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电商不是经济发动机,而是经济绞肉机

 祥语文 2017-11-17

真能对经济起助推作用的电商不应是当前这样子的。原本,社会期待的电商是营销渠道的一个补充,以方便快捷前助推作业年落得这样一个无耻的下场,那就量一名科学家而言,花甲方连接厂商与消费者,适当减少一些中间环节,提高营销效率。但现在的电商,却变成商家之间的价格对杀,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厂商微利甚至低于正常成本,那只有走向降低品质、以次充好和更疯狂的山寨仿冒这条绝路了。

厂商没有正常的利润,也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那就一定是惨淡经营,无力也不关心新产品研发,那进一步的恶果,是在中国企业普遍创新动能不足的情况下,更加不愿意进行科技投入。那又变相抑制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意愿。厂商没有正常的利润,品牌建设与售后服务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也就无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中国制造就只能继续沦为地摊货。厂商没有正常的利润,只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短期行为,那对培育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又形成间接的阻碍。

目前最受电商冲击的,是中小微企业。虽然有极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得益,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深受其害。销售渠道被电商垄断,无法施展拳脚,形成的后果就是大量中小微企业倒闭。而对经济来说,一个国家的中小微企业,才是活力之源。电商直接绞杀中小微企业,从长远来看,完全是一种无耻的国家级经济犯罪行为。

电商挂IT之名,貌似很科技,但并无真正的科技元素与技术含量,无非是借科技之名褫夺了批发商、渠道商和城镇店铺的经营权而已。而深受其害的,竟然是中小城市(镇)。电商越兴旺,中小城市(镇)的商业越难发展。

对城市而言,没有商业,没有街头店铺,那就意味着城市的死亡。城市之所以是城市,在过去一是为了防入侵,一是为了市,即商业。一是城市需要商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圈,二是琳琅满目的店铺是城市商业文化的基础,三是购物、逛街是城市繁荣的象征,四是店铺经济是培育中产阶层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支撑点,五是城市记忆与城市功能,需要商业来承载。你现在用电商来摧毁这一切,你这电商不是城市的敌人是什么?

凡事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所以,美欧电商不敢发狂,超过一定的限度。在美欧国,当一种经济形态对国家长远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的时候,必定会引发社会强烈反应,故多以立法形式加以规限。美国人先搞起来的反垄断法就是一例。世界经济史证明,幸亏有了反垄断法,才制止了恶意资本的过度膨胀。

中国电商制造出双“11”,更是荒唐。这一天,有意制造惊人的销售数据,显示电商的威力,那是将购物弄成羊群效应,形成疯狂购物和集中购物的迷乱状态。这一方面是商家利用国人贪小便宜的诱导,以为双“11”就是最便宜的一天,必须疯狂抢购。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消费者的极不成熟,容易被忽悠和被操弄。

电商平台宣称的增加就业机会,创造给普通人一夜暴富的机会,完全是谎言。由于电商平台主页面与排名效应,有一些人根据这一特性,通过人工加一些技术手段,就垄断了电商经营主渠道,普通人想做电商,只有跟在别人后面打酱油,完全没有出路,也找不到希望。许多人相信了这个谎言,信心满满去做电商,结果虚耗多年一事无成。然而,实际却是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中小微企业倒闭潮,却是改变或剥夺了大量工商业创业者的创富路径。

电商的假货问题,曾经一时间沸沸扬扬,但最终变成谈不得说不得的一件事。当某些电商平台变成资本巨鳄之后,那就可以将相关领域的社会规则变成电商规则。正像高房价一度绑架中国经济后,那就必须就是畸形的高房价经济形态了。电商假货的问题,逃避责任的理由有三,一是人家自称是现代科技经济,反不得,二是规模大了,反不得,三是社会的问题不是电商平台的责任,你们看着办吧。当然,电商也不全是假货。真真假假货,亦真亦假,7日内或几日内无条件退货,人家貌似也把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而有些商品看起来不错,中国消费者对假货也普遍宽容,或者说已经习惯了,那就算了吧。既然贪便宜,那又能怎么说?

总之,当前的电商业若不作自我控制与根本的转型,终有一天会因其对经济的反噬而搞得天怒人怨的程度。拭目以待吧。一种事物变得疯狂的时候,便是撕裂社会与经济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觉得痛。渐渐地,就明白撕心裂肺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