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张东玉诊所 2017-11-16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HSP选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同时治疗组皮疹、消化道、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对照组有不良反应3例,并发症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6% 和23.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生地白茅根汤; 中西医结合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临床以皮肤紫癜、肾损害、关节炎和胃肠病为主要表现[1],其中以肾损害最为严重,多见于3~14岁儿童,尤以学龄期儿童多见,也是皮肤科较常见的儿童皮肤病。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综合治疗,虽本病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并发症亦较多。我们从2005~2007年,在门诊中共接诊了73例患儿,在诊断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5~2007年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6~14岁,平均(8.7±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0 d,平均4.4~2.5 d。所有患儿均有皮肤紫癜症状,多见于四肢、臀部,尤以下肢伸面及膝、踝关节附近为主,呈双侧对称性分布,面部及躯干部较少;其中有发热症状21例,关节症状7例,消化道症状6例,肾脏症状1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18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1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1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地白茅根汤联合治疗。基本方为:生地黄30 g,白茅根90 g,牛膝10 g,生黄芪15 g,防己10 g,甘草10 g,大蓟15 g,小蓟15 g。若关节肿痛者加秦艽10 g,木瓜10 g;若腹痛者加白芍15 g,地榆10 g;若尿有蛋白者加党参15 g,白术10 g。1剂/d,水煎,分2次服。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服药期间患儿注意休息,避风寒,禁食过敏性辛辣食物。
       对照组17例: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①抗过敏药:口服氯雷他定,5 mg/次,1次/d;西咪替丁,每日20~40 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②抗感染:对有明显感染的患儿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③维生素C,100~200 mg/kg,静脉滴注。④有严重消化道病变、紫癜性肾炎患儿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基泼尼龙或泼尼松治疗。
       1.3 疗效标准参照尹振尧主编的《简明实用儿科诊疗学》制定[2]。皮肤紫癜、腹痛及镜下血尿消失,关节肿痛消退,大便潜血阴性,经随访1~3年不复发者为临床治愈;皮肤紫癜减少,腹痛、关节肿痛好转,血尿好转,大便潜血阴性为好转;皮肤紫癜反复出现或(和)严重肾脏损害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治愈例数+好转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观察指标采用两样本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总有效比较采用卡方(χ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64.7% ,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在皮疹、消化道、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症状平均消退时间比较(±s)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18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但有2例出现肾脏损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17例中,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17.6%,有4例出现肾脏损害,并发症发生率为23.5%。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过敏性血管炎范围,又称许兰-亨诺氏血管炎(Schonlein – Henoch Vasculitis),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患,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及毛细血管栓塞、痉挛为病理基础。小儿过敏性紫癜,易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临床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疾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②特异体质对食物中动物蛋白过敏;③药物因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类;④其它诱发因素如寒凉刺激、花粉吸入、外伤、昆虫叮咬、预防接种等,使血管发生炎症性改变,可见渗出的红细胞,故以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过敏性紫癜在属中医“风疹”“发斑”“血证”“肌衄”等范畴[3],其病位主要在肺胃,涉及肝脾。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感外邪,风热之邪侵袭肺卫,热伤血络,血溢脉外而发紫癜。或素体阳明有热,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发紫癜。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喜食肥甘厚腻,湿热内蕴,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故出现紫癜。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关节痛。由于湿性黏腻,故病情缠绵难愈。脾生血,主统血,若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长期反复出血,致心脾气虚,脾虚不能统血,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发紫癜。肝藏血,主疏泄,血虚,血不养肝,肝郁气滞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发紫癜,且紫癜反复发作[4]。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尚无特效疗法,西药治疗HSP主要采用抗组胺类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止血、改善血管脆性等对症支持疗法,如大剂量维生素C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钙剂、激素减轻过敏反应强度,恢复毛细血管内壁完整性,缓解免疫损伤。但近年来研究证实,激素对缓解和控制关节症状、腹部疼痛及胃肠道出血有作用,但对防治皮肤紫癜及防止肾受累无效,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复发,而且大量或长期地应用激素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还会带来不利影响。中医则根据其病因病理主要与风袭、血热、气虚瘀阻有关,治疗方法以祛风、凉血、益气、散瘀为主。生地白茅根汤功能凉血止血,调理气机,益气养阴。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地黄、白茅根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防己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生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大蓟、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且对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方中重用生地黄、白茅根凉血止血,养阴;大蓟、小蓟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生黄芪、牛膝调理气机,引血归经,活血止血。诸药合用,火气并治,益降并行,凉血而不滞。国内柳长锁等[5]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HSP可有效减少HSP的反复发作,有效预防紫癜性肾损害。这与我们观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生地白茅根汤凉血解毒、调理气机,益气养阴,适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且具有有效率高(94.4%)、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11.1%)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 彬,李立达.儿童过敏性紫癜336例临床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09, 15(1): 20.
       
       [2] 孙秀芹.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09,25(2):27.
       
       [3] 石孝孝,崔红红. 清热凉血化瘀方外洗配合西药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62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5.
       
       [4] 梁向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4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8, 4(6):32.
       
       [5] 柳长锁,龚兆柱,向淑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和预防肾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8) : 7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