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 ▲一闻

 一闻347 2017-11-17


在数学公式中,1+1=2”,这是常式;但在创造学中,“1+1≠2”,而是“1+1=3”,这是反常式。人类的发明创造,离不开“反常”;没有“反常”,就没有创造发明。而“1+1=3”这一“反常式”所反映的,则是创造的组合规律。

组合规律,是人类发明创造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可以这样说,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是组合的结果。以人类生存的空间来说,大至地球,小至细胞,都是由物质跟物质组合而成的。

生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空气和水,也是如此。前者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其中除了主要成分氧和氮外,还有水气、二氧化碳、氩等多种气体。正是这众多成分的混合气体组合起来,才构成了空气”。后者,则是由氢和氧组合而成的化合物(化学式:“h200”)。即使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细胞,也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的。如果在显微镜下对细胞质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由许多小器官组成,这些小器官,在生物学上管它们叫细胞器”。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是组合而成的,人类创造发明的事物也无一例外是组合而成的。

比如说,在上古时代,各诸侯国用来传递边塞军情的信息,靠的是烽火;而如今,我们坐在家中沙发上,就能听到和看到卫星上转播的各地新闻、影视节目。

不仅如此,还可以将它们录下来随时重新播放,完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非常迅速。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是由电子专家发明的将许许多多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视机和录像机。

上世纪初,为了打破空间距离,有人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和赫兹的实验,发明了无线电,并于1906年实现了无线电播音,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广播电台。人们只要打开收音机,就可以清晰地听到远距离的讲话和音乐……

但无线电收音机的发明,只打破了空间距离,还不能打破时间限制。

后来,有人发明了录音机,可以将广播电台播出的任何节目从收音机里全部录下来,什么时候想听什么时候重新播放就行了。

然而,又是收音机,又是录音机,不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买两种机器花费也太多。

不久,市场上便出现了既能打破空间距离,又能打破时间限制;不但可以录音”,而且可以“放声”的“录放两用机”。

其实,这种录放两用机”,只是将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有关元件组合在一起,应用了组合规律创造发明出来的新产品”。

然而,由于它使用和携带方便,而且又省钱,便成了市场上十分畅销的家用电器。在文革”后的80年代初期,日本人当时瞅准了我国老百姓的口袋,将最受中国家庭欢迎的录放两用机”大量地投放到市场,成了日本企业家们的摇钱树”。

这是企业生产中运用组合规律发明新产品——创造财富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当代高科技领域中要发明创造,同样也离不开组合规律。让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当代杰出的医学家黄家驷,他是怎样在医学工程方面创造了奇迹的

心脏的功能是将回流至心脏的血液运送到肺部,在肺内摄取氧,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将通过气体交换的新鲜血液运送到全身血管系统。心脏的跳动和肺的运动是终生不息的……

心脏病手术时,有的要求心脏停止跳动,但必须维持大脑及内脏器官不缺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遇到了两个大难题:一是要低温,二是要保证体外循环。如果解决不了这两个大难题,就无法实施心脏切开手术。黄家驷虽然在美国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上海研究和开展胸外科临床医疗,但面对着心脏手术中的这两大难题,也是束手无策。后来,他看到了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发表的有关树突电位”的文章后,启发了他的思路。

张香桐的树突电位”理论的要点是,用电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树突的电位比较弱,放电时间长,但传导慢。同时,树突对温度比较敏感。

他用猴子做试验,将体温降到30℃以下,树突就丧失了功能;体温继续降到20℃,猴子就失去了知觉,但心跳、呼吸依然存在,生命并不终止。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张香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动物的高级活动机能都和树突有关;比较简单的反射运动,不涉及到树突。并且还证明了树突的传导性和兴奋性,在人体上同样存在。

黄家驷根据张香桐的这一理论,开展了低温试验,将病人麻醉后,体温降至22℃18℃之间,大脑中的树突果然丧失了功能,很快就没有了意识,立即减少了氧气的消耗量,增加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接着,他应用了自己在美国留学时获得的技术,开始做体外循环试验,将静脉血液引到体外进行氧合(即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然后输回到体内、大脑等重要器官,既使心脏停止了跳动,而机体又不缺氧,终于攻克了心脏切开手术中的两大难题。

60年代初,当国外的胸外科医生还在被心脏手术中这两大难题困扰着的时候,黄家驷却已于1960在临床上用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成功地切开心脏进行手术,治愈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开创了我国胸外科心脏切开手术的历史……

黄家驷的成功,就是将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按组合的规律使之结合起来,从而发明了心脏手术的高新技术。

这是生物医学工程上运用组合规律创造的奇迹。

在生物遗传工程方面,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金善宝,他运用组合规律,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了京红七号”、“京红八号”、“京红九号”等良种小麦,使我国的小麦1950年平均亩产90多斤,逐年提高到一、二百斤。到了1983年,居然超过了300斤。尤其是“京红号”春小麦,亩产500—600斤,个别地方竟达到1000斤。

金善宝运用组合规律,通过杂交培育出良种小麦,使产量翻了几番,被国际上誉为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革命”。

以上所举,无论是自然界,或者是人类创造发明的事物,都是通过物质跟物质的组合而成的。但这种组合,并非是几个自然数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原来的物质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的物质跟未组合时的原有物质相比较,无论在内涵上、性质上或功能上,都已起了质的变化,具有了新的属性。所以,1+1=3”虽然不符合数学公式,却反映了创造的基本规律。

由此给了我们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凡是要创造发明出一种新的事物,必须将原有的物质跟其他物质进行有效的组合

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无不遵循着这一最基本的组合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