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拳路上:太极心法笔记——太极拳语录/张肇平

 天乐书生 2017-11-17

    此文为郑曼青主讲【太极拳哲理】李野文笔记的附件:拳友心得。是难得一见的太极心法妙文,道出了良多不传之秘。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另弥补:“太极拳语录”,是刘公培中讲道时,张肇平先生所作笔记的收拾。刘公的《太极拳语录》其内容粗心与周易、老子及庄子的哲理相融合;更与历代相传的太极拳经、太极拳论,以及各家的传承相贯通;加之独到创见之心得,堪称淹贯古今,体大思精,极高超而道中庸,多发前人所未发。
    张肇平,字宇光,道号悟静,1922年12月16日生,江西省武宁县人。国破安徽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台湾大学研讨员、台湾太极拳国际同盟会主席等职。
    1959年拜五绝老人郑曼青巨匠习太极拳三十七式,两年后拜昆仑白叟刘培中大师习仙宗玄门与道公拳。1976年又经石为开先生先容,拜章文化大师习杨式太极拳。1977年参加研编《太极拳图解六十四式》。1970年开始,常常著文在报章杂志刊出,著述有《论太极拳》、《论太极拳续篇》、《太极拳十三势》、《道功拳法精解》、《太极拳与老子道德经》、《太极拳与易经》、《太极拳谱图解六十四式释义》、《两岸太极拳拜访交换纪实》等书。
    屡次率团到中国大陆各地进行太极拳交流运动。并先后率团访问荷兰、比利时、德国、捷克、奥天时、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度,为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出色的贡献。特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肇平先生在总结前人与众多门派太极拳的基本上,创建了自成系统的“张氏太极拳学”,为中华太极拳又增加了一枝新的奇葩。张肇平先生提出了“自康康人,自乐乐人”的健身口号,盼望世界国民均能享有圆满健康的幸福人生。无病编辑)
    * 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适度动作的才是至主要。
   当身体某处地方无奈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缓和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练拳时,要时常坚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因为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领会主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练气概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大其中一张皮。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看待。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相互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实现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懒扎衣,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达到手指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停止。
   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两手如一手。背部似乎有一条似有似无的幼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造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松肩、沉肘跟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设想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缓缓从肩流浪上臂。当上臂布满水后,肘受水的分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持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斥了水后,翻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终极流到指尖。
   推手时,拟增加手上沉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天然增加。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腕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中间位置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心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上下舒展。因为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肩、肘、腕顺序放松是「意」的训练。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违抗「意」的指挥。当手上功夫先进后,肩、肘、腕松的顺序可任意组合。例如,腕、肘、肩
   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范畴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生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巧。
    *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渐渐扩展。
   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须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转动,带动整个身体转动。
   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两脚虚实的转换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略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材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拟好的方式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渐渐抽起抽走,而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流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

    此外,除了要做到可以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节制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平匀,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8,7,6地减少,最后至0; 注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端,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觉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隐约和缓慢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断。但随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则。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货色。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进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穿」。这样才能合乎「一举措,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

    当我们依照上述的办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体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霎时,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能源起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留神,假如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由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断。因而,在练架子时,必需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止。
   每次拳式训练,只可抉择一个重点作为训练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毫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赞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整理:   

    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练拳时,要常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4、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5、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丝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6、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7、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太极拳练习,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8、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构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有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8、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立。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 *(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绝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10、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1、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承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12、“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处所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13、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14、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15、「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16、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因为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17、我们常常说「松沉」。怎么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样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扬。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8、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19、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领先。
    20、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21、推手时,拟增添手上繁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天然增长。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22、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含: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段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旁边地位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情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高低舒展。由于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23、肩、肘、腕次序放松是「意」的练习。目标是使手上任何部位服从「意」的指挥。当手上工夫提高后,肩、肘、腕松的顺序可任意组合。例如,腕、肘、肩。
    24、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规模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25、无论是打拳仍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使劲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直,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回升的感觉,身体能力升沉转动机动。
    26、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慢慢扩大。
    27、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需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滚动,带动全部身体动弹。
    28、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29、两脚虚实的转换
    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单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抽水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挪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贱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
    此外,除了要做到可能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把持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平均,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 8,7,6….地减少,最后至0; 则灌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始,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到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含混和迟缓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止。但跟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能够加快和增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干到达太极拳的「用意不必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准则。
    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东西。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契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
    当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滞。
    30、每次拳式练习,只可取舍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31、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腕或是一件工具,辅助咱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应用自若,便应忘却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请求做作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