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墓有重开之日 人无再少之颜|不同古墓出现“同款”朱砂题字?

 XYTS001 2017-11-17



墓 有 重 开 之 日

人 无 再 少 之 颜


这12个朱砂红字,

出现在山西高平市乡间一座古代空墓的墓壁上。



你欢我爱,却又人生无常,

光阴易逝,红粉转眼骷髅。



就是这两句墓底感叹,

曾引得无数人喟叹人如飘萍,

并脑补出若干可泣可恸的场景:



你跨上战马,我眼泪潸然,

你笑着说仗很快打完,

可知我已肝肠寸断……

一晃多年,青春韶华已是步履蹒跚。

给你修了墓,却不知你倒在哪里,

铁衣难裹五更寒……

来日无多,封上你的墓穴,埋葬我的思念,

用眼泪浸着海枯石烂,写下:

墓有重开之日,

人无再少之颜。



如此虐心,

如此缠绵,

如此哀伤,

如此凄美,

如此……哦,且慢!



别的古墓底下也出现了同样的语句?!

同时还发现了一桌酒席???!!!



还有



这里也有



还有各种视频



网络视频截图



咦,这是什么鬼?



输入“千年古墓  菜窖”等几个关键词语,

网上即刻出现5000余条与之相关的内容。

    虽然标题不尽相同,

但内容如出一辙,如:

“2010年,

山西省高平市汤王头村的村民

在自家庭院中准备挖一个菜窖……

不小心发现了一座古墓。

墓穴中,没有发现尸骨,也没有任何陪葬品。”



接下来的文字,

却发生了转折:

“经过专家们的专家鉴定得出结论,

这座墓是辽代张氏家族的墓地……

但就在专家们打开墓门的时候,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古墓之中居然没有存放什么珍贵的宝物,

而是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桌丰盛的菜肴……”



难道是在说另一座古墓?

紧接着的文字又将视线拽回到了高平古墓:

“古墓的墙壁上却写着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然而如今墓地真的重开了,可惜墓主人已然不在了。”



好鲜活!

好逼真!

好跳脱!

好……灵异!



难道一段相同的虐心文字,

同样被书写在另一座千年古墓墓墙上?



真!相!来!了!


这是


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



早在2012年3月,

山西晚报采访并刊发“古墓虐心”一文

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之句遂流传开来。


《山西晚报》2012年3月4日相关报道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因为“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是如此虐心,

这则多年前被发现的句子,

不断被引用,

不断被演绎,

直至今天,

通过视频、微博、微信开始“复活”。

 不过意外的是,

本来在高平古墓中发现的朱砂字,

被屡屡张冠李戴,

移花接木到另一座古墓当中了。




所以说,以上是一款——


“拼凑版”古墓



仔细观看网上视频,

阅读微博、微信公众号内容不难发现,

其中涉及到“千年古墓”的明堂画面、图片

均有壁画、棺木、供桌及瓷器等随葬品,

并非一座“空墓”。



高平市发现的这座豪华古代空墓,

由于墓主人并未“入住”,

到底是何人之墓、建于何年代?

时至今日,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古墓发现经过


“这些信息完全是臆造的。”

11月11日,

5年前曾带领记者前往高平市汤王头村采访的

晋城市文化学者李俊杰表示,

自己最近也发现了有类似的内容传播。

“相同的文字出现在另一座古墓中,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1年,李俊杰到汤王头村做考察,

来到汤王头古城北100米处的贾姓村民院内时,

 这位村民告诉李俊杰,

自己2010年在自家院内挖菜窑时发现一座古墓,

墓室内无主人,

也无尸骨及陪葬品。



2012年2月29日,

在李俊杰带领下,记者来到高平市汤王头村。

在贾家看似平常的院落中,

与菜窖相通的墓穴口,

就在房屋西北角的厨房窗户下。

由于洞口被遮盖,

旁人根本无法能想象得到,

院子的地下,竟然有座古墓。


墓穴的入口就在贾家小院内


拿着手电筒,

李俊杰掀去菜窖洞口上的遮盖物,

一个直径1米的圆洞出现在面前,

踩登着菜窖两端挖好的“脚蹬”,

下到菜窖底,顺利进入墓室。



墓室东西走向,

为长方形两室仿木藻井式青砖墓。

在灯光的照射下,

墓室顶部的仿木砖雕斗拱藻井富丽堂皇。

主墓室内有一个用三层砖砌的砖坑,

坑中间有两个土方框。

该墓由竖穴土圹墓道、拱形墓门、

长方形墓室和四角形叠涩藻井组成。



砌墓青砖有两种:

长形普通砖为墓室主要用材,砖铺地面;

方砖,素面,用于铺地和顶部斗四部位;

大砖,用于制作斗拱和假窗;

小砖,用于斗皿下的第一层。

墓道,竖穴土圹式,

宽1.5米,长1.23米,深4米,

竖穴底部辟通道和长方形土洞,

墓室砌于土洞之中。

墓门,砖砌券顶洞门式,

高1.29米,长0.7米,宽0.64米,

方砖铺地,距地面1.44米发券砌顶,

楔形砖夹紧,六层丁砌砖封闭。



由于2011年曾经对该古墓已进行过考察,

李俊杰说起墓室内的情形如数家珍。



古墓室分前、后两部分。

后墓室比前墓室长,

为2.35米,宽1.77米,高3.4米,

另配有东西耳室。

墓室上部四角顶,

贴角出层后,层层叠涩5厘米。

斗拱为一斗三升托替木,

斗上出耍头,替木两端卷杀,

上承抹角形燎檐枋,檐枋置椽头。

中部菱形牙子两层,青瓦两层,

最上部3层为长形砖砌斗四藻井。

墓室的彩绘装饰简单,

拱眼画有海石榴花图案,北墙画有卷帘。



后墓室与前墓室

由一条长0.64米、高1.29米的踊道相连。

前墓室长1.59米,宽1.48米,高3.4米。

东西侧室长1.34米,宽2米,高3.4米。

东西侧室分别有踊道,东西壁设假窗两扇。

墓室上部四角顶,

贴角出层后,层层叠涩5厘米。

斗拱为一斗三升托替木,

斗上出耍头,替木两端卷杀,

上承抹角形燎檐枋,檐枋置椽头。

中部菱形牙子两层,青瓦两层,

最上部3层为长形砖砌斗四藻井。

在拱眼也出现了与后墓室相同的海石榴花图案。



从整体上看,墓室十分讲究。

让人欣慰的是,

墓室内未出现裂缝和渗漏现象,

彩绘为矿物质颜料,白炭打底,

这一特点在墓室结构、彩绘工艺上显得格外清晰。


           

神秘的墓主人,你是谁?


尽管墓内空空如也,

可墓室内的“蛛丝马迹”却令人疑窦重生。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在墓东室门口左墙上,

用朱砂行书体书写的12个字,

让李俊杰困惑不已。

墓穴南北有两个配室,

在配室壁墙上画有维幕、窗帘之类的美好场景。

但在两个墓壁的彩带上,

却发现有未曾完工的痕迹。

李俊杰推测:

“可能是在墓室装修彩绘工程阶段,

墓主人遇到了重大突发事件,

事与愿违,

导致墓主人苦心营造的豪华阴宅,

成为一座空墓。”



墓主人到底是谁?

为何最终没能“入住”?

空空的墓室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根据“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以及墓室结构、彩绘和砖雕艺术品味推断,

李俊杰认为,

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地位显赫的官员。

从墓室显现出的宋代建筑风格上分析,

他有可能战死在著名的“巴公原之战”,

最后长眠在战场,

“这是可能导致墓主人无法‘入住’的因素之一。”



有关史志记载,

高平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战火不断,硝烟弥漫。



据清《高平县志》记载,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郭威、柴荣、赵匡胤率军,

在晋城巴公、高平与北汉、契丹作战,

斩首北汉土卒8万人,

史称“巴公原之战”

也称“高平大捷”。 



在这场大战中,

周世宗柴荣杀死樊爱能、何徽

及其所部属军吏以上官员70余人。

“因依此记载推断,

墓主人有可能死于这场战争。”

李俊杰说,

由于遗存文字太少,

又没有其它物证可考,

墓主人到底姓甚名谁,可能将永远成为一个谜。



汤王头村的意外发现,

也引起晋城市文物专家的关注。

然而,这座古墓到底是何年代,

却未能取得一致看法。



2012年3月初,

晋城市古建筑专家张广善

前往汤王头村实地对古墓进行考察。



从汉族的墓葬习俗来看,

棺床是用来放棺材的。

“根据棺床的位置,

棺材应该是头朝东脚朝西放置,

这就是说,

棺材自南向北推进主墓室后,需要转90度弯。”

在墓室内,张广善却发现,

要想将棺材放入这个墓室很困难。

“墓室的宽度明显不够,根本无法让棺材旋转,

棺材只能卡在门洞和墓室之间。”



    据张广善推断,

这座古墓可能建于金代。

从形制上看,

与晋东南地区发现的金代砖雕仿木结构墓葬

基本相同。



从目前晋城已发掘的金代墓葬来看,

高平汤王头村的这座墓室相对较小,

且没有留下墓志铭、陪葬物等可考证的资料,

仅能凭室内的斗拱形制判断,

他推断:墓主人可能是金代的少数民族。

        

墓穴墙壁上的朱砂题字


古墓已被就地保护


汤王头村位于高平市西南部,

与市区相距约2公里。

虽说仅有村民千人,

但村内庙宇云集、明清阁楼宅院林立,

一条纵贯全村的古官道保存完好。



据《泽州府志》记载:

从商代开始,汤王头村已是一条交通要道,

是典型的古驿站之一。

其因商汤西去昆仑山(今阳城析城山)祷雨途经,

于是得名“汤王头”。



2012年,李俊杰等人在该村实地考察时,

发现少半块残断的石炭岩碑首。

碑刻文字断断续续,廖廖数字:

“泽州高平□□,时开宝九年,□□……”

大致内容记述的是

汤王头村修建庙寺或古城的有关情况。

由于残碑文字不多,内容严重缺失。

仅仅从以上文字考证说明,

石碑为宋开宝九年(976年),

推定此村的寺庙建筑,

有可能创建或重修于这个时期,

而高大坚固的古城墙沿汤王头村而建,

南、北、东三座阁楼至今保存完好,

是高平市境内惟一保存完整的小型古城堡。



如今村内除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汤王庙外,

还有甘露寺、观音堂、白衣庙、祖师庙等

明清时期建筑多处,石碑十余通。



11月4日,

记者与高平民俗文化学者王永忠前往汤王头村。

由于修建公路的原因,

包括贾家在内,

位于汤王头城外的农家院落已被拆除。

而在贾家院内发现古墓顶部地面上,

村里修建了水泥建筑,

安装了必要的防盗设施,将古墓保护起来。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王永忠进入墓穴内进行考察后认为:

墓穴的构造形制与金代风格相似,

比宋代墓室紧凑,小巧玲珑。

墓穴内的壁画也很讲究、豪华,

是金代贵族墓的基本特点,而宋墓相对要简单。



在墓室附近工地的土堆里,

王永忠发现了一些残留的金代砖,

与墓穴内砖型一致。

他建议村干部将其妥善保存起来。


地面院落已拆迁,墓穴被保护起来


至于前述“有一桌饭菜的辽代古墓”,

经过网上查阅,

张氏家族墓地是1993年,

在河北宣化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

其代表人物是张文藻。

至于在打开墓室时,

是否在摆放的供桌有“一桌宴席”,

记者没有查阅到权威的相关报道。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同样“出现”在辽代的张文藻墓中,

完全是以讹传讹的故弄玄虚之举。



“辽朝全盛时,

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

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

西到阿尔泰山,

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

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

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

王永忠说,

包括在高平在内的晋东南地区,

很少有发现辽代时期墓葬。



辑:方天戟  南丽江


来源:文博山西|原标题:墓有重开之日 人无再少之颜|不同古墓出现“同款”朱砂题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