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造就一方豪杰,一座古厝记载一氏兴衰。福鼎这片土地上散布着众多的古民居,每座古民居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乡间古宅,探寻青砖黛瓦所留下的历史烙印,呈现木雕花窗镌刻下的尘封往事。 
白琳 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又称翠郊大厝、洋里民居,位于距福鼎市区20公里的白琳翠郊。翠郊古民居建于清乾隆10年,距今约250年,兴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历经13年、耗资白银2万两。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厅、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360根木柱组合而成。古厝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
白琳 翁江萧家大院 翁江萧家大院坐落于白琳镇,起劲已有200多年历史,用料精良,风格别具,自西向东分别为长房、四房和三房三座大院,其以长房大院尤为气派。萧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科学应用。
点头 连山古民居 点头举州村连山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讫今已有250多年历史,青墙墨瓦,其建筑结构和风格与翠郊古民居相仿,被称之为“姐妹楼”。整体分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厅进台阶呈梯形式布局,共有五层台基,18个天井、98个花窗,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总占地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门上方正面横额“双峰拱翠”四个白底黑字。连山古民居内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点头 梅筱溪故居 点头镇的柏柳村,不仅有着中国白茶第一村的美誉,在这里,还坐落着著名茶商梅筱溪的故居,故居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旧保存完好。这里生活着梅筱溪的后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老先生,在这里,你能看到最古朴的白茶制作工艺,感受柏柳村浓厚的白茶文化气息。
点头 果阳朱氏古厝 朱氏古厝地处点头镇果阳村下的赤岭洋村,采用四合院式结构。古厝里木雕精美,寓意深远。
叠石 苏氏古民居 苏氏古民居,座落于闽浙边界福建省福鼎市叠石乡里洋村,是当地苏氏家庭私家合院式住宅。民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距今约150年。苏氏古民居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为4亩,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就单体建筑而言,为福鼎市桐山溪西桥外至叠石乡最为有名的古民居建筑院落之一。古民居构思巧妙,设计精美,院内木雕惟妙惟肖。
叠石 孙厝古民居 孙厝古民居,地处叠石乡库口村,建于明清时期。五座古民居基本按线性挨次排开,相对独立又婵媛毗邻。封火墙由一块块溪滩石叠垒起来,随上又全部换成薄青砖来砌,墙体斑斑驳驳,涂满了沧桑、厚重。墙沿造型就像是草帽的一个横切画,中部高耸,顺次下垂,成弓状翘檐。每座古民居都设有一个回头墙,有的是两个,砌青石阶,台前碇规划的图案。开设的门楼,也有翘檐,正中是门匾,题上诸如“燕□照□”等四字短语,字迹随风蚀月浸,变得模糊,需细细分辨。大门古旧,有的干脆不再开合,透过门楼,可以看到里头天井的屋顶,青乌色的瓦片竟相叠出。
管阳 凤起洋民居 凤起洋民居位于管阳镇金钗溪村,为回字形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前后两落、左右两厢及中天井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前后有附属用房,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金溪村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其中前落面阔十间、进深七柱,双层土石木混构;两厢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后落面阔十间、进深七柱、中五间前出游廊,均为穿斗式两层木构,一楼向中天井设腰檐、二楼悬山顶,后落明间设顺脊檩式人字假顶,前廊为三架梁、人字顶。建筑装饰集中于前后落明间梁架、后落前廊斗栱隔架以及中天井四周的前檐斗栱上,木雕线条流畅舒展,双柱头也是凤起洋民居有别于金溪其他古民居的一大特色。
磻溪 赤溪杜家堡 杜家堡始由从杜家乌碑分流到此的杜氏族人建造,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整个古堡占地面积约23亩,里面建有7座古朴凝重的明清风格的老房子,总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共有7个厅堂(5个较完好)、266个房间。整个古堡布局巧妙,路网纵横交错、曲径通幽,排水系统完善,每栋房子都有一个用石块铺设的大天井院子。“杜家堡”为什么叫“堡”呢?因为杜家堡是由一道石头砌成的长约500米的墙围起来的一座小城堡,又因里面居住的全是杜氏族人,所以称之为“杜家堡”。这里曾是杜氏族人的祖屋,抗战时被5个日本兵烧毁。
磻溪 九曲里西宅 九曲里,原名“西宅”,是林姓先祖肇基拓业之地。横厝位于西宅之南,林氏地房祖先于康熙年间建,地房之礼房子孙多居于此,至今已有350多年。其正厝为双层明楼,共一十三透,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正厅两边两庑,两庑两面相朝,各三透,形成四合院式。中间为长方形大埕,大埕围墙为古兰砖所砌,连接门楼和两庑。南宅历经300多年,保存完好,孕育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林氏子孙。
磻溪 仙蒲古民居 仙蒲村基本保持原貌的民居建筑约有54座,保存完整或者较好的有25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占地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的有7处,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民居有5处。建筑均原木木色,线条简洁明快,青山绿水相映,显示出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文斋公宅、丽川公宅、林瀚炜宅、桥头厝四座古民居,涵括回字形四合院、凹字形三合院和矩形一字式建筑结构,具有广泛代表性。
磻溪 北洋里故居 北洋里系天房林仲叔后裔所居。据嘉庆二十年(1815)宗谱记载,北洋里建于乾隆庚申年(1740)。古居占地面积10亩,房宅分前后两庭,两庭相连,左右两庑,横厝仓楼一座,五透溜。房屋柱梁取材优质,精雕细刻;中层栅栏别致颇有典雅古韵之美感,但文革期间被视为“封建四旧”一套东西,破坏殆尽,只剩门楼和二层木雕栅栏保留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