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情

 TiRRui 2017-11-17

世界上,有很多普通人都会得一种病——“过目即忘”综合症。

症状为:

1.早上很用心、背到脑抽筋的东西,晚上忘得一干二净

2.,觉得自己很弱鸡,想捶胸口捶脑门

无论是存在千百年的公式,还是新鲜出炉、刚刚写入党章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记不住啊。

这是我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的锅么?

会不会是因为天生基因不好,所以才记不住呢?

01

首先,我们到底在记什么?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写过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里面提到一个认知学原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能被记住的事情是经过他们主动思考过的。而记忆还分两类: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什么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意识和思考的区域。它像是自动筑起了一圈围墙,把非意识思考的人和事屏蔽。

举个例子。

当你在聚精会神(是真的聚精会神哦)地读企鹅的文章,或者在app里上课时,那你周围环境里产生的声音、动态,或者出现的人,你是不可能注意到的。你看不到你的同桌在玩游戏,你也闻不到隔壁邻居家的炒菜香味,你还听不到客厅里电视的声音。而这些你没有注意到的一切,是不可能进入到你的工作记忆,自然也记不住这些事情。而你能记住的,是你在某时某地,上过了企鹅的课,读过了企鹅的文章。

当信息进入了工作记忆以后,通过学习和再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一旦进入长期记忆,记住的东西就极少遗忘,真正深深地烙在脑海里。

按照威林厄姆教授的说法,长期记忆包括了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那就是你打从娘胎起,对这个广阔的世界构成的认识。

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企鹅辅导很良心、正在写文章的阿迪人很好(看)等,这些都是实锤,所以你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

另一种叫过程性知识,那是指当你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时,通过周而复始地完成一个个步骤而形成的记忆。

又举个例子。

例如你在刚开始在企鹅辅导上课的时候,头两次你肯定不能熟练地找到直播和下载讲义的地方。但,你上的课多了,天天重复,自然就会熟能生巧,而“打开app-点击直播-下载讲义”这个步骤就会被牢牢地保存在长期记忆中。

那以上的例子,说明的是:

大千世界里,只有那些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才会进入我们工作记忆的区域。而能从工作记忆最终入围到长期记忆中的,是当中不断被重复练习的部分。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你认真记住的模块,都能进入到工作记忆里。因为它的容量是有限的。据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企图记住过多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适,可能表现为焦虑,紧张,有压力。

然后,我们会下意识地排斥,抗拒完成这种并不让人轻松愉悦的任务。

02

既然记住了,为什么会忘掉?

好吧,那些自动放弃不去记住的部分,我们就不深究。但那些明明记住了,没隔多久就又忘了是怎么一回事?

上面有说,记忆分成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那遗忘的路径就有两条:

1.从工作记忆中遗忘

2.从长期记忆中遗忘

爱在工作记忆中遗忘?

有一种记住,叫你以为你已经记住。不要否认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容易陷入一种“朕知道了”的假想。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种情境:

你把课本翻到老师讲的那一章,在书桌前听得可认真。哦,今天讲的是圆锥曲线。

40分钟以后,你听懂了老师讲的每一个字,你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这时候,书本和黑板上的板书都还在,你瞥两眼,圆锥曲线的概念你肯定还是记得。

但,如果我们把课本合起来,把板书擦掉呢?圆锥曲线的概念,是不是变得有点模糊了?如果走出教室,离开那个本该是学习的环境,你可能把那40分钟的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

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过目即忘症。你能记住多少,取决于你在上课时候的专注程度。你越专注,遗忘的东西就越少。

然而,那些进入了工作记忆的东西,如果没有被长时间、重复地训练,没有沉淀到长期记忆之中,那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你在记忆的时候,其实潜意识对这这些内容是不认可的,你可能觉得他们无聊且无意义,记住只是为了应付某个任务。所以就无法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第二天就遗忘干净。

那些成功沉淀为长期记忆的东西,是不是就能成为永恒了?

并不是的。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某个小游戏,我小学的时候跳绳,各种花式和规矩,哪只脚先起都是有讲究的。一放假就跳,玩得可溜。很明显,跳绳的动作已经成为了我的长期记忆了。但是,初中以后就再也没有跳过了。如果你今天把一条绳子放在我面前,让我跳回当年的花式。相信我,我会拿起绳子上吊。

这完全不可能嘛。

即便是储藏在长期记忆库里的东西,也只有那些经常被取出来、再次进入工作记忆中、不间断地被使用的东西,才能弥久不衰,在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不是有个段子这么说么:高考是人生的智商巅峰。高中阶段,所有该背的、该掌握的知识点,不论文理,在高考前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你再问我化元素周期表,我大概能背出前...10个吧。2333

这就是“用进废退”。

03

提高记忆力的魔法阵

1.我有故事,你有记忆吗?

上面有说啦,我们首先记住的工作记忆,是我们意识和思考的区域。只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之后,才有可能被我们记住。至于那些无意义的,连注意力都没有被吸引的,就更不必说记住了。

什么东西,才能进入意识和思考区域?

其中一种,是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共鸣的。

我们喜欢追剧,多于看新闻。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故事,有趣的故事能够使人快速地代入角色,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故事有“心理学优势”。

增强记忆的一个方法,是为内容增加故事性。比如,通过编故事,赋予其意义和情节,这样会容易记住很多,且不会那么容易遗忘。

多数故事包括为“4C 原则” :

第一个C 是因果关系( causality) ,表示事件发生是有前因后果关系的;

第二个C 是冲突( conflict) ,一个故事的主角想要完成某个目标,但不能达到,其目标和阻碍目标的力量形成了冲突;

第三个C 是多样性( complications),多样性是主要目标的枝杈;

第四个C 是角色( character) ,一个好的故事围绕强大、有趣的角色展开的。

这一招在学习历史或者其他文科类科目的时候,特别管用。因为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可以让你所学习的东西,不再枯燥和无聊,多了许多乐趣。

我还用过的一个方法,就是改歌词。把一些特别难记的历史事件,改到歌词里面,唱几遍基本就记住了。

当你的感官被激发,情绪被撩拨,自然就产生深刻的印象。

2.Replay replay and replay,俗称洗脑

背完了?重来!

遗忘曲线的概念,相信你们都知道。进入工作记忆的内容,如果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拿出来,温故而知新。不断地重复记忆,俗称洗脑,才有可能把工作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尽可能地牢记。

为什么你们自己长达11位数的电话号码,或者QQ号码,你可以随时随地脱口而出,倒背如流?那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场景足够多,这组“又长又臭”的号码,不断地被洗脑,所以就能稳定地储存在长期记忆的仓库之中了。

为什么那些品牌都在不遗余力地做营销拼曝光?就是想让自家的牌子不断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被记住的可能性就越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会了≠记住了。

3.善用记忆宫殿

有一本书,叫《记忆有一座宫殿》,从此衍生出来的记忆方法——记忆宫殿法。记忆宫殿是一个暗喻,是指我们熟悉的、能容易被联想起的地方,比如你的家,你上学的线路,甚至是老师写下板书的黑板。这个“宫殿”,是你储存和调取信息的指引。

记忆宫殿法是利用了人脑更加擅长记住空间中存在的各种物品这一特性来帮助我们记忆。

还是举个栗子。

假如你今天背了20个单词,3个化学方程,上了企鹅辅导的语文课,那我们怎么用记忆宫殿法把这些东西串起来?

(1)选择你的宫殿,也就是发生这些事情的场所

可能是书桌前,教室里,寝室里,上学路上...

(2)列出开始记忆时的明显特征

比如说背单词时你刚刚喝完一杯浓郁的咖啡,记化学方程之前刚刚擦掉老师的板书,上网课的时候正在吃零食。

那么,把这些事情连在一起就是:

今天下午的时候,你花了半个小时坐在教室的课桌前,桌上还摆放着一杯刚刚喝完的咖啡,空气里咖啡的香气还没散去。此时,你背了15个单词,它们分别是......;然后你走上讲台,擦掉老师的板书,随手拿起粉笔,写下3条化学方程,分别是...;最后,放学了,你走回宿舍,拿出手机,刚好到了上语文课时间,于是你含着口中的话梅,转着笔,开始听语文课,今天的内容是文言文虚词,分别是.....

你看,每一个记忆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记忆宫殿法就是让你建立自己的“宫殿”,在巡视宫殿的过程中,将需要记忆的东西和实际的地点场景相结合来加深记忆的深度,相比于单纯地只记住东西,要更加生动有趣。

4.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嗯,不要以为这是废话。有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清醒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而进入睡眠时,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会变大,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冲洗掉毒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次非常疲惫的时候,睡一觉然后就能满血复活的原因。

但很多人,尤其是大学生依仗着自己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资本,宁愿牺牲掉睡眠时间,也要煲剧和玩游戏,结果第二天起来发现,自己的脑袋昏昏沉沉,像是要炸开锅一样。

/

最后,我想坦白的是,关于背诵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套路和投机取巧。你花了心思,专注而勤勉,背得越多,能记住的就越多。

分享一句我喜欢的话:

精神浩瀚,想象活跃,心灵勤奋,就是天才。

微信搜索公众号: 企鹅辅导学生会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干货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