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松民俗风情大观园第39期:过去的学校,课本,毕业证和那些……

 夜黑心明 2017-11-17

  宿松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明初,县城设立禹江书院,清康熙年间,城乡社学46所,私塾遍及乡里,这些教育场所,为普及识字教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邑人贺廷枢首创维新中学堂。


民国二十八年宿松县政府刊印课本

民国宿松示范中心学校毕业证、毕业证明

之后县内有识之士,先后办起县立高等小学堂、师范传习所、私立高等、初等小学堂。

民国宿松中学毕业证、毕业证章

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县立高等小学、区立小学校、私立北山中学纷纷设立。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全县有小学80余所。


民国、解放初期宿松县各乡镇教育收据

后来,天灾兵祸频繁,教育处于停滞状态。廿二年,北山中学3个班仅有学生19名。廿四年,全县小学学生减少为633人。二十八至二十九年,在抗日救国精神鼓舞下,省立临时第三中学、七邑联中分校先后在宿松县创立,私立北山中学一年级招生247人;乡、保国民小学177所,学生1.13万人,民教部学生2800人,宗族祭田办学100余所。民国三十年至建国前夕,国难天灾,县立中学、北山中学均遭日军飞机轰炸、六迁校址,后北山中学因所谓“赤化”遭省府封闭。


宿松北山阳抱小学课本

宿松程集乐盘小学习本、诗稿



趾凤崇文小学习本


小学校数虽有所增加(1947年有187所),一般有名无实,但私塾发展很快,遍及乡村,成为县教育的一大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