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病的针药结合治疗

 张东玉诊所 2017-11-16
       【摘要】 
       依据痛风病各期的特点,介绍了痛风病的针药结合疗法,即中药内服外擦,配合火针治疗各期病症。认为痛风病需要长期治疗,中药饮片只适用于急性发作时短期用药,长期用药最适宜的剂型为固体。
       【关键词】  痛风病; 针药结合; 治疗方案
       我们课题组承担并完成了青海省2005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清热利湿,化淤祛浊”法配合火针对痛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课题。略有心得,不揣简陋,以抛砖引玉。
       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占95%以上,女性多见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人群中的发病数比痛风要高得多。国内资料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13%左右,发生痛风者不足2%[1]。现代医学认为,虽然只有部分高尿酸血症者发展为痛风,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并不代表其关节组织或肾脏未受到尿酸盐的影响,大量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之前就已经损害肾脏等器官,临床所见不明原因的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病因之一就是长期血尿酸(UA)增高所致。所以发现UA明显升高的患者必须行降尿酸处理。
       痛风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为其主要特征。无肾功能损害及关节畸形者,经有效的治疗可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急性关节炎发作可引起较大的痛苦,有关节畸形则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痛风伴发肥胖症、脂质紊乱症、高血压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分别为75%,70%,50%,45%,30%。而且有70%以上的痛风病人合并肾脏损害,肾功能损害者预后差。中医认为痛风系由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痛风病位主要在于脾、肾、肝,病机为热毒、湿浊、痰凝、肾虚[2]。
       痛风是代谢综合征中的一种病,所以绝大多数痛风病人中医辨证属肾脾两虚,浊血瘀滞。治疗上我们采取补肾益脾,化瘀祛浊,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外擦,不但在防治痛风肾病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同时中药有降低血尿酸、血压、血糖、血脂的作用。火针放血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效。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痛风尚无根治办法,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地给药,多数病人可能要终身服药。既然如此,中药饮片只适用于急性发作时短期用药。长期用药最适宜的剂型为固体,好保存,不变质,便携带,易服用。现将我们研究的各期治疗方案分述如下。
       1 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期)
       1.1 特点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血尿酸大于420 μmol/L(7.0 mg/dl),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大于350 μmol/L(5.8 mg/dl)。
       1.2 治疗目的使血尿酸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遏制关节炎发作。
       1.3 治疗方法
       1.3.1 长期服用中成药(安全、有效,可持续口服)①对单纯血尿酸增高者,可服用具有清热、利湿、解毒、补肾作用的“痛风舒胶囊”(用于湿热瘀阻的痛风病)。主要成分为: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3]。②对高尿酸血症伴高脂血症者,应服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瘀祛浊的中成药“酸脂清胶囊”(用于痰浊阻滞所致的高尿酸伴高脂血症的痛风病)。主要成分为:大黄、姜黄、土茯苓。课题组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许多痛风患者不仅血尿酸值增高,而且血脂也较高。用药单纯降血尿酸,疗效往往不理想。用药降血尿酸和降血脂并重,可获桴鼓之效[4]。
       1.3.2 生活调理低嘌呤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严禁饮酒,适当运动,多饮开水及碱性饮料。
       2 痛风病期
       特点: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炎和(或)肾病,肾结石时,称之为痛风病。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2.1.1 特点①常于午夜起病,因疼痛而惊醒,突然发作,下肢远端单一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为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其余依次为踝、膝、腕、指、肘等关节;②患者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③伴高尿酸血症;④关节液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针吸活检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2.1.2 治疗目的消除炎症,终止疼痛。
       2.1.3 治疗方法
       火针放血治疗:主穴为行间,太冲、内庭、陷谷等。配穴为阿是穴(多在足背第1趾关节正中处)。每次在患侧选2~3穴[5]。火针放血有温通经络、活血祛瘀、化湿除痹、消肿止痛之效。
       药物治疗:服用酸脂清胶囊或痛风舒胶囊以降血尿酸、降血脂、补肾脾。关节疼痛较甚者,可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中选一种(如芬必得、消炎痛、英太青等)服用。
       2.2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
       2.2.1 特点关节、肌腱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可有痛风石形成。受累关节可表现为以骨质缺损为中心的关节肿胀、僵硬及畸形,无一定形状且不对称。严重时,痛风石处皮肤发亮、菲薄,容易向皮肤表面破溃,并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
       2.2.2 治疗目的①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②治疗痛风石;③保护肾功能,处理肾功能衰竭。
       2.2.3 治疗方法①服用酸脂清胶囊或痛风舒胶囊;②用火针治疗痛风石;③用具有清热止痛,化淤散结作用的“消痛灵搽剂”(主要成分为:大黄、栀子、姜黄、乳香、没药)[6],在患部外涂;④低嘌呤饮食;⑤有肾功能损害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苗志敏.痛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2] 任延明,文绍敦,洒玉萍,等.痛风中医证型病因病机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872.
       
       [3] 文绍敦,吴 萍,张重寿,等.痛风康胶囊治疗痛风病40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20(4):32.
       
       [4] 文绍敦.酸脂清胶囊治疗痛风高尿酸伴高血脂107例[J].陕西中医,2006,27(2):180.
       
       [5] 文绍敦.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痛风性关节炎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780.
       
       [6] 郭 帅,文绍敦,吕 艳,等.消痛灵搽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4):2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