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的判断趋势的工具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1-18
“蓝色字”

均线/MACD等指标;

趋势线;

均线作为趋势判断的致命问题;

1、缺乏严密逻辑:均线和行情的涨跌并无内在的前后因果关系,实际中,行情的涨跌是因,均线才是果,只有价格持续上涨,均线才会向上。所以,均线的上升并不是导致行情上涨的原因,因此,你依据上升的均线,判断行情未来要上涨,然后做多,本身的逻辑就是错误的,因为,均线的上升才是果。这是均线经常失效的最根本的原因。

2、均线无法避免震荡行情,在趋势中赚的利润,会在震荡中回吐掉,而且经常还会多亏一些:因为价格的涨跌是因,均线的走势是果,所以你根据均线,根本是无法判断出价格下一步的走势,于是根据均线,是无法回避震荡行情的。做趋势的要求:回避震荡行情,只做趋势。

3、均线是滞后的:如果行情不是很大,只是一个较大宽幅的震荡,等到均线的涨势或跌势出来后,实际上行情已经差不多走完了,你可能空在地板上,或做多在天花板上;即使行情很大,那么此时行情已经运行了很大一段距离,错过一大段利润,很可能使你不敢进。

4、因为均线滞后,所以会导致我们的止损较大:等到均线出现止损信号后,行情的逆向已运行一段时间,使止损较大。基于均线的交易,容易让我们的账户忍受较大的波动,心理容易受折磨,压力很大。

5、缺乏实证数据:经过程序化的测试,调用各种均线,如果不是对参数进行优化,程序测试的结果很少有品种能盈利的,大多亏损,或者盈利较少,而且盈利极不稳定,同样一套均线系统,很难满足多品种和多周期,不满足良好系统的基本要求。

所有指标的弊端:

其他指标的弊端和均线一样,因为存在同样的逻辑:价格的涨跌是因,指标是走势是果,都无法作为有效的判断趋势的工具。

其他复杂的指标都是基于均线而计算出来的,所以更加滞后于均线,而均线又滞后于价格,所以复杂指标更加滞后于价格,更不如均线。用指标编写的系统,和均线类似,如果不是对参数进行优化,程序测试的结果很少有品种能盈利的,大多亏损,或者盈利较少,而且盈利极不稳定,同一套系统很难满足多品种和多周期,不满足良好系统的基本要求。

趋势线作为判断趋势工具的弊端:

有效的趋势线很少出现,绝大部分品种,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有效的趋势线,很少出现。这样要说明的是:并非连接两个波谷或两个波峰就是有效的趋势线,那只是普通的趋势线,大部分普通趋势线都无法用来判断趋势;这类趋势线,跌破之后,很容易再上去,另外,这类普通的趋势线太多,实际中很少能起到判断趋势的作用。

那调整趋势线如何呢?

但现实中,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价格向上突破一条下跌趋势线,形成新高点后,你马上连接此前最高点和刚出现的新高点,又画了一个趋势线,比先前画的趋势线高了一些,你赶紧抄摸顶,后止损;再突破,你又画了一条更高的趋势线,摸顶又止损;连续多次,最后发现,原来行情是宽幅式震荡,或大势正在逐步改变,而你的资金已经被止损所消耗太大了。

每日一笑


哥:“来,张开。我去,怎么这么黑?”

妹:“讨厌啦,说什么呢,哪黑了,明明是粉的好吗!”

哥:“粉?开什么玩笑,都黑成啥样了!”

妹:“不可能,我看看…… 你特么往哪看呢,不是那个,这呢!”

哥:“哦哦哦,我找错了。哈哈,我瞎,我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