋面

图3 墙体

图4 影壁

图5 大门

1.5 石作

1.5.1 门枕石

门枕石是一块方石,平置在门框柱下方,一半在门框里,一半在门框外。门框里的部分有一个凹穴,称为“海窝”,内放一块铁片,用于承受门的下轴。门枕石的中间与门框相齐的位置有一道凹槽,用来插放门槛。

民居中大门口的门枕石装饰非常华丽,枕石位于门内的部分由于不常看到,所以一般不做装饰,或是只做简单的线脚;位于门外的部分是装饰的重点,常为方石或石鼓的形状,其上有雕刻,且两侧图案各不相同。鼓石的正面雕刻很复杂,圆鼓的鼓身上还有雕刻,方石多做浮雕。最常见的装饰题材是石狮子,但只有在宫殿、王府、大型庙宇等的门口两侧,可以单独放置两只石狮子,普通的民居建筑,狮子只能蹲在门枕石上。等级较低的建筑或一般百姓家的门口,狮子做的很小,或只是刻出狮子的形状。再普通一些的,门枕石只做一些简单的雕刻装饰。单体房屋的门枕石较为简单,一般都是方石上略有雕刻,或无任何雕刻装饰。

1.5.2 柱础

柱础又称柱顶石,是传统建筑中承托木柱传来的荷载和防潮用的构件。柱础最初的形态是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后来逐渐发展成在柱脚下放置方石,仍不露明,最后柱石露出地面,且装饰繁多。

1.5.3 台基

台基包括地下部分和露明部分。地下部分称为“埋深”,露明部分称为“台明”。

图6 正立面

图7 石作装饰

图8 窗户

台基通常为石砌,是传统木构建筑得以存在的基础,不仅提供坚实的基座,还阻止了地下水对建筑的侵蚀,并排除了地面雨水对木构和墙基的浸润。台基有调节建筑体量和加强房屋高耸感的作用,能够突出庭院中主体建筑的效果。

台基不仅具有技术和审美方面的功能,还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同一组建筑群中,主次建筑的台基高度也有明显的差别,使得建筑主次分明,加强了建筑组群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台基是传统建筑中最朴实简洁的部分,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作为房屋“下分”的角色。民居中常见的台基形式是平台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个台基全用石活;一种是台帮部分用细砖干摆或粗砌,镶边抱角用石活或用砖作。台基的尺度要遵循“下檐出”小于“上檐出”的规定,并留出必要的“回水”,保证屋面滴水不至于溅落到台基表面上。台阶俗称“阶脚”,是上下台基的踏道,台阶踏垛的级数由台基的高度决定。中原传统民居中踏垛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垂带踏跺和如意踏垛。垂带踏跺的两侧有“垂带”,是最常见的踏跺形式。如意踏跺无垂带,可以从三面上下,是一种简单的踏跺形式,在等级上垂带踏垛高于如意踏垛。大门楼前的踏跺面阔通常不超过台基的面阔,且不小于两扇门的宽度;房屋前的踏跺面阔略小于单间面阔。踏跺的每一层为一“踩”,有几层就是几踩。如图7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石作。

1.6 装饰艺术

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程在建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这些印迹除了在建筑构造中得以保存外,大量的信息凝聚在建筑装饰中,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也通过这种形式得以显现。建筑装饰是劳动人民情感的注入,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道义的追崇,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建筑装饰成为我们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思想内涵的重要标准。

1.6.1 装饰的特征

传统建筑的构件几乎都是露明的,这些构件大多进行了美化加工。穿出柱子的梁头做成麻叶头、蚂蚱头等形式,不落地的檐柱做成垂莲状,笨拙的柱础也进行美化处理,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加工成各种艺术形象,渗透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表现出高超的技艺。这些都是在不影响结构功能的前提下,按照构件原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显得自然妥帖而无牵强之感。

门窗也是装饰的重点部位。传统建筑的门窗格扇千变万化,有直棂、曲棂,组合出菱纹、冰裂纹、柳字纹、步步锦等各种格心图案。如图8为郑州霹雳店村民居窗户装饰。

大门上成排的门钉,口中衔环的兽面,雕刻精美的门枕石,这些看似附加的装饰其实与大门的构造紧密相关。门钉的设置最初是门结构上的需要,后来钉帽的造型逐渐演化,成为兼具结构和审美功能的构件。位于门扇中央的门叩环,是叩门用的拉环,有的门叩环下还有两块形式各异的铁皮,以便叩击时发出声响,并起到保护门扇的作用。门枕石是承受门下轴的基石,一侧位于门内,一侧位于门外,位于门外的部分做成石狮、石鼓的形式或各种雕刻式样。

悬鱼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构件,一般用在悬山顶建筑上。悬山顶两端有披檐,披檐下有博风板,博风板正中钉一块木板,可以保护露出的檩头免受雨水浸蚀。这块木板就逐渐成为具有装饰作用的构件,称为“悬鱼”。传统建筑多为木构,因而悬鱼常用的题材是鱼形和卷曲的水草纹,两者都是水中之物,水能克火,这源于风水上“厌胜”的手法。后世悬鱼的造型逐渐演变,已不完全是鱼的造型,但习惯上仍称为悬鱼。悬鱼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是等级的象征,中原传统民居中悬鱼使用较少。

屋顶是传统建筑最显著的部分,屋顶的装饰也成为传统建筑符号的代表。脊饰是由最初的功能作用进而发展成风水观念上的装饰,成为中国式大屋顶特有的审美特征。

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易遭火灾,由于缺乏科学的认知能力,只能求于巫术。垂脊上的吻兽称为“垂兽”。等级最高的屋脊上有九个吻兽,从前到后依次为龙、凤、狮、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其中的海马、狎鱼都是海中之物,有降雨灭火的功能。这种克制的手法叫“厌胜”,源于风水观念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脊饰实际上是基于功能和技术的需要而加以美化所形成的,是实用功能、技术要求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其实屋脊上的吻兽就是钉帽,是为了保护铁钉而设的,这是结构上的需要。屋脊上的装饰物原本是功能构件的美化,后来失去结构上的功能作用,变成了纯粹的装饰物。传统的大屋顶在这些脊兽的装点下,形成了建筑形式与结构逻辑的完美统一。这即是理性的创作精神的体现,又是唯美的浪漫情调的体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擅长对结构枢纽和节点的美化处理,同时又十分注重文化语义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如图9为郑州霹雳店村屋脊装饰。

1.6.2 装饰的表现手法

装饰是一种形象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和比喻,通过简练的主体形象表达特定的思想内涵。个体形象经过长期的运用,使它们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经久不变的装饰题材。图案常刻在木格扇上,组成一系列组合画面。建筑装饰中,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综合表现特殊的思想内涵。还有一种是谐音比喻,这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还有一种简练的艺术表现手法,如体现文人雅士超凡脱俗的境界,常用琴棋书画的组合,表现形式上是简化的古琴、棋盘、书卷和画轴。如图10为郑州霹雳店村装饰中的“福”字。

2 中原传统民居价值的传承与发展

2.1 历史价值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民居之所以具有历史价值,是由于它是过去时代的真实产物,它客观记录了那个时代各方面的状况,对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物证或线索。如今,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了研究并记忆过去的历史,有必要保存这种现存极少的有历史价值的民居,确实无法继续保存下去的,也应保存资料。由此可见,中原民居的历史价值只能传承,不能发展。

2.2 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民居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如同关于整个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一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有可以直接应用的一面,例如某些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河南传统民居中的建筑装饰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应用或通过改造应用。除表层文化外,深层的文化内涵也有可直接应用之处。河南传统民居合院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以不变应万变的解决问题的治本方法,以及朴素的辩证法等对于特色乡村建设中建筑创作的思维方法也是可以借鉴的。

在郑州航空港区霹雳店村中原传统民居保护的众多方案中,有人提出提取窗户的回纹型元素,并将其应用于花架及路灯的设计中。如图11为民居窗户,图12为设计的花架及路灯、图13为民居改造设计。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

图9 屋脊装饰

图10 石基装饰

图11 窗户

图12 花架及路灯

12

图13 平面改造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