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蘇十景名家詩詞精選

 泮溪别馆 2017-11-17







唐·白居易

 

早發赴洞庭舟中作

閶門曙色欲蒼蒼,星月高低宿水光。櫂舉影搖燈燭動,舟移聲拽管弦長。漸看海樹紅生日,遙見包山白帶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唐·皎然

 

 

送維諒上人歸洞庭

從來湖上勝人間,遠愛浮雲獨自還。孤月空天見心地,寥寥一水鏡中山。

 

奉陪鄭使君諤遊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眞觀卻望湖水

郡齋得無事,放舟下南湖。湖中見仙邸,果與心賞俱。不遠風物變,忽如寰宇殊。背雲視層崖,別是登蓬壺。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迴瞻平蕪盡,洪流豁中區。氣吞江山勢,色淨氛靄無。靈長習水德,勝勢當地樞。朝宗動歸心,萬里思鴻途。

 

奉同顏使君眞卿清風樓賦得洞庭歌送吳鍊師歸林屋洞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稱最靈。不有古仙啓其秘,今日安知靈寶經。中山鍊師栖白雲,道成仙秩號元君。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聞。吐納靑牙養肌髮,花冠玉舃何高潔。不聞天上來謫仙,自是人間授眞訣。吳興太守道家流,仙師遠放清風樓。應將內景還飛去,且從分風當此畱。湖之山兮樓上見,山冥冥兮水悠悠。世人不到君自到,縹緲仙都誰與儔。黃鶴孤雲天上物,物外飄然自天匹。一別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數人間日。

 

 

宋·范仲淹

 

 

蘇州十詠 其三 洞庭山

吳山無此秀,乘暇一遊之。萬頃湖光裏,千家橘熟時。平看月上早,遠覺鳥歸遲。近古誰眞賞,白雲應得知。

 

 

宋·范成大

 


十月朝開爐偶書余病歸二年未能拜埽松楸曩常以此日侍先兄遊洞庭幷寫悲感之懷

圃芋今年紫,籬楓昨日丹。開爐修故事,聽雨說新寒。橘社重遊阻,楸行再拜難。此時西望眼,衰涕不勝彈。

 

 

元末明初·楊維楨

 


乙酉四月二日與蔣桂軒伯仲諸友同泛震澤大小雷望洞庭之峰吹笛飲酒乘月而歸蓋不異老杜坡仙遊渼陂赤壁也舟中各賦詩余賦二十韻為首唱

江國春歸夏云孟,十日五日風雨橫。具區擺闔浪如山,吳兒善泅幷敢榜。今朝氣候昨不同,湖頭無雨兼無風。小施祠前棹謳發,樓船下水如遊龍。大雷不動小雷伏,銀海空靑光奪目。魚龍百怪暫祓除,平展輕綃三百幅。牙檣五兩空中舉,陳瀆村中過撾鼓。燒筍旣憩彭城灣,采蓴復渡楊家浦。中流颶發占莫徭,須臾鯨浪吼蒲牢。長年捩柁稱好手,小腰失箸生寒毛。蔣家二仲素奇士,更有登高羊叔子。老崖鐵笛上靑雲,玉龍穿空卷秋水。船頭可奈風水何,拔劍擬斫生蛟鼉。人生哀樂固相半,神靈涉意毋過多。鴟夷入海人不識,漁媼漁王配寒食。鄉里小兒舞《竹枝》,乞與神童舞銅狄。我聞洞庭之峰其橘大如斗,剖而食之見弈叟。弱水不隔天表流,獨我胡為牛馬走,五湖挂席從此首。

 

望洞庭

序:乙酉除夕予雪中望洞庭認縹緲七十二峯時釣臺槎客載雪適至相値一笑遂相率賦詩如此(乙酉至正五年也

瓊田三萬六千頃,七十二朶靑蓮開。道人鐵精持在手,嘯引紫鳳朝蓬萊。龍子臥抱明月胎,須臾化作桃花腮。嗟爾雲槎子,何處忽飛來。蓬萊之淺今幾尺,黃河之清今幾回。雲槎子,云是江上來,但知東方生,賣藥五湖上,不知張使者,北犯七斗魁。雲槎子,吾與爾何哉,任公釣竿在東海,潮壓桐江江上臺。

 

 

元末明初·顧瑛

 


送鄭同夫歸豫章分題得洞庭湖

五湖秋水洞庭煙,七十二峰靑插天。神禹書藏林屋裏,仙人詩刻石屛前。溫溫玉氣穿靈洞,白白銀河瀉瀑泉。鴻雁來時木葉下,送君晨發楚江船。

 

 

明·高啓

 

 

洞庭山

在太湖中,即包山。舊無蛇虎雉三物。有穴,乃林屋洞天。闔閭使靈威丈人入,探得禹所藏治水符幷不死方。其中有銀房石室幷白芝紫泉。又有兩圓石,扣之則鳴,謂神鉦雲

朝登西巖望太湖,靑天在水飛雲孤。洞庭縹緲兩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壺。嘗聞此山古靈壤,蛇虎絶迹歡樵夫。濤聲半夜恐魂夢,石氣五月寒肌膚。居人仿佛武陵客,戶種橘柚收為租。高風欲起沙鳥避,明月未出霜猿呼。中有林屋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羅浮峨眉互通達,別有路往非人途。天後每降龍垂胡,神鉦忽響驚栖鼯。自懸日月照洞內,古木陰蔽空朝晡。風吹白芝晚易老,雲帶紫泉秋不枯。靈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蒼生蘇。後來好事多繼往,石壁篆刻猶堪摹。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撲炬火如飛烏。玄關拒閉誰復到,似怪衣上腥塵污。勿言神仙事恍惚,靈迹具在良非誣。我生擾擾胡為乎,坐見白髮生頭顱。久欲尋眞未能去,局束世故緣妻孥。何當臨湖藉漁艇,拍浪徑渡先雙鳧。獨攀幽險不用扶,身佩五岳眞形圖。夜登天壇掃落葉,自取薪水供丹壚。此身願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許無?狂語醉發應盧胡。

 

 

明末淸初·屈大均


 

題翁子東洞庭山館

東西兩洞庭,吾愛莫釐靑。往日鴟夷子,回舟此翠屛。君今胥母住,門對太湖扃。旦夕懷仙意,長歌入杳冥。



II |  姑苏十景之虎丘夜月



南北朝·江總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詩

縱棹憐廻曲,尋山靜見聞。每從芳杜性,須與俗人分。貝塔涵流動,花臺偏領芬。蒙蘢出簷桂,散漫繞牕雲。情幽豈狥物,志遠易驚羣。何由狎魚鳥,不願屈玄

 

 

唐·許渾

 

 

與裴三十(一本無此二字)秀才自越西歸望亭(一本無此二字)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

春草越吳間,心期旦夕還。酒鄉逢客病,詩境遇僧閑。倚棹冰生浦,登樓雪滿山。東風不可待,歸鬢坐斑斑。

 

 

宋·林逋


 

復送慈公還虎丘山

孑孑歸檣五兩翻,香林禪石抱雲根。單囊憩罷還微笑,卻是靑山不出門。

自注:虎丘林壑多在寺垣之內

 

 

元末明初·楊維楨

 


遊虎丘與句曲張貞居遂昌鄭明德毘陵倪元鎮各追和東坡畱題石壁詩韻

漾舟海湧西,坡陁緣素嶺。陟彼闔閭丘,俯瞰千尺井。至今井中龍,上應星耿耿。居然辟歷飛,殘腥洗蛙黽。已知湛盧精,古憤裂幽礦。肯隨魚腸逆,寒鋒助殘猛。後來入郢功,勇志亦馳騁。丹臺納㛹娟,金鎚碎骨鯁。坐令金精氣,龍虎散俄頃。花凝鐵壁堅,木根(去聲)山骨冷。何哉幽獨魂,白日歌夜永。我從陶朱來,靑山異風景。豈無西家兒,池頭弄風影。五湖尙浮桴,煙波不須請。

 

虎丘篇

路出女濆湖,警蹕霸王驅。靈池飛霹靂,枯塚走於菟。老禪猶點石,仙鬼衹疑狐。祖龍來發閟,銀河又飛鳬。

 

 

元末明初·倪瓚

 


己卯正月十八日與申屠彥德遊虎丘得客字

余適偶入城,本是山中客。舟經二王宅,弔古覽陳迹。松陰始亭午,嵐氣忽斂夕。欲去仍徘徊,題詩滿苔石。

 

 

明末淸初·屈大均

 


虎丘弔闔閶墓作

古墓人傳鶴澗旁,三千寶劍殉君王。靑蛇未解傷勾踐,白虎徒能拒始皇。石上每聞金縷曲,林中長見漆燈光。紫珪魂魄迷秋草,莫笑多情弔未央。

 

虎丘中秋夕 六首

花舫如雲上虎丘,吳閶士女好嬉遊。今宵醉殺橫塘月,酒似金波天際流。

處處樓臺按十番,天邊燈火若星繁。美人歌遍江南弄,誰聽清商不斷魂。

今宵三五足歡娛,一片姑蘇似玉壺。天作千人歌舞石,月華流滿錦氍毹。

一帶船牕捲碧紗,人人歌管鬬繁華。吳王往日風流在,狂殺蘇臺十里花。

眞娘墓上玉簫聲,十五當壚巧笑迎。一自君王能好色,至今吳女盡傾城。

珠斗闌干興倍豪,遊人絲竹各分曹。金壺好注天河水,莫使東方日色高。

 

 

明末淸初·錢謙益

 


上元夜同河東君泊舟虎丘西溪小飲沈璧甫齋中

西丘小築省喧闐,微雪疏簾爐火前。五女共依方丈室,金牀仍見雨花天。寒輕人面如春淺,曲轉簫聲幷月圓。明日吳城傳好事,千門誰不避芳姸。

 

 

淸·柳是

 


次牧翁上元夜同河東君泊舟虎丘西溪小飲沈璧甫齋中韻

弦管聲停笑語闐,清尊促坐小闌前。已疑月避張燈夜,更似花輸舞雪天。玉蕊禁春如我瘦,銀釭當夕為君圓。新詩穠艷催桃李,行雨流風莫妒姸。

 

 

淸·王策

 


洞仙歌 讀顧抱山《虎丘志》 

鳳林詩老,愛雲巖鶴澗。兩屐孤篷歲尋遍。把英雄兒女,白石清泉,硏秋露,細向松窗編纂。茲丘原勝地,往蹟千年,不共昆明劫灰變。怎我夢來時,水走峰移,似一夜、鐸聲驅轉。倒不如、臥向卷中遊,還識得廬山,舊時眞面。

 


淸·李符

 


雲仙引 同趙恆夫農部宿虎邱萃勝閣

短簿祠空,生公石冷,十年今日重登。山依舊,路分明。驚心又添臺榭,難覓眞孃墓草靑。愁倚夕陽,雁繩風墮,螺髻煙凝。  郎官載酒如澠。向賸菊、殘楓翦夜燈。吳舫稀時,偏畱雙屐,別有閑情。醉後貪眠,窗明塔火,僧磬催詩枕畔清。今宵佳處,閶亭人散,絃索無聲。

 

 

淸·陳維崧

 


翠樓吟 三月十五日虎邱即景  

桃花水絳,卵色天靑,早煙著人如醉。風光日夜換,換不了、吳宮羅綺。千年霸氣。衹鶯囀山房,鴉啼水寺。當年事。斷崖老樹,依稀能記。  冶麗。簇隊成團,有釵蟲落磴,裙梅飄砌。劍池苔蘚黑,越顯得、明妝絕世。佛前私誓。怕亂水東流,夕陽西逝。憑闌望,五湖晴爽,碧空無際。

 

月當聽 虎邱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詞韻

題注:先生時寓皋橋

碧海此夜冰輪滿,龍堂老鐵,吹裂波心。斜倚廣寒一望,兔窟清深。照徹吳王宮殿,徧臨街、簾子漾綃金。更多少、伎船燈火,水寺謳吟。   茶鐺正穩皋橋畔,好風光、摘船試約閒尋。月底半塘譁笑,百沸潮音。檀板競從石場鬥,桂花都上帽檐簪。如覓我聽歌處,在斟酌橋陰。

 

賀新郎 丙辰中秋看月虎邱同雲臣雪持賦

風月佳無比。看石上、冰輪瀲灩,長空新洗。金虎寒芒猶未散,耿耿吳宮劍氣。越顯得、翠奩如水。賒取元宵今夜做,颭春燈、嵌徧秋山裏。十萬盞,夜珠綴。   懸崖疊巘笙簫沸。曲纔終、山腰樓閣,嬌歌又起。簇坐廣場紛笑語,何處香飄桂子。問此樂、浮生能幾。似欲天明天轉碧,透星星、宿火吳姬肆。涼兔魄,忍西墜。

 

 

近現代·謝覲虞

 

 

疏影  甲子上元後八日,吳門金松岑丈招飲虎邱冷香閣觀梅。松丈有詩,賦此奉和,並寄吹萬丈閑閑山莊

荆榛堂宇,問何人彈指、幻成金碧。竹外巖前,一笑相逢,春光暗逗瑤席。分明姑射神仙侶,更著個羽衣淸絶。待夜深喚起凉蟾,可要一枝橫笛。   還溯舒王鐵雲仲瞿前度,風流百許載,此意誰惜。物換星移,終古吳山,看過幾番香雪。梅花小壽應千歲,衹多事麻姑休説。漫矜夸何遜揚州,一樣驚人詞筆。

 


III |  姑苏十景之沧浪清夏




宋·蘇舜欽

 


滄浪亭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高軒面曲水,脩竹慰愁顔。迹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

 

郡侯訪予於滄浪亭因而高會翌日以一章謝之

荒亭俗少遊,遷客心自愛。繞亭植梧竹,私心亦有待。昨朝十騎來,䟃 擁林外。水禽駭笳鼓,野老瞻車蓋。公餘喜靜境,賓至因高會。跋石已行廚,臨流聊褫帶。優遊鄙情通,放曠未禮殺。酒醇引易釂,䏑美舉必嘬。千蹠恣食雞,二螯時把蟹。開顔閒善謔,傾耳得嘉話。暮夜歡未厭,裴回意將再。跋已見懵騰,跨鞍極倒載。明日尙狂酲,嘉貺不遑拜。

 

水調歌頭 滄浪亭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烟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髮改朱顔。擬藉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靑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宋·歐陽修

 

 

滄浪亭

題注:原校:一本上雲寄題子美 慶曆七年

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賦滄浪篇。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然。荒灣野水氣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環。新篁抽笋添夏影,老枿亂發爭春姸。水禽閑暇事高格,山鳥日夕相啾喧。不知此地幾興廢,仰視喬木皆蒼煙。堪嗟人迹到不遠,雖有來路曾無緣。窮奇極怪誰似子,搜索幽隱探神仙。初尋一逕入蒙密,豁目異境無窮邊。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浄鋪瓊田。清光不辨水與月,但見空碧涵漪漣。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祗賣四萬錢。又疑此境天乞與,壯士憔悴天應憐。鴟夷古亦有獨往,江湖波濤渺翻天。崎嶇世路欲脫去,反以身試蛟龍淵。豈如扁舟任飄兀,紅蕖淥浪搖醉眠。丈夫身在豈長棄,新詩美酒聊窮年。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

 

 

宋·梅堯臣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

聞買滄浪水,遂作滄浪人。置亭滄浪上,日與滄浪親。宜曰滄浪叟,老向滄浪濱。滄浪何處是,洞庭相與鄰。竹樹種已合,魚蟹時可緡。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黃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行吟招隠詩,懶戴醉中巾。憂患兩都忘,還往誰與頻。昨得滁陽書,語彼事頗眞。曩子初去國,我勉勿迷津。四方不可之,中土百物淳。今子居所樂,豈不遠埃塵。被髮異泰伯,結客非春申。莫與吳俗尙,吳俗多文身。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讀書本爲道,不計賤與貧。當須化閭里,庶使禮義臻。

 

 

淸·厲鶚

 


鬬嬋娟 題趙飲谷采香詞居近滄浪亭自榜曰小吳船

中吳煙水微茫地,吟邊何限清感。夜深腰笛伴漁謳,冷玉花千點。翦秀骨、香霏露染。娃宮風景教長占。錯羨舟居好,幾雁齒、橋頭解纜,回首銷黯。  仍是載酒年時,驀然低憶,蕙爐絲裊蔆鑑。斷腸重唱小橫塘,粉字開還掩。縱賀老、心情未減。無端世味如雲淡。好約我、垂竿手,斜雨梅黃,憑君畫檻。

 

 

淸·朱中楣

 


宗伯年嫂招集滄浪亭觀女郎演秣陵春

越調吳歈可幷論,梅村翻入莫愁村。興亡瞬息成今古,誰弔荒陵過白門。

 

 

淸·顧貞觀

 


秋曉登滄浪亭呈宋中丞

初日上東南,林亭空宿翳。草香珠露重,的皪侵衣袂。唱杳曲池蔆,吟餘小山桂。猶聞遺翰墨,但惜沉碑碣。望古情已深,懷賢感亦繫。由來澹蕩人,別作流傳計。翕赩賤原嘗,虛徐狎莊惠。誰陪飛蓋遊,屬和高文麗。

按:詠滄浪亭者,俱放蘇、梅體,此以淡寂行之,春花明媚,忽遇山礬,獨殊風格。

 

 

淸·曹寅


 

雨霽過滄浪亭遲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間漫堂中丞韻

領略南禪茗一杯,滄浪亭上步紆回。野雲閣雨都乘趣,亂石分畸自起堆。士女閑拋寒食過,郎官遊及菜花開。赤欄晼晚添春漲,鼓角頻疑小隊來。

 

 

淸·龔自珍

 


賀新凉僑寓吳霞滄浪亭,與王子梅諸君談藝

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多謝江東風景好,依舊美人名士。有老衲、高談奇字。使我吳天詩料闊,策蝌文、蜾扁三千事。古香馤,在肝肺。  一簫我漫遊吳市。傍龕燈、來稱教主,琉璃焰起。病蝶凉蟬狂不得,還許虎丘秋禊。看磨墨、人低雙髻,絶勝山東驢子背,慘郵亭、麥飯黃沙裏。擲筆罷,傲吾子。

按:與諸君子談藝,子梅以教主目之。

 

 

淸·譚廷獻

 


同王以湘滄浪亭懷古

遊絲罥花天陰陰,隔花啼鳥靑林深。古人不見古亭圮,惟聞流水如鳴琴。清流不洗世人耳,滿城弦管多繁音。晝漏遲遲歌未歇,豪竹哀絲為誰發。此時蔓草遍池臺,當日金錢買風月。勝地由來有盛衰,何況人生易華髮。天涯弔古復傷離,人物風流各有時。雲樹江南畱不得,爭知來者復為誰。



IV |  姑苏十景之胥江竞渡




唐·皮日休

 

 

雜體詩 胥口即事六言二首 其二

拂釣清風細麗,飄蓑暑雨霏微。湖雲欲散未散,嶼鳥將飛不飛。換酒帩頭把看,載蓮艇子撐歸。斯人到死還樂,誰道剛須用機。

 

 

宋·楊萬里


 

已過胥口將近釣臺

睡起衣襟亂,頭巾百摺痕。帆端風色緊,船底水聲喧。胥口冤餘浪,嚴灘釣處村。因行還訪古,故老莫能言。

 

 

宋·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聞鴈

故人久不見,乍見雜悲喜。新鴈如故人,一聲驚我起。把酒不能觴,送目問行李。曾雲行路難,空濛千萬里。塞北多關山,江南渺雲水。風高吹汝瘦,旅伴今餘幾。斜行不少駐,滅沒蒼煙裏。羈遊吾亦倦,客程殊未已。扁舟費年華,短纜繫沙尾。物生各有役,冥心聽行止。江郊匝地熟,場圃平如砥。歸期且忽念,共飽豐年米

 


明·王漸逵

 


送倫右溪五首 其三 胥江

潮送胥江棹,風催燕水舟。金陵多麗地,王局重名流。隋柳煙籠月,吳宮花自秋。惠連富賡詠,寧作異鄉愁。

 

 

淸·陳維崧


 

沁園春 泊舟胥江大風雨

胥母門邊,暴雨奔渾,盤渦撞舂。見後潮文種,銀袍鞺鞳,前山鄧尉,黛髻迷濛。我豈茶商,得非估舶,詎少家園半畝宮。因何事,唱江樓囉嗊,愁水愁風。   須臾窈窕沖融。又浪靜波恬漾遠空。正淫龍歇舞,天連島外,渴烏乍躍,日在禺中。了了層靑,迢迢一碧,依舊殘汀野廟紅。吾長笑,笑向來作劇,多事天公。

 

 

淸·戴亨



胥江弔古

兩岸蘆花對客愁,雁行南下楚雲秋。臨江忽灑英雄淚,明月簫聲古渡頭。

 

 

淸末民國初·許南英

 


胥江夜歸

題注:庚戌(宣統二年、一九一0)作

涼雨洗長空,胥江夜氣沖。波心搖素月,帆背受微風。詩思浮沈裏,漁燈明滅中。迷濛認歸路,一塔矗城東。

 

 

近現代·吳梅

 

 

減字木蘭花 過胥江有悼

風波咫尺,身逐胥濤畱不得。落月江楓,行客愁聽半夜鐘。西郊款段,陌上花開歸緩緩。楚魄重招,應踏楊花過此橋。

 

 

淸·鄭文焯

 


鷓鴣天 胥口是範蠡從入五湖處,秋夕覽古有懷。

雲物淒清秋滿湖,遺愁夢落故宮梧。西江終古無情碧,送了鴟夷便沼吳。   煙草迥,水禽呼。越谿寒雨戰菰蒲。扁舟賺得西施去,枉費良金寫作圖。

 

 

V |  姑苏十景之邓蔚观梅





明末淸初·屈大均

 

 

送曾止山還光福歌

炎洲之南天氣和,梅花更比江南多。梅花大宗在庾嶺,小宗乃在羅浮阿。春來開遍枝南北,萬壑千巖花四塞。梅花將軍越王孫(謂梅鋗),湯沐正在梅花國。飛揚往日破強秦,沛公項羽資其軍。臺嶺因之號梅嶺,梅花萬戶酬功勳。風吹上天雪紛紛,行人遠望如白雲。檀香玉蝶大可愛,萼綠香氣尤氤氳。西溪鄧尉天下聞,當年種自梅嶺分。梅花子孫亦太古,光福一半今在君。淮南作客胡為者,十月梅花已堪把。花片堪為三月糧,歲寒何用離花下。太湖萬頃當門前,君歸更浮洞庭船。莫釐縹緲二峰接,人家多種梅花田。我將移居向慈里,與君咫尺梅花裏。千年冰雪作肌膚,欲學仙人姑射子。梅花豈是一塵垢,鑄舜陶堯將以此。

 

冒雪同郭皋旭人鄧尉山中探梅

其一

一夜吳閶雪,催人入洞庭。花先玄墓白,柳未太湖靑。鼓棹乘春水,尋鐘上翠屛。微微光福月,相與宿空冥。

其二

枝枝連鄧尉,香繞故人家。隔歲冰含萼,當春雪吐花。凍凝千嶂月,晴作一溪霞。未得同栖止,高堂念白華。

 

 

淸·王士禛

 


好事近 二月竹亭雪後觀梅憶鄧尉舊遊和蔣子雲韻

社日過花朝,寒峭瓊瑤還落。狼籍梅花千片,灑何郎東閥。  惜花擁鼻正無憀,往事渾如昨。記得蟠螭花下,有扁舟孤泊。

 

 

淸·玄燁

 


鄧尉山

鄧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豈因耽勝賞,本是重時廵。野靄朝來散,山容雨後新。繽紛開萬樹,相對愜佳辰。

 

 

淸·陳維崧

 

 

疏影 憶鄧尉梅花

佳人空谷。有銅坑千樹,瀟湘一幅。暗記當年,纔過收燈,有人約探林屋。參差帽影鞭絲裏,餖飣得、許多濃綠。便歸來、攜取冰魂,併入小窗橫竹。   詎料今年病裏,東君又過去,九分之六。冷落看花,情性懵騰,且把道書閒讀。不緣修道緣伊冷,恐孤負、樓東瘦玉。忍餘寒、夢到深山,細問一春幽獨。

 

 

淸·鄭文焯


 

浣溪沙 從石樓石壁往來鄧尉山中

一半梅黃雜雨晴,虛嵐浮翠帶湖明,閒雲高鳥共身輕。山果打頭休論價,野花盈手不知名,煙巒直是畫中行。

 

 

淸末民國初·朱祖謀

 


石州慢 聽成竹山談香雪海之遊

客裡光陰,啼過翠禽,春到南國。雲凹小萼緘紅,澗曲玉姿凝白。尋香一舸,際晚棹入空冥,湖煙銷盡雙崦碧。斜月獨逡巡,料芳心難覓。  休憶。兩京梅訊,羌管驚塵,未堪棲息。慣住天涯,換夢東風能識。傷春淚盡,可奈歲晚何郎,江城還聽黃昏笛。喚起五湖心,仗尊前吟力。

 

三姝媚 觚庵有鄧尉探梅之約,詞以速之

燒鐙時節過。正江春多陰,縞空梅朵。暝踏蒼煙,話舊蹤能記,醉楓紅臥。倦屧空山,遊計屢、東風相左。料理詩痕,飄雨吳杯,照人醒坐。  身世狂花愁簸。想素約閒鷗,自消塵涴。雪老波荒,賸笛邊心事,細禽啼破。念別傷春,春已在、雙崦單舸。莫遣空枝千繞,瑤臺夢鎖。

 


淸末民國初·沈曾植

 


三姝媚 鄧尉探梅不果,和彊村韻

花朝三日過。殢江皋,餘寒香慳花朵。挂月珊枝,僾西風,想見石公高臥。禪榻沈吟,甚病樹仙舟情左。孤負遙期,雪海春浮,夢君吟坐。  莫放箬如船簸。問可有畱題,脂粘粉涴。雪暗關山,倩西崦,一笛玉龍吹破。送客詩成,便穩趁橛頭單舸。重向莫釐高處,議聯靑瑣。

 

 

淸末近現代初·呂碧城

 

鄧尉探梅十首

玉龍噴雪破蒼煙,躡屩人來雨後天。不惜風霜勞遠道,珮環同禮九嶷仙。湖光如鏡山如黛,雪簇花團照眼穠。辟作美人湯沐邑,春風十里畫圖中。山河無恙銷兵氣,霖雨同功澤九垓。不是和羹勞素手,哪知香國有奇才。曉風殘雪鬥娉婷,萼綠仙姬竟體馨。底事靈均渾不省,衹將蘭芷入騷經。冷眼人間萬豔空,前生明月可憐儂。人天小劫同淪落,群玉山頭又一逢。十年清夢繞羅浮,物外因緣此勝遊。欲折瓊枝上清去,可堪無女怨高邱。清標冰雪比聰明,呼鶴靑城證舊盟。為感芬芳本吾道,山阿含睇不勝情。仙源不讓武陵多,疏雪纔抽十萬柯。色相窺來銷未得,心頭常貯玉嵯峨。筆底春風走百靈,安排禱頌作花銘。靑山埋骨他年願,好共梅花萬祀馨。征衫單薄冷於秋,徙倚疏芳且暫畱。後夜相思應更遠,一襟煙雨夢蘇州。


 

近現代·汪精衛

 


鄧尉山探梅口占

題注:民國九年作

林外春山斷復延,泮冰池水乍涓涓。田家籬落欹疏處,一樹紅梅分外姸。湖光如雪靜無聲,掩映梅花更有情。山路紆回行不盡,冷吟纔了暗香生。


VI |  姑苏十景之支硎春晓





唐·皮日休

 


宿報恩寺水閣

寺鏁雙峰寂不開,幽人中夜獨裴回。池文帶月鋪金簟,蓮朵含風動玉杯。往往竹梢搖翡翠,時時杉子擲莓苔。可憐此際誰曾見,唯有支公盡看來。

 

 

唐·劉禹錫

 


題報恩寺

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石文畱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遊。

 

 

明·文徵明

 

 

春日遊支硎天平諸山

麥隴風㣲燕子斜,雨晴雲日麗江沙。遙尋支遁煙中寺,初見天平道上花。過眼溪山勞應接,方春草樹發光華。夕陽半嶺歸輿急,慚愧城中自有家。

 

 

明·王世貞

 


秋日同公瑕魯望及舍弟遊支硎山得林字

秋色翛然祗樹林,人言避跡此山岑。中峰院廢空吳晉,石室泉流重古今。路盡丹楓時自引,壁危蒼蘚漸成侵。興來休問支公馬,萬壑寒雲一杖尋。

 


明·王衡

 


支硎山口占

曉山烟重暮山開,石馬三朝半綠苔。掃得墓門清似水,梅花昨夜又飛來。

 

 

明·沈周

 


支硎山麓逢楊君謙

林谿相値夕陽邉,迹似無官意有仙。髙笠冒雲宜我畫,小詞磨石信僧鐫。山逢佳處肩隨轎,眼落閒時袖出編。隨後擔夫亦殊俗,花筐酒榼兩頭縣。

 

 

明·高啓


 

寒泉(在支硎山)

遠絡叢峰間,平流盤石上。月照欲成潭,風吹不生浪。聲兼寒葉下,色映秋苔漲。野客照羸顔,曾來倚筇杖。

 


明末淸初·屈大均

 


登支硎山懷桐岑子

題注:山乃支道林飛昇之所

支公乘白馬,縹緲上丹霄。雲起蓮花寺,天飛瀑布橋。聞君揮玉麈,與客論逍遙。異日南溟徙,凌風一見招。

 

 

淸·李經垓

 


望支硎山

大士圓通路,巖廊一望間。淺深環法水,高下盡靈山。孤塔白能立,群松翠可攀。支公何處是,日暮采烟還。

 

 

淸·樓錡

 


支硎山

天平折而西,數里得支硎。支公有遺迹,於此翻金經。雲鶴不可呼,空復名其亭。幽澗吼瀑泉,白日陰泠泠。如鼓朱絲桐,一聽心一清。復上此山頂,盤盤靑螺形。竹徑凡幾轉,交翠延幽情。吳中盛遊覽,車馬喧春晴。伊予今始來,能無笑山靈。



VII |  姑苏十景之石湖秋泛




宋·吳文英

 


霜花腴 無射商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翠微路窄,醉晚風、憑誰為整敧冠。霜飽花腴,燭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難。病懷強寛。恨雁聲、偏落歌前。記年時、舊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橋寒。   妝靨鬢英爭艷,度清商一曲,暗墜金蟬。芳節多陰,蘭情稀會,晴暉稱拂吟箋。更移畫船。引佩環、邀下嬋娟。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

 

 

宋·楊萬里

 


和石湖居士範至能與周子充夜遊石湖松江詩韻

石湖醉眼小太空,烏紗白紵雙鬢蓬。翰林來從昭回上,滿袖天香山水中。靑山半邊日欲沒,珠宮湧出初圜月。兩仙一棹軟琉璃,碎撼廣寒桂花雪。中流浪作凜不回,兩手播灑千銀堆。不知浩浩洪流後,曾有茲遊奇特來。古人今人煙一抹,誰煎麟角續弦絕。一生句裏萬斛愁,衹白秋來千丈髮。

 

 

宋·周必大

 


次范至能憶同遊石湖韻(己亥五月)

桃源非眞亦非空,幾年誤轉漁郎篷。豈知石湖天尺五,不隔三萬弱水中。主公心伴白鷗沒,莫莫朝朝醉花月。邇來一念了世緣,蟬冕照人頭未雪。如今又作衣錦回,汀洲依舊玉成堆。聞道丹靑憶賢佐,白麻早晚從天來。斷章批處階重抹,敢向坐中論禮絕。午橋他日倘重陪,庶見方瞳幷綠髮。

 

 

宋·范成大

 

 

次韻同年楊使君回自毘陵同泛石湖舟中見贈三首

客舫中流下,人家夾岸看。洛花堆錦煖,吳藕鏤冰寒。莫厭清歡暫,須知後會難。小詩煩本事,任禿綵毫端。

曲誤不須顧,客狂當好看。日斜雙槳急,風駛夾衣寒。賸說歸田樂,休歌行路難。石湖三萬頃,何處覓憂端。

北渚乘風渡,西山帶霧看。袖單嫌翠薄,杯淺怯金寒。宿雨收全易,春酲解卻難。且畱行色住,重肯過蘇端。

 

初約鄰人至石湖

窈窕崎嶇學種園,此生丘壑是前緣。隔籬日上浮天水,當戶山橫匝地煙。春入葑田蘆綻筍,雨傾沙岸竹垂鞭。荒寒未辦招君醉,且吸湖光當酒泉。

 

有懷石湖舊隠

浩蕩沙鷗久倦飛,摧頹櫪馬不勝鞿。官中風月常虛度,夢裏關山或暫歸。橘社十年霜欲飽,鱸江一雨水應肥。冷雲著地塘蒲晚,誰爲披蓑煖釣磯。

 

初歸石湖

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蔆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當時手種斜橋柳,無限鳴蜩翠掃空。

 

與周子充侍郎同宿石湖

幽香馥蕙帳,清夢安且吉。蘿月墮蒼茫,松風隠蕭瑟。曉禽啄且鳴,喚我起盥櫛。鈎窗納雲濤,灧灧浴初日。金鉦忽騰上,倒景落書帙。佳晴有新課,曬種催藝秫。從今不得閒,東臯草過膝。

 

頃乾道辛卯歲三月望夜與周子充內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間夜艾歸宿農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歸田復以是夕泛湖有懷昔遊賦詩紀事

石湖花月浮春空,憶共仙人同短篷。三更半醉吹笛去,櫂入濕銀天鏡中。鶴鳴喚歸斗未沒,卻步扶疎花底月。不知行到碧桃邊,但見天風吹積雪。月圓月缺今幾回,依舊滿湖金碧堆。仙人還上玉堂宿,合有片時清夢來。一笑流光飛電抹,嫦娥相對兩愁絕。桂枝應亦老無花,蟾兔不須疑鶴髮。

 

 

宋·姜夔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

題注:此詩録寄誠齋,得報云:所寄十詩有裁雲縫霧之妙,思敲金戞玉之竒聲。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烟冷水迢迢。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殘雪未融靑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

黃帽傳呼睡不成,投篙細細激流冰。分明舊泊江南岸,舟尾春風颭客燈。

千門列炬散林鴉,兒女相思未到家。應是不眠非守嵗,小窗春色入燈花。

三生定是陸天隨,又向吳松作客歸。已拚新年舟上過,倩人和雪洗征衣。

沙尾風迴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盤。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詞翦燭看。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峯重疉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衹有詩人一舸歸。

桑間篝火卻宜蠶,風土相傳我未諳。但得明年少行役,衹裁白紵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衹凄涼。舊時曽作梅花賦,硏墨扵今亦自香。

環玦隨波冷未銷,古苔畱雪臥牆腰。誰家玉笛吹春怨,看見鵞黃上栁條。

 

 

淸·鄭文焯

 


踏莎行 丁未秋夕,石湖醉泊,登千巖觀玩月,有憶昔年連櫂之逰

桂影篩金,竹聲碎玉。西風涼到文波縠。鏡花曾見夜妝紅,巖霏不上秋眉綠。  踏月谿橋,題雲礀屋。傷心易觸登臨目。清歌如水夢如塵,舊遊腸斷無因續。

 

早梅芳近 辛亥中秋後三日,澹庵招同彊邨汎舟,越來谿尋石湖居士故蹟,自橫塘載月而歸。

水葓疏,霜葉冷,一塔招提境。歌鈿塵斷,畫舸波閒見明鏡。故橋鷗鷺迹,壞壁龍蛇影①。看雲歸鳥沒,客思正孤迥。  緩清觴,攬素景。秋倦登臨興。侵谿漁火,蹋月蔆謳半煙暝。淚添波入酒,夢破山橫枕。漫重來,載愁湖上艇。

按: 宋孝宗書石湖兩大字今猶在巖西壁



VIII |  姑苏十景之宝塔献瑞




宋·楊萬里

 


船過蘇州二首 其二

暮風似箭復如刀,落照那能暖客袍。天遠地平城更闊,千尋玉塔尺來高。

 

 

宋·朱南傑

 


舟行過平江

蹤跡平生馬少遊,功名外物等虛舟。不多飲酒常成醉,自在吟詩祇遣愁。已幸一帆離錫邑,更寬兩日到杭州。曉來忽見盤門塔,疑是西湖大佛頭。

 

 

宋·李龏


 

瑞光寺

蘚剝春痕土燥斑,下堂僧散午鐘閒。寺門半掩東風急,塵捲空廊二十間。

 

 

元·成廷珪

 


遊平江瑞光寺

水殿雲廊取次開,不論廬阜與天臺。窗間燕雀馴相近,池上龜魚喚亦來。春雨久荒紅藥圃,香煙遍燒碧蓮臺。上方似可容吾隱,也伴高僧坐石苔。

 

 

宋·武衍

 

 

書吳江塔院水月

疊疊滄波隔亂山,白鷗飛去復飛還。吟邊好思無多子,祇在孤舟落照

 

 

明·張萱


 

陪祀山陵偕諸寮友夜宿瑞光寺漫賦

琳宮閴寂少城隈,幡影遙連紫翠堆。萬井晴煙雙闕近,九陵王氣一天來。文楸仨覆燈前局,綺席頻呼竹下杯。爲憶龍髥攀未得,空庭明月共徘徊。

 

 

淸·周桂清

 


光緒乙亥鐸兒始生時寓盤門開窗正對瑞光寺塔詩以勖之

浮圖涌現如文筆,界破靑天任爾書。屋外高林通古寺,座中修竹認吾廬。清池日滌端谿硯,陋巷時來長者車。姑藕之無正蒙養,鯉庭方盛祖庭餘。

 

 

淸末民國初·曹家達


 

蘇臺雜詩四首 其二

題注:乙未作

塔寺盤門凍草荒,野烏跕跕出圍墻。行人若問前朝事,賸有豐碑倚夕陽。

 

 

淸末近現代初·兪陛雲

 


浣溪紗·歸舟將近蘇州

塔影迢迢落雁邊。歸心還在雁飛前。櫓聲輕緩怨長年。小病懸知增瘦態,近鄉翻覺損宵眠。鏡中愁喜幷眉尖。



IX |  姑苏十景之江村渔火




唐·岑參

 


送滕亢擢第歸蘇州拜親 

送爾姑蘇客,滄波秋正涼。橘懷三箇去,桂折一枝將。湖上山當舍,天邊水是鄉。江村人事少,時作捕魚郎。

 

 

唐·張繼

 


楓橋夜泊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白居易

 


松江亭攜樂觀漁宴宿

震澤平蕪岸,松(一作吳)江落葉波。在官常夢想,爲客始經過。水面排罾網,船頭簇綺羅。朝盤鱠紅鯉,夜燭舞靑娥。雁斷知風急,潮(一作湖)平見(一作得)月多。繁絲與促管,不解和漁歌。

 

 

宋·吳文英

 


掃花遊  送春古江村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艷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尙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繫棹。問閶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

 

 

聲聲慢  餞魏繡使泊吳江,為友人賦  

旋移輕鷁,淺傍垂虹,還因送客遲畱。淚雨橫波,遙山眉上新愁。行人倚闌心事,問誰知、衹有沙鷗。念聚散,幾楓丹霜渚,蒓綠春洲。  漸近香菰炊黍,想紅絲織字,未遠靑樓。寂寞漁鄉,爭如連醉温柔。西窗夜深翦燭,夢頻生、不放雲收。共悵望,認孤烟、起處是州。

 

 

宋·陸遊

 

 

題瑩上人二畫 其二 吳江

曉聽楓橋鍾,暮泊松江月。斯人亦可人,淡墨冩愁絕。

 

宿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尙千重。

 

 

宋·梅堯臣

 


憶吳松江晚泊

念昔西歸時,晚泊吳江口。迴堤遡清風,淡月生古柳。夕鳥獨遠來,漁舟猶在後。當時誰與同,涕憶泉下婦。

 

 

明末淸初·屈大均

 


題徐太史楓江漁父圖 其一

羨爾吳江客,鱸香滿水雲。如何白鷗好,忽別太湖羣。明月此何夕,秋光曾在君。蕭蕭楓正落,一葉夢中聞。

 

 

淸·朱彝尊


 

洞仙歌 吳江曉發

澄湖淡月,響漁榔無數。一霎通波撥柔櫓。過垂虹亭畔,語鴨橋邊,離根綻點點牽牛花吐。

紅樓思此際,謝女檀郎,幾處殘燈在窗戶。隨分且奇眠,枕上吳歌,聲未了夢輕重作。

也盡勝鞭絲亂山中,聽風鐸郎當,馬頭沖霧。

 

 

淸·杜文瀾

 


探芳信 江村送別  

正秋暮。又雁引離心,蛩驚倦旅。趁半山銜日,帆影渡江去。一行疏柳靑旗瘦,魂已銷無處。更何堪、野火叢祠,亂鴉凄語。  無計挽君住。但遙指鷗沙,教尋歸路。還怕歸來,雙鬢漸非故。鯉魚風大寒潮闊,落葉空題句。慰相思、祇有西窗夜雨。

 

 

淸·陳維崧

 


滿江紅 江村夏詠

澤國人家,門以外,水田渺渺。無過是、明潭淺瀨,煙蒲風篠。雪浪江帆喧晝夜,雞頭蔆角知多少。泊數行、笭箵忒玲瓏,漁蠻遶。   新暑退,蘆塘窅。殘月映,溪堂皎。且榜他碧石,沽來清醥。一雨平湖涼思滿,數聲林笛離情悄。正水雲、空闊晚冥冥,沙鷗矯。

 

 

淸·蔣春霖


 

一絡索 江邨夜泊,懷丁保庵

邨外柳煙深鎖。晚寒驚破。強沽殘酒熨春愁,已節候、梨花過。望盡隔江星火。擁衾獨坐。斷鐘隱隱欲霜天,問可有、詩魂墮。

 

 

X |  姑苏十景之灵岩雪霁




唐·韋應物

 


遊靈巖寺

始入松路永,獨忻山寺幽。不知臨絕檻,乃見西江流。吳岫分煙景,楚甸散林丘。方悟關塞眇,重軫故園愁。聞鐘戒歸騎,憩澗惜良遊。地疎泉谷狹,春深草木稠。茲焉賞未極,清景(一作澹)期杪秋。

 

 

唐·白居易


 

題靈巖寺

題注:寺即吳館娃宮,鳴屧廊、硯池、採香徑遺跡在焉

娃宮屧廊尋已傾,硯池香徑又欲平。二三月時何草綠,幾百年來空月明。使君雖老頗多思,攜觴領妓處處行。今愁古恨入絲竹,一曲涼州無限情。直自當時到今日,中間歌吹更無聲。

 

 

唐·許渾

 


和友人送僧歸桂州靈巖寺

題注:與《和浙西從事劉三復送僧南歸》前四句同。

楚客送僧歸桂陽,海門帆勢極瀟湘。碧雲千里暮愁合,白雪一聲春思長。柳絮擁堤添衲軟,松花浮水注甁香。南京長老幾年別,聞道半巖多影堂。

 

 

唐·張祜



題蘇州靈巖寺

碧海西陵岸,吳王此盛時。山行今佛寺,水見舊宮池。亡國人遺恨,空門事少悲。聊當値僧語,盡日把松枝。

 

 

唐·張繼

 


遊靈巖

靈巖有路入煙霞,臺殿高低釋子家。風滿迴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花。靑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誰謂無生眞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宋·周密

 

 

遊靈巖館娃宮

春風吳苑夢淒涼,柳色如雲惹恨長。鳥喙祇堪同患難,蛾眉何事管興亡。烏鳶自樂空山靜,麋鹿來遊野草長。一片古愁無寫處,滿城鍾鼓送斜陽。

 

 

元·陳方

 


靈巖

客吳十五載,始上靈巖山。入門地如削,憑軒絕躋攀。孰雲念鄉國,不復憂險艱。回首楚與越,茫茫一氣間。向來朝會時,自謂吞百蠻。焉知王氣衰,空忝禪棲閒。山川自瀟灑,木石饒斕斑。俯仰萬里外,浩歌風雨還。

 

 

明·文徵明

 


靈巖山絶頂望太湖

靈巖山正當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䨇島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鳥去俱無。閒論往事何能説,不見髙人試一呼。愼勿近前波浪恐,大都竒絶在糢糊。

 

 

明·董其昌

 


遊靈巖山

選勝從初地,傷秋問故宮。周遭懸徑仄,明滅遠湖空。人閱臺遊鹿,碑看墨戲鴻。共擕高士傳,展讀亂雲中。

 

 

淸·鄭文焯


 

八六子 琴臺在靈巖最高頂,秋晚登望懷古,有辭舟客鄧子石瞿扣舷而和之  

步幽遐。屧廊黃葉,西風響出樵車。歎斷壁倉皇殘霸,好山分付名娃,月明自斜。秋容相對倉華。眉黛依稀岫萼,髻鬟散作雲花。問鹿跡荒臺,何年枯蘚,馬蹏片石,誰家芳草,空餘歌舞銷塵故國,登臨費淚天涯。黯流霞。飄零滿谿舊紗



【作者介绍】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入邑庠就读,后来放弃举业,以画维生。文伯仁的叔父是引领当时苏州艺坛风尚的大师文征明(1470-1559),因此他早年的学养与画艺,深受苏州当地传统及文征明的影响。中年以后,文伯仁曾游历北京、南京、松江等地,成为将文派画风引介到其他城市的重要推手。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

微信联系:yfzfxsh





乐府之妃豨谁和





1   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
亭台半倒落;
2   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