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各器官组织功能计算公式、自测法

 秋风_1233 2017-11-16

血压

血压标准

以下为中国人的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        男                   女

16—20 收缩压 115 舒张压 73 收缩压 110 舒张压 70

21—25 收缩压 115 舒张压 73 收缩压 110 舒张压 71

26—30 收缩压 115 舒张压 75 收缩压 112 舒张压 73

31—35 收缩压 117 舒张压 76 收缩压 114 舒张压 74

36—40 收缩压 120 舒张压 80 收缩压 116 舒张压 77

41—45 收缩压 124 舒张压 81 收缩压 122 舒张压 78

46—50 收缩压 128 舒张压 82 收缩压 128 舒张压 79

51—55 收缩压 134 舒张压 84 收缩压 134 舒张压 80

56—60 收缩压 137 舒张压 84 收缩压 139 舒张压 82

61—65 收缩压 148 舒张压 86 收缩压 145 舒张压 83

注:以上统计为1998年完成的,如今人的平均血压有所增加。

如果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则需要一个反复测量和监测的过程,如果确定是患有高血压,那么就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确定病因并施以治疗。[1]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低了供血不足,高了伤害血管器官

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

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这时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叫高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叫低压。

血压过低,会使身体各部分的营养、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包括血管、心脏肾脏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就很需要这张表来做参考。

【注意】

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气温等,单一一次测量不能作为诊断结果;

50 岁以后或者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建议每天按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此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对照表〗

年龄  收缩-男 舒张-男   收缩-女   舒张-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幼童血压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新生儿       76           34

1~6月       70~100       30~45

6~12月      90~105       35~45

1~2岁       85~105       40~50

2~7岁       85~105       55~65

7~12岁      90~110       60~75

〖高血压诊断的一般参考〗

血压类别      收缩压     舒张压

理想血压         120左右     80左右

正常血压         130以下     85以下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轻度高血压       140~159     90~99

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中度高血压       160~179     100~109

高度高血压       180以上     110以上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大于140     低于90

低血压           90以下      60以下

血糖

低了供能不足,高了伤害器官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 70%~80% 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同样,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会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

另外,糖友们平时多采用快捷方便的扎手指检测,因所采血液中可能含动脉、静脉及组织液等不同成分,所以所测数值不慎准确,但作为一般参考尚可。现在一般医院也不用此法,多采取经脉血液测量。

【注】

孕妇空腹不超过 5.1 mmol/L。

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诊断通常还需要配合糖耐量的检测;

有糖尿病史的,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检测静脉血糖。

〖血糖参考值及一般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正常参考值-空腹      3.9~6.1

正常参考值-餐后两小时     7.8以下

糖尿病-空腹               6.1以上 6.1以上     7.0以上

糖尿病-餐后两小时         10以上 11.1以上    11.1以上

糖耐受量受损-空腹         小于6.1 小于6.1     小于7.0

糖耐受量受损-餐后两小时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6.1      5.6~6.1     6.1~7.0

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   6.7以下      7.8以下     7.8以下

【另】

轻度糖尿病:7.0~8.4 mmoi/L;

中度糖尿病:8.4~10.1 mmoi/L;

重度糖尿病:大于10.11 mmoi/L。

血脂

低了营养不良,高了营养过剩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一般血常规检查中检测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种:

【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叫“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叫“坏”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血脂一般参考值〗

种类                  参考值

总胆固醇            2.8~5.17mmol/L

甘油三酯            0.56~1.7mmol/L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   0.96~1.15mmol/L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   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0~3.1mmol/L

血尿酸

高了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

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 390 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 420 微摩尔/升。

〖尿酸的一般参考值〗

性别           参考值

男性     237.9~356.9μmol/L(4~6mg/dL)

女性     178.4~297.4μmol(3~5mg/dL)

正常范围

血尿酸男 0.21~0.44毫摩/升(3.5~7.4毫克/分升);

血尿酸女 0.15~0.39毫摩/升(2.6~6.57毫克/分升)。

☞这四个指标是我们每个人身体情况的一个参照,这几张对

照表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超级实用,建议人手一份!

☞温馨提示:以上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以

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心率

用年龄计算目标心率

初级公式:针对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

目标心率=(200-年龄)×(60%~80%)

60%~70%主要用于减脂;70%~80%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普通公式:针对普通人群。

目标心率=(220-年龄)×(60%~80%)

60%~70%主要用于减脂;70%~80%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卡福能公式:针对身体素质较高的人群。

目标心率=(220-年龄-静止心率)×(65%~85%)+静止心率

65%~75%主要用于减脂;75%~85%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平均主动脉压计算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也可表示为: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注: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1/3(3×舒张压+脉压差)

=1/3(3×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1/3(收缩压+2×舒张压)

脉压差正常值约为40毫米汞柱,一般大于60mmHg

平均动脉压(MAP):即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正常成年人平均动脉压正常值为70~105mmHg。  

血液粘度

全血粘度

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

正常值

全血粘度参考值(正常值):

毛细管法: M(男):4.25(+-)0.41 F(女):3.65(+-)0.3

旋转法:(37℃) M(男) F(女) 单位230/S:

4.53(+-)0.46 4.22 (+-)0.41 Pa·s115/S:

9.31(+-)1.48 8.37(+-)1.22mP a·s

血液粘稠的症状

1.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

2.蹲着干活气喘

3.阵发性视力模糊

正常人的血液粘稠标准值是多少?

如以水的粘度为1,当温度为37摄氏度时全血相对粘度为4-5,血浆相对粘度为1.6-2.4

正常血粘稠度范围

注意哪些?

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以上因素如发生障碍活出现异常,就可发生血液粘稠。 

1、什么是血粘度及高粘血症? 

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或几种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 

2、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 

①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 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 ,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④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⑤血脂异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高粘血症的早期信号 

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现象,其实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恶果。 

早期主要表现:

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②午餐后犯困;

③蹲着干活气短;

④阵发性视力模糊;

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

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如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作血流变学检查。 

4、老年人为何会出现高粘血症 

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这些血栓当 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较细的动脉时,就会把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 

5、怎样防治高粘血症 

①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 

②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③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⑤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⑥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⑦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绞股蓝、川芎、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⑧禁烟: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导致不良结局。 

⑨定期体检: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骨质疏松计算

公式 {体重(公斤)-年龄}×0.2= X

风险值    X﹤-4  -4﹤X﹤-1   X﹥-1

危险程度   高危    中危      低危

具体算法是:

(体重-年龄)×0.2,如果结果小于-4,风险高;

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

结果大于-1,风险小。

举例说明,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

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体重越轻的人,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高

如果自测风险程度高于中等风险,建议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

女性身高“缩水”会带来的骨折风险:

40岁起身高缩短2厘米以上、平均年龄为71岁的女性,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但男性身高缩短与骨折风险加大之间没有关联。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措施是饮食和运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适当多吃富含钙质的牛奶、芝麻等食品,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香菇、海鱼等来帮助人体吸收钙质,多晒太阳也有类似作用。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有助促进骨骼代谢,增强骨骼,也应适当多吃点。同时配合适量运动,效果更好。

标准体计算公式

世卫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超重计算公式

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克莱托指数”

体重(kg)/身高(cm)×1000

正常值13岁的男子260-280,女子250-270;

15岁的男子300-330,女子300-320;

17岁的男子340-360,女子330-350。

(BMI)体质指数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²(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

他的BMI=68/(1.75²)=22.2(千克/米²)

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中国人准体重计算公式

公式一

〔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公式二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中国人理想体重计算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儿童正常体重计算公式

(1)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

身高(CM=(年龄-2)X5+85=年龄X5+75

(2)按年龄计算体重公式:

婴儿: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X0.7+(月龄-6)X0.5

2-12岁儿童体重(KG)=(年龄)X2+12=年龄X2+8

(3)体重的评价指标如下:

标准体重的60%以下 严重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60-80% 中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80-90% 轻度营养不良

标准体重的90-110% 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的120% 肥胖

(4)儿童标准体重的简便计算方法: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

(5)儿童成人后身高计算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6)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

体脂率

计算公式

成年女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34.89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成年男性的体脂率计算公式:

参数a=腰围(cm)×0.74

参数b=体重(kg)×0.082+44.74

体脂肪重量(kg)=a-b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重量÷体重)×100%。

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年人的体脂率正常范围分别是

女性20%~25%,男性15%~18%,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

运动员的体脂率可随运动项目而定。一般男运动员为7%~15%,女运动员为12%—25%。

骨质疏松计算公式

具体算法:(体重-年龄)×0.2

如果结果小于-4,风险高;

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

结果大于-1,风险小。

举例说明,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

视力调节计算

(一)正视眼的远点在5米以外,近视眼的远点小于5米.用

D=1/F(屈光度=1米/焦距)

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近视眼的远点,也就是近视眼所能看清目标的距离.如4.00D近视能看清目标的距离为0.25米.

(二)近视-1.00DS(正视眼的调力与集合力相一致时);

注视物体距离1米,调节力1.00D,集合力1Ma;

注视物体距离0.5米,调节力2.00D,集合力2Ma;

注视物体距离0.33米,调节力3.00D,集合力3Ma。

调节力:15-年龄X0.25;如45岁的调力:15-45X0.25=3.75D。

(三)AC/A值怎么检测?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之比。调节与集合是密切相关的联动形式。因调节刺激,引起的集合,称调节性集合

AC/A检查前的准备

1 屈光不正全矫 

2 调整好PD 

3 明室中检查 

4 双眼同时注视

5 外隐斜(EXO)为负值,内隐斜(ESO)为正值 

AC/A的计算方法

1、梯度法

①测定在5米的检查距离,戴矫正镜是的隐斜度为1

令患者注视前方5米处光源(通常是直径6MM的圆形光斑),右眼前戴水平位的马氏杆,按照左眼所见光点与右眼所见垂直的关系,判断是否为正位或者内隐斜,再将三棱镜依“内斜加基底向外,外斜加基底向内”的原则置与左眼前,渐渐增加棱镜度,直至点线重合。该三棱镜为其隐斜度Δ1

②在综合验光仪上,双眼同时增加-2.00D的镜片,依同法在测定此时的隐斜度2

③按公式AC/A=(Δ2-Δ1)/D计算   D为调节刺激的变化,此时为2D

注意;在该公式中,内隐斜度为正值,外隐斜度为负值

如被检查者戴矫正镜注视5米处光斑时,测得外隐斜为10Δ,戴-2。00D后,注视该光斑,测得内隐斜6Δ,则AC/A=(+6)-(-10)/2=8Δ。即每1D调节有8Δ调节性集合产生

2、隐斜测量法

AC/A=PD+(ΔN-ΔO)/D

PD为瞳距

ΔN视近方(33CM)隐斜度

ΔO视远方隐斜度

D为视远到视近1/3M时,必须使用的调节力

测定时,先视远方目标,在无调节状态下测量隐斜度,然后在注视1/3M出目标,同样方法测其隐斜度

例如:瞳距60MM,看近时为8Δ基底向外,看远时为2Δ基底向外内斜视,则    AC/A=6+(8-2)/3=8Δ

眼睛度数的计算公式

焦度D=1/f (f:焦距.单位要用1/米.1/米又叫屈光度) 

眼镜度=D*100 

近视镜用凹透镜,焦距:f为负

老花镜用凸透镜,焦距:f为正

眼睛焦距的倒数称为焦度,用D表示,当焦距的单位用m时,度数是焦度的100倍眼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乘100,凸透镜(远视镜、老花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的度数是负数.所以眼镜的焦距=100/度数(单位是米) 所以,不管是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镜片,度数越深镜片的焦距就越短,只是近视镜片焦距为负,远视镜片焦距为正。

远视眼镜的度数200度时,焦距是多少?

度数=100/焦距(焦距单位用米)

0.5m.度数等于焦距(米为单位时)的倒数乘以100.所以你现在除以100,2就是焦距的倒数,当然焦距就是0.5m

平均听力损失计算

①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是将被测试者的500 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之和除以3。

②平均听力的计算是这只耳的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除以4的结果是您这只耳朵平均听力

③平均听力损失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按WHO来计算是计算500、1000、2000、4000这四个点的平均听力;还有就是按中国标准来计算是计算500、1000、2000这三个点的平均听力。

④怎么样计算听力损失程度?

250HZ:45DB,500HZ:60DB,1KHZ:65DB,2KHZ:80DB,4KHZ:110DB,8KHZ:110DB,在医院测得左耳听力是这种结果,怎么计算听力损失程度?那按照这种听力,是属于什么程度了?

取500HZ 1OOOHZ 2000HZ 4000HZ的值的平均值(60+65+80+110)/4=78.75,按照中国听力损失程度分法属于中重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法属于重度

根据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成5个等级:26~40dB为轻度,41~55dB为中度,56~70dB为中重度,71~90dB为重度,大于90dB为极重度。

⑤根据WHO规定,听力损失的程度是如何划分?

根据国际(世卫)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分贝,即dB)

正常听力:-10~25分贝 对一般的声音及语言分析清楚。

轻度听力损失:26~40分贝 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

中度听力损失:41~55分贝 对日常语言有听觉上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

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分贝 对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仍感模糊,助听器帮助较大。

重度听力损失:70-90分贝以上 对于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助听器帮助较大。

极重度听力损失:大于90分贝,通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靠助听器的辅助,才能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力。

听力损失程度到中度就应配助听器了,适合的助听器不但帮你听得更好,还可以剌激听神经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呼吸

呼吸计算公式

(1)动脉血CO2分压(PaCO2)

动脉血CO2分压(PaCO2)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2)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PaO2=104.2-0.27×年龄

仰卧位:

PaO2=103.5-0.42×年龄

(3)动脉血氧含量(CaO2)

CaO2=0.003×PaO2+1.34×SaO2×Hb

(4)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SaO2=HbO2÷(HbO2+Hb)×100%

HbO2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急性肺损伤比率

(1)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分数

氧合指数<300,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

氧合指数<200,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2)急性肺损伤比率

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分数

氧合指数<300,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

氧合指数<200,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

(1)吸入气氧分压PIO2=(大气压—PH2O)×吸入氧浓度%

(2)肺泡气PO2(PAO2)=PIO2—PCO2×1.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PAO2—PaO2

将(2)的结果代入(3)中即可得P(A-a)O2

(4)肺泡气公式

肺泡氧分压(PaO2)(mmHg)=[FIO2(%)×(大气压-PH2O)]-(PaCO2×1.25)]

FIO2=吸入气浓度(%)

PH2O=气道水蒸气压力,通常为6.3Kpa,即47mmHg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5)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Cdyn)=潮气量÷(最大气道压-呼气末正压)~ 1

自我體檢

肺功能检查

憋气

能憋气50秒钟最理想(50岁为30秒、60岁为25秒),如果少于10秒,说明肺功能很差。

吹气

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吹气,能在3秒内吹完则肺功能正常(50岁为4秒,60岁为5秒)。中老年人吹气时间超过6秒,预示肺功能下降。

心功能检查

原地小跑一会儿

(感到微微气喘即可),停止活动后,在5-6分钟脉搏恢复正常者,心功能良好。如8分钟恢复,说明心功能较差。超过8分钟则心功能有问题。

爬楼梯

中老年人爬3-5层楼梯感到心跳加快,有些气喘,休息10分钟恢复正常为良好。休息20-30分钟后仍感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则心功能明显下降。

动脉硬化检查

坐位前屈

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脚趾朝上,腰部前弯,手臂前伸努力触及脚趾。如果够不到脚趾,或够脚趾的过程中感到憋气、心慌等不适,说明动脉可能已硬化。

糖尿病检查

单侧眼睑下垂

中老年人突然一侧眼睑下垂,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的信号。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单侧眼睑下垂。

青光眼检查

观察瞳孔

瞳孔正常直径为2-5毫米,圆形。瞳孔呈椭圆形多是青光眼的表现。

血液黏稠检查

看舌头

对着镜子伸出舌头,如舌头颜色发紫,说明血液黏稠;如果不仅发紫还有紫色斑点,则血液黏稠度过高,并已出现循环不良和淤血。

骨质疏松检查

测中指间距

两手向两侧水平伸直,测量两手中指指尖之间的直线距离,然后再测量身高。

如果身高比两指间的距离少,说明骨质疏松和骨密度减少。身高比指尖距离少2-3厘米者,照X线相片可显示为明显的骨质疏松。

腰椎间盘突出检查

挺腹伸腰仰卧

两手置于体侧,以枕部及两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向上抬起,保持上述体位并深吸气憋10-20秒,憋至面色潮红,如感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说明腰椎间盘突出。

这项测试是通过增加腹内压力使腰部椎管内压力增大,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病变,就会引发腰部及下肢疼痛。

骶髂关节检查

盘腿试验

又称“4”字试验,仰卧,将一只脚向内弯曲放在另一侧伸直的大腿上。请家人一手按住对侧胯骨,另一手将屈曲的膝部往下压,若臀部出现疼痛说明骶髂关节有病变。

骶髂关节疾病是产生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老人腰腿痛多由此引发。

肾病检查

查尿蛋白

取100毫升新鲜尿液,放入器皿中,加热至沸腾后,尿液会出现浑浊。此时在尿液中滴入5-10滴白醋,并再次加热,如浑浊消失表示正常,如浑浊不消失则为蛋白尿,应引起警惕。

大病先兆自查表

1:头晕、头昏

早晨醒来后头晕、头昏,可能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2:心慌饥饿感

凌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且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

3:清晨浮肿

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之后还不彻底消失,则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

4:棕色尿液

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

5:口臭

可能是胃或肝出现了问题,或是牙周病引起。

6:口中有氨味

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

7:眼睑苍白

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

8:眼角出现模糊的灰环

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中年男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

9:脸色潮红

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

10:恶心想吐

除去怀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11:舌面白而呈毛茸状态

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或身体出现了某种癌变。

12:眼睛痛

除去用眼疲劳的原因外,看书看报时眼睛剧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13:手发抖

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14:吃油腻食物后上腹疼痛背

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

15: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

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6: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

可能是患了肝炎。

17: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腹痛等症

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18:爬楼梯时心慌、胸闷

提示心脏功能较弱。

19:指尖比指节更粗大

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

20: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变黄变厚

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

自测颈椎法

一级:脖子酸痛、僵硬(建议抬头看看天花板,脖子后面是否有感觉)

二级:脖子、肩膀、后背酸痛,僵硬、面色晦暗

三级:有倦容、抵抗力差、易过敏、易留色素印、长斑

四级:胳膊不得劲,疼痛,麻木(从这一级开始基本得去医院了)

五级:面部光泽、肤色不均、皮肤松弛与实际年龄不符。

六级:经常睡觉落枕(落枕是一种轻型颈椎病)

七级:走路发飘,跑偏、写字不稳(从这级开始要做手术了)

八级: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

九级: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现难言之隐(从这级开始做手术效果也不好了)

十级:下不了床(从这级开始可能做手术风险就很大了)

步幅计算公式

定义:步幅为一步的距离,以脚的中心算。你走一步后,两脚中心的距离就是你的步幅。

成人正常步幅大约在65厘米左右。

步幅和身高的关系

人的赤脚长约是身高的1/7

单步长在166cm以上的一般为高个

身高=单步长+1/3足迹长

单步长在148cm--166cm以上的一般为中个

身高=单步长+1/2足迹长

单步长在140cm以下的一般为矮个

身高=单步长+2/3足迹长

一公里≈1000m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补液计算 

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补铁计算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 

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 

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电解质补充计算 

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 

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0.6 

(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0.6 

克数=---------------------------------------------------------- 

1g电解质所含mmol数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药物输液速度计算 

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 

液体量(ml)   滴速(gtt/min)  时间(h) 

500      30        4 

500      40        3 

500      60        2 

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静脉输液时间滴数计算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药物性质、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点滴速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每小时输入量,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每小时输入量×15滴/ml)÷60分钟

(2)已知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ml):

每小时输入量=(每分钟滴数×60分钟)÷15滴/ml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      

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肌酐清除率计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 或 

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Ccr=-------------------------------------------------------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体表面积计算 

即人体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公式 SA=cHα1Wα2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 

计算人体表面积的公式较多,但大多数可写成(1)或(2)的形式. 

公式 SA=cHα1Wα2

(1) 这里SA为人体表面积(m2);H为身高(cm);W为体重(kg);c,α1,α2为常数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将(1)式线性化为:

lnSA=α0+α1lnH+α2lnW

(2) 其中α0=lnc,ln为自然对数符号.

1916年由DuBois等直接测得9名观察者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采用最小变异系数法,建立了第1个公认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1),目前仍被广泛应用.1975年Gehan和George利用Boyd等直接测量的401例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2)式〔1〕.1987年Mosteller按(1)式给出了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c=1/60)〔2〕.1973年Stevenson根据10例实测数据,提出了由身高与体重推算表面积的二元一次线性公式,80年代赵松山等〔4,5〕分别报道了中国成年男女的计算公式.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介绍的计算公式是:

SA= 0.035W+0.1 (W≤30) 1.05+(W-30)×0.02 (W>30)

许文生氏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0.0057×身高+0.0121×体重+0.0882,S女=0.0073×身高+0.0127×体重-0.2106,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S示体表面积,单位:m2;H示身高,单位:cm;W 示体重,单位:kg)

血气分析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糖尿病饮食计算 

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 

劳动强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卧床休息 20~25 15~20 15 

轻体力劳动 35 30 20~25 

中体力劳动 40 35 30 

重体力劳动 45~50 40 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