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梵宫重生的一年间……

 笛韵悠然 2017-11-16

  

 

去年11月,位于无锡灵山的著名佛教文化建筑梵宫廊厅部分失火,过火区域内包括东阳木雕,飞天彩塑,大型油画等艺术精品受损。历时一年,汇集了当年创作梵宫艺术精品的各路大师们和2000多名能工巧匠,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11月15日,“新”梵宫廊厅正式对外开放,重现庄严。


这座当代佛教与文化相融的建筑,艺术珍品云集,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参与建设的很多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大师,而这座建筑在若干年后,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当年参与建造的大师们,艺术家们,有的已年迈,有的已移居欧美。但他们获悉后,第一时间会聚到无锡,怀着一颗慈悲感恩的心,表示将在尽快的时间内,用最新的技术,将之恢复,让新梵宫------重现庄严。


我们摄影团队也从这时开始,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踪拍摄,历尽艰辛,先后跨越六个省市,行程两万公里,独家纪录了这一年间,七位大师以及2000多位艺术工匠精心修缮新梵宫廓厅的日日夜夜,终于在灵山胜境开放20周年之际,将高清电视纪录片------《重现庄严》呈现。


 

 

2017年春节 浙江 东阳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是东阳传统的“长桌宴”开席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放着一张长桌,上面摆满了主人家精心烹饪的拿手菜,他们会沿着老街,连成一条色香味俱全的长龙。


这是千百年来东阳山区形成的民俗文化,但今年,东阳的木雕大师陆光正没来,他正带着徒弟们,为灵山梵宫廊厅的修复,紧张忙碌着。


我们的外景拍摄,也从这时开始了……

东阳 木雕大师陆光正工作室

为了高质量、艺术性的完成梵宫廊厅的木雕群,陆光正大师找来了十余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骨干,并从东阳地区40余家木雕企业中挑选了1600多位木雕技师,来完成这项极具意义的工作。

 

2017年2月 上海 宝山


因身体抱恙在家休养的陈广铭老师,在家中召集徒弟们,翻出当年金地雕刻粉彩大缸的原稿,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

  在我国,有许多传统的工艺,始于春秋,一代代能工巧匠,把它延续了下来。但是,多少年,多少朝代以来,有些珍贵的工艺,都是把持在皇家贵族手中,仅被极少数人欣赏的宫廷艺术。

 

2017年2月 北京 昌平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有“中国琉璃第一人”之称的戴舒丰教授,正和他的团队在研究着巨幅琉璃壁画的设计方案。

 

巨幅琉璃壁画,是梵宫廊厅的镇馆之宝。这次修缮,戴大师不想重复九年前的工作,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排众议,决定把单成品琉璃的尺寸从原来30×80公分,提高到1米X2米。这样的好处是整体安装后,缝隙变小,佛教图案整体感好,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度。

在梵宫项目中,最重量级的大师有两位,一位是东阳木雕界的宗师陆光正,另一位便是北京的王树文。今年已75岁高龄的他,此刻正在北京顺义区的工作室里,为巨幅琉璃壁画的心脏----金佛像重制忙碌。

3月2日 北京 故宫

 

摄制组一行在北京采访王树文、戴舒丰、施本铭三位艺术大师期间,在故宫取景。

   3月2日 北京 顺义


 这是一间在北京郊区顺义区的破旧小厂房,因没有供暖,四处漏风,在冬天的北京很寒冷。


就是在这个简陋的临时画室里,施大师和他的团队的画师们,为了要在短时间内赶出12幅宽3米、长6.8米的巨幅佛教油画,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

 

 

2017年3月 江西 景德镇


早春的瓷都景德镇,到处散发着油菜花的芳香,清甜花香与千年窑火相融,也许,这正是出陶瓷精品的季节。

在景德镇一个古老小巷的作坊里,接受陈广铭大师的特别指派,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徐江云现场指导,带领着数名经验丰富的制陶师傅,对这次新烧制的18口特大口径的雕刻大缸进行攻关。

 

2017年3月 上海 青浦


每一位曾经踏入过梵宫廊厅的人,都会被梵宫廊厅顶部,两侧廊柱上的34尊飞天雕塑造型,塔亭上方的八大佛龛,和40尊大小伎乐所震撼,他们采用的是有1500多年历史的“生漆脱胎”造像工艺,这些都是由张永保大师的团队负责打造的。


一个用“生漆脱胎”这种非遗工艺完成的飞天雕塑,需要10多道复杂的传统手工工艺,要很多工匠合作才能完成。

   

梵宫廊厅修缮工程的文化总顾问刘元春(中)和各位大师,在浙江长兴的琉璃世界泥塑模型前商议改进和提高巨幅琉璃华藏世界的视觉艺术效果。

 

 

2017年5月 浙江 东阳


从春节开工以来,已三个多月,一根根圆木,在木雕工匠们的手中,经过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等等传统雕刻工艺,渐渐变成了一件件艺术的珍品。

 

5月 江西 景德镇


为灵山特别定制的莲花大缸,与我们常见的瓷器的区别,除了缸口直径特别大,毛坯1.5米,成品1.2米,烧制难度极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要在瓷缸上,精心雕刻两层以上层次分明的粉彩雕刻。瓷胚在自然环境中阴干,暴晒,达到一定硬度后,胚体才可以进入雕花这道工艺。

陈广铭挑选的陶瓷工匠,都是在制陶领域里的雕刻好手。经过他们的一笔,一画,一刀,一凿的精心创作,一个个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被刻印到了大缸坯体上。

   

2017年6月 灵山 梵宫


从6月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基础加工的各类艺术品,陆陆续续运到了无锡灵山,在梵宫内安装和二次加工。

 

6月11日 灵山 梵宫


6月的无锡,骄阳似火,11日上午,在灵山梵宫的广场上,陆光正大师按照东阳木雕界的传统习俗,与30多名从浙江东阳赶到无锡来安装的木雕工匠一起,在木雕的安装地,举行上梁祭祖仪式,以求得平安吉祥,风调雨顺。

 

6月 上海 青浦


琉璃大师戴舒丰(左2)和他的团队,对模型车间对经过整体拼装的一比一琉璃石膏模型,进行烧制前最后的修改和调整。

 

7月 浙江 长兴


几十尊高三米的八大佛龛,飞天雕塑造型,伎乐塑像被从上海青浦,移师到浙江长兴的工厂内,进行彩绘等艺术加工。工匠们在高温的7月里,忘我的创作。

 

 

7月 上海 青浦


7月的上海,骄阳灼人。而在上海康渊公司的琉璃烧制车间里,温度更高。


在佛教界数位高僧大德的现场祈福中,一箱箱经过图案设计的琉璃原料,被一一推入高温炉中,一段浴火重生的故事悄然开始……


梵宫修缮艺术总顾问王永强(左2)在现场指导工作。

 

 

7月 安徽 合肥 桐城


这次修缮,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地涌宝塔”。


与梵宫修缮工程中的其他项目不同,不仅在于它是全新的艺术品,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作品。为了实现视觉冲击,真正做到“地涌”的震撼效果,宝塔采用了动态的呈现方式。这件传世艺术珍品,几经论证,定稿已是7月了,离规定完工的日期,只有三个月,工艺美术大师王金林感到压力巨大。

因为这件工艺品,用的是传统的“铸胎掐丝珐琅”工艺,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手工工艺才能完成,王金林即使调动公司的357名工匠,仍然感到难以完成。

8月 灵山 梵宫


8月的江南,高温高湿,尤其在梵宫内的施工现场,因密不透风,空气中充满着各种施工形成的粉尘,而且艺术品的安装高度,最低的有18米,最高的达50多米。工匠们每天要在摇摇晃晃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施工条件极其恶劣。


但即使这样,包括陆光正、王树文这样的高龄艺术大师们,仍然不顾年事已高,以及灵山集团高管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与工匠们一同流汗。

9月22日 梵宫


由于灵山梵宫白天正常对游客开放,为了不影响游客的参观游览,在廊厅修缮期间,大型工程车辆一般都是夜间从外地驰来,清晨在游客到来之前,把艺术品卸车。

 

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从浙江来灵山负责安装飞天雕塑的工匠们,在梵宫前列队,准备卸货。

 

9月 灵山 梵宫


进入9月,各个门类的艺术品陆续都运到了梵宫的安装现场,已经完成彩绘的飞天雕塑组,顺利安装到了20米高的廊厅上,巨大的佛龛,则还要多一道工序,工匠们需要给他们现场彩绘。

  佛龛,安装在塔厅的36米之上。虽然游客看不清细部,但工匠们却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丝不苟,追求艺术的完美。

  精美的木雕组件,飞天等艺术品,在完成彩绘和安装后,有的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还要进行鎏金工艺。

 

 

10月 灵山 梵宫

 

这次梵宫修缮,共用了两千多立方的木头,在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动用1600个木雕技师,雕刻五个月,成为木雕艺术品。


又经过30多名东阳木雕安装工匠在灵山梵宫内的艰辛努力,这些艺术品被一一安装到指定的部位。

 

9月28日 上海 青浦

 

经过两个月的烧制,巨幅琉璃壁画《华藏世界》所需要的几十块巨大的琉璃成品,在上海青蒲的康渊公司,一一出炉。

 

10月12日 梵宫

 

由施本铭大师团队赶制的12幅巨幅油画《世界佛教传法图》,从北京运抵无锡灵山,进行现场的框架安装和装裱。

 

10月17日 灵山 梵宫


“地涌宝塔”的各个部件,经过在安徽合肥和桐城进行初步的加工,陆陆续续开始运抵梵宫的安装现场,进行总体安装和调试。

 

 

10月21日 灵山 梵宫


梵宫廊厅的镇馆之宝,巨幅琉璃华藏世界中中心部位的纯金巨大金佛,从北京运到无锡,开始吊装。

75岁高龄的王树文大师,不顾腰椎疼痛,从北京第5次赶到现场,爬上脚手架。

 

2017月11月5日 梵宫

🔔

夜幕辞去,

古刹钟声绕梁,

唤醒破晓的晨光,

在僧人早课的念诵中,

2500年的佛教文化再次迎来新生的日光。  

梵宫上五座金色的华塔与晕染的云彩共同组   成一朵火中生就的金莲,

光彩夺目……



佛教文化树大根深,
枝繁叶茂,
当它扎根在这片积淀深厚的土地时,
先与中国文化交融汇通,
形成禅宗一脉,
源远流长。
21世纪初叶,
在无锡灵山,
它又与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
互为表里,
铸就了一座新梵宫,
为世人展开一副宏大的佛教历史文化画卷!
  



总策划: 王君毅

 

摄影: 俞伟 张则鸣 陈冬霞


摄像: 张则鸣


总撰稿: 高远 张则鸣


统筹: 赵一平 李鑫 徐波


片头设计: 孙晓冰


片头题字: 张则鸣


美术: 孙晓冰


导演: 张则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