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打造“一环四区”菜篮子基地 槐泗10亿元5000亩蔬菜基地签约

 山佳雪 2017-11-17


扬州菜农使用旋耕机翻土(资料图片)。陈高君摄

    原标题:扬州新“1161菜篮子工程”重要部分 槐泗10亿元5000亩蔬菜基地签约

    前天,位于扬州城北的槐泗镇蔬菜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总投入10亿元,根据建设规划,蔬菜基地采取流转土地,分批建设的模式,2016年一期建设552亩。5年后,5000亩蔬菜基地全部建成,每天可为扬州城区供应68吨新鲜蔬菜。

    作为扬州新“1161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槐泗蔬菜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成一座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集“现代种植、科技创新、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

    总投入10亿,5年建成5000亩

    槐泗蔬菜基地是扬州新“1161”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目的是满足扬州市民餐桌上的新鲜蔬菜需求。基地主要分布于陈院、许巷、肖胡、陈沟四个村,距离扬州市中心仅12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前天上午,邗江区槐泗镇与苏州君悦集团就合作建设槐泗蔬菜基地达成协议,并举行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据悉,由苏州君悦集团开发的农业项目,注册资本金1亿元,总投入约10亿元。根据项目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蔬菜基地建成5000亩规模,重点开展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物流配送、出口加工、科技成果展示推广等经营项目。

    日供城区68吨,以叶菜为主

    蔬菜基地采取流转土地、分批建设的模式,2016年一期建设552亩,其中,市菜篮子工程252亩,区菜篮子工程300亩。

    槐泗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张启东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到2010年槐泗建成5000亩蔬菜基地,按照每亩可产出蔬菜5吨计算,一年生产25000吨,每天可为扬州城区供应68吨健康、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

    “槐泗镇的土壤条件基本上适合种植各类蔬菜,一期以常见的叶菜类蔬菜为主,一部分蔬菜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张启东介绍,所谓的“无土栽培”,是指不需要土壤,用营养液栽培。根据蔬菜所需的营养,有计划供应。

    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张启东表示,冬天蔬菜容易被冻死,基地会通一条管道给蔬菜“供暖”。另外,大棚内有温度计测量棚内温度,可根据室温自动调节。 

    3-5年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

    根据规划,槐泗蔬菜基地要打造成扬州蔬菜生产、农业科技应用、农旅融合发展、蔬菜产品出口创汇的示范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会规划出一小部分试验田,用于科学试验。张启东介绍,“我们打算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引进、开发蔬菜新品种。比如有一些国外的蔬菜新品种,在扬州人的餐桌上不怎么能看到,那么,可以考虑将这些品种移植到扬州栽培。主要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让这些‘洋玩意儿’能够在扬州生长。当然,这些还需要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

    同时,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积极发展科研与农业观光,将园区打造成一座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集“现代种植、科技创新、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

    通讯员 陈洁 

    记者 羌伊然

    【新闻链接】

    扬州形成“一环四区”菜篮子基地

    今年起,我市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基地建设,对“1161”“菜篮子”工程也有了全新定义。第一个“1”是形成“一环四区”市区“菜篮子”生产布局;第二个“1”指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优质蔬菜生产保障体系,“6”指的是利用电子商务、直营直销的蔬菜占销售总量的60%;最后一个“1”指的是扬州城区市民每人每天平均消费1斤优质、安全蔬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

    2016年以前,扬州市区“菜篮子”基地有两个——分别位于南面的广陵区沙头镇和东面的江都区吴桥、小纪镇。今年,我市在现有的“菜篮子”基地基础上,在西边开发区朴席镇和北边邗江区的槐泗、甘泉一带新建“菜篮子”基地,形成环主城区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保障有力的“一环四区”市区“菜篮子”工程基地。

    为能给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蔬菜,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鼓励创新,包括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培育、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体系、蔬菜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蔬菜精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服务模式创新等。


责任编辑:方澹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