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堂4——被容易被忽视的一首唐诗,读懂写诗便可更上一层楼

 若如初见书馆 2017-11-17

过去几天有点事耽误,所以没有更新,谢谢大家关心。前几期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五言绝句,这一期开始我们就进入七言绝句的范畴。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代表作——《山亭夏日》。

诗词讲堂4——被容易被忽视的一首唐诗,读懂写诗便可更上一层楼


例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

唐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情于景不显声色。例如上面举例的这首七绝,但从文字表面,我们是看不出情意所在的,但每一首作品都有写作动机,如果能领悟到其背后的本义,那不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大乐事。推敲,正是诗词的魅力所在,优秀的作品都得经得起推敲

  • 章法布局

我们首先看这首诗的章法。这首诗的主题是“山亭夏日”,首句“绿树阴浓夏日长”,以眼前所见自然景物入题(),如若不能耐心寻味每一个字,那么就会以为平淡无奇。其实此句用景平常不假,炼字也无新意,但句眼就在句末的“”字。我们看前六字所写:绿树、浓荫、夏日,都是实景,“”字则是由实转虚,却无斧凿的痕迹,而此字正是引出下文的关键。

我们接着看,二句写“楼台倒影入池塘”,也是寻常所见,并无出奇,关键就在“”字。从这个“”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楼台的倒影从岸边慢慢进入池塘,从而可以推测出两点信息:其一,楼台倒影的移动说明了时间上的推移,由此可见作者在亭中坐留之久,呼应首句“夏日长”();其二,能细心观察到倒影的变化,足见此时内心细微之至,而只有一人独处,方有此观察力,侧面点作者此时的处境。

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将日光下微波粼粼的池塘比喻成一面水晶帘,把视野从池塘过渡到风();虽说比喻很是生动,但是就一般写作顺序来说,都是写风吹过,池塘动,比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而这句写的先见池动(视觉),而后才感觉有风(触觉),先有视觉再有触觉,似乎更贴合情境,不免让人彷如身临其境,亦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四句承三句之风,带出“满架蔷薇一院香”(嗅觉)。微风袭来,满院生香,从“”字可见作者虽孤身一人面对此时此景,内心却是愉悦,隐约有遗世独立而怡然自得之意。

这首诗的布局也很巧妙,特别是在视野的推移上,前二句从高往低,后二句从远到近,安排有序,句句环环相扣,过渡十分自然,足见功力。

诗词讲堂4——被容易被忽视的一首唐诗,读懂写诗便可更上一层楼

  • 技巧手法

这首诗侧重于叙事手法,却在写实的基础上嵌入“虚”,一般写虚多见于形容词,比如“寒风”、“残花”之类的词,很容易辨别,这首诗却另辟蹊径,不著于字外,非有字字斟酌不得其味,手法甚是高明。而短短一首绝句,却融入了近十种意象,画面确实十分生动流畅,且能于平淡中见奇,实属不易,足见作者驾驭文字之功力。

  • 平仄

绿树阴浓夏日长——仄平,

楼台倒影入池塘——平平。

水晶帘动微风起——仄仄,

满架蔷薇一院香——仄平。

这首诗的格律是仄起平收句式(,按首句二字算;,按首句末字算)。我们依旧只需要注意每一句之中,以及上下句之间,双数字的平仄规律,成波浪状反复变化。只需要注意避免孤平(句内无平声相连)、三平尾(句末连续用三个平声),其余单数字平仄不计。

诗词讲堂4——被容易被忽视的一首唐诗,读懂写诗便可更上一层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