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撰文)

 源源不断 2017-11-18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今义: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指社会人事的应酬。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修辞

修辞手法:互文

例: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句式

修禊事也(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其致一也(判断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形作动,贤才

少长咸集:形作名,年龄大和年龄小

一觞一咏:名作动,喝一杯酒

所以游目骋怀:使动,游,使…纵展;骋,使…开阔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意动,把…看作等同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将......视为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满一年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八)犹

1、还,而且,仍然。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好像。例:亦犹今之视昔

通假字

兰亭集序
趣舍万殊 “趣”通“趋”或“取”, 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通“故”所以,因此。

成语

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毕:全。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陡。岭:山。字面意义:高大险峻的山岭。崇山峻岭:形容山高大、险峻,十分陡峭。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俯仰之间: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作品思想

文章的第一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与会的人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人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气,第六句抒发感慨。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名士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这里在抒发了生之快乐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前者“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快乐的时候,得意忘形,感觉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对高兴的事物感到了厌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什么感慨?有两个:一个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另一个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它告诉我们三点:其一,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综上所述,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显然是有感而作,缘情而发。但是,作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评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之外,还要对结集的目的说一说。参加兰亭集会的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如谢安、孙绰等人。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引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对此,作者认为“岂不痛哉”!所以,把他们赋的诗收录下来,不至于使其泯灭,而让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不能不令人慨叹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肠!

作品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争论

最早著录《兰亭集序》的《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句:“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为后来官修史书所沿用。但历代摹本中,却每每变动了一个字———将其中的“快然”变为“怏然”。但究竟该是“怏然”,还是“快然”呢?一字之别,所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清华大学的吴迪、赵丽明两位学者试图用书录与摹本的比较、形音义训诂,以及人文等角度,加以考证。他们通过对远在晋书刻本之前的敦煌写卷抄本的挖掘,提出了新的学术见解。

千古一字为何不同

《兰亭集序》的摹本不光有唐一代,后世名家中临兰亭者比比皆是,《兰亭集序》仿佛就成为一块书法名家的“试金石”。然而在诸多的摹本中,一个问题出现了,这变动的一字究竟该以官修史书为准,还是该以摹本为准?似乎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在史书和摹本之间有一个“怏”和“快”的不定之字呢?

形虽似而音却异

在“摹本体系”和“官修体系”的比照中,我们发现:官修史书的“快”字占据着兰亭的绝对优势,从唐贞观到清乾隆的一千多年间,“经、史、子、集”中凡是出现兰亭,必是“快然自足”。对四库全书进行了全文检索,在整个四库中,《兰亭集序》原文或引用原文的情况出现了25次均为“快然自足”,四库中没有一处用到过“怏然自足”。但在“经、史、子、集”之外的各时期摹本中情况却基本相左,在兰亭书法摹本体系中,书法家们一直坚持着“怏”字。那么王羲之自己在书写“快”和“怏”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区别呢?在所有传世的王羲之作品中,他的用字情况是:“怏”字仅在传世的兰亭摹本中出现,而“快”字在另外两个王羲之作品中出现过。

除了字形的相近之外,问题有没有可能出现在“怏”和“快”的读音上面?与后世的说唱文学不同,《兰亭集序》不是依靠口头流传的,它的流传一定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这也降低了音误的可能性。

学者揣度古人意

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家段玉裁在一千多年后明确指出:“本非快字”。在此之外,《说文解字注》中还引《集韵》解“怏然”为自大之意。也就是说段玉裁认为:《兰亭集序》中当为“怏然自得”,且此“怏然”为自大之意。我们以今之词典揣度古人之用意,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不科学,但其中却有合理处。现代汉语“怏然”的“自大”之意当是沿用《集韵》之释义,而所举《战国策》一例却也能印证“怏然”在先秦即有“不高兴”之意存在。

所以吴迪、赵丽明认为,此处若为“怏然”则显得更为恰当。段玉裁在考证此处时认为怏然具有的两种释义恰恰反映的就是王羲之当时复杂的思想状态,这种状态不光是王羲之个人的,同样也是魏晋知识分子整体的,它代表着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生死观”的一种思想变动。

解读“世造兰亭意”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对于“生死”的人生态度正是根植于这种普遍性的思想转型期。像王羲之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世族经济、社会地位、政治特权,他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济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这种转向使得王羲之在本应是山水描写的《兰亭集序》中灌输了自己的生死观。在吴迪、赵丽明看来,处在某种转向之中的个体思想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能其自身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不会自觉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怏然”作为的复义现象出现在王羲之关于生和死的议论中带有很大的合理性,它反映了一种较为综合的思想状态,这也是所谓的“世造兰亭意”了。

兰亭的下落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它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直到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才被唐太宗派人到云门寺来骗走了真迹兰亭集序。云门寺当时是绍兴最有名的寺院了。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在死前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萧翼看见辩才的这个《兰亭》,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

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据说《兰亭》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

《兰亭》真的就消失了吗?不,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陕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指唐太宗),决不会如常人所想,随随便便把一件自己认为是珍品的书法艺术品藏于暗无天日的地下。后人找不到可能是其收藏极其隐蔽。毕竟太珍贵了。

兰亭集序

书 名:兰亭集序

作 者:徐传法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5-1

开本: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每一位书法名家都有其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美文。市面上将之作为字帖出版的多,从文史价值与书法史角度赏析的却近乎于零。故作为文学爱好者,只能从铅字里欣赏文章的精彩;作为书法爱好者,又往往只看到图片中书家的风范,忽略了文章本身。

《千古绝唱》系列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精心写就的解析与背景资料,采用舒心悦目的版式,将书法与文章的魅力同时呈现给读者。

阅读的享受之外,通过本系列,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书法专业学生可弥补自身在书法史、美术学、文史知识方面的不足;文学爱好者则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普通读者也能因此丰富学识,提高品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册为《千古绝唱》之《兰亭集序》,收录了王羲之的手迹,围绕王羲之其人、和兰亭文章进行了深入浅出且的分析,称《兰》为对生命悲欣的永恒慨叹。图版精致、行文生动。

图书目录

兰亭集序
说不尽的王羲之

世家显赫

才情显露

书法师承

晚年萧散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文

晋·王羲之书(唐摹神龙本)

尽善尽美话《兰亭》

兰亭雅集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至尊的地位,久远的影响

历代帝王爱《兰亭》

历代书家临《兰亭》

二王书风

百年学术辩《兰亭》

大都市

绍兴天子曾品题,价重珊瑚何翅百。

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

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临流有许豪与丽,元无一个能知津。

来时欢笑去时哀,家国迢迢向越台。待写百年幽思尽,故宫流水莫相催。

越绝江东第一州,邦人相庆得贤侯。去醉湖山无贺老,坐吟风月揖浮丘。

飞翼楼而舞空兮,云镜铸而天低。兹古今之大都会兮,为九牧之冠冕。——越问

长安秋雨乃复来,山阴夜雪仍空回。他时乘兴幸告我,请扫门前红叶堆。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老来放逐潇湘路,泪滴秋风引献之。

春风三月山阴曲,群彦流觞映修竹。一时簪冕属高风,百年文藻怀芳属。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元稹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元稹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白居易

越中蔼蔼繁华地,秦皇峰前禹穴西。——刘禹锡

八月乘风入会稽,明月楼中吸玉笙。

时人岂识衣冠会,清朗兰亭晋永和。

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左传

世间禊事风流处,镜里云山若画屏。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风流未减兰亭会,击汰千艘供洛禊。

相将阆苑楼台上,展尽山阴水墨图。

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君不见汉家筑台临咸京,图籍排比如鱼鳞。又不见晋人创亭稽山阴,群贤毕集罗簪绅。

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忆江南》

仙子楼台修竹外,行人冠盖画桥阴。且作兰亭欢喜集,更论谁后又谁今。——文天祥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李白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

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诗经-尔雅》

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

六郡雄藩,会稽旁带,冠盖东南,几多行客。

宋祚移东南,会稽国内陆。白日照城郭,相君开甲第。

大海之西浙河东,是曰会稽夏后封。地平天成五千载,职贡长与中华通。

千红万紫竞繁华,莺燕多依富贵家。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旧日衣冠说开林,风流曾不减山阴。百年人物千山秀,万里功名天下心。

不见山阴兰亭集,况乃长安丽人行。东西南北俱为客,且送江头返照明。

今日双旌上越州,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元稹

且从康乐寻山水, 何必东游入会稽。 ——李白

禹祠西走兰亭路,一片湖山锦绣中。

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刘长卿

越中蔼蔼繁华地,秦皇峰前禹穴西。——刘禹锡

六郡雄藩,会稽旁带,冠盖东南,几多行客。

蓬莱阁上谁同饮,宛委山前几番歌。应向兰亭摛彩笔,曾教西子画清蛾。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苏轼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江山影里,泰阶星聚,重寻古意。曲水流觞,晚林张宴,忆山阴醉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李商隐

晋朝人物,王谢风流。冠盖照神州。春风弄丝竹,胜处追游。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林间吹落兰亭风,松下飞来镜湖月。

稽岭好风吹玉佩,镜湖残月照楼台。——朱庆馀

海上东风犯雪来,腊前先折镜湖梅。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画诏回。

欲作山阴兴尽回,良思与子把离杯。要须人境俱清绝,好抱瑶琴踏雪来。

罗袜凌波洛浦仙。谪来潭府话夤绿。应嫌曲水香尘涴,诞降兰亭禊事前。

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临流有许豪与丽,元无一个能知津。

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锦帐丽词推北巷,画堂清乐掩南邻。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刘禹锡

江东风流会稽伯,玉壶贮香倾琥珀。春风十里东山云,一局寒楸晚空碧。

鹤驭迥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弦中。居然自是前贤事,何必青楼倚翠空。

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米芾

南渡衣冠多励集,潇洒兰亭三月。天景云光摇醉眼,兴在珠宫瑶阙。

越绝开华国,姚虞启后昆。平湖来万壑,翠袖列千门。巨舶联艘至,交衢百货蕃。

越水稽山,乃天下之胜概。思逸少之兰亭,敢厌桓公之竹马。——李商隐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李白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杜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