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 张静文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1962年偶然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因其独特的抗菌特点而应用于临床。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萘啶酸、吡哌酸,因其抗菌谱仅限于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因此临床仅限于治疗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且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使用。 近50年,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已发展到第IV代,并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是“三剑客”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又称为呼吸喹诺酮,因其对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三剑客”临床应用特点如下。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因此,《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3、不同品种抗菌谱的差异
2)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4)结核分枝杆菌:莫西沙星>左氧沙星>环丙沙星 【注】在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对厌氧菌和分支杆菌活性最强。但是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相比,对假单胞菌活性较差。且在尿液中的药物浓度低,因此复杂泌尿道感染中不应使用莫西沙星。 4、不同品种在肺组织的浓度的差异 临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血浆和肺泡组织中的浓度(mg/L)
左氧氟沙星:肺组织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2-5倍 莫西沙星:在肺泡巨噬细胞、肺泡上皮衬液、支气管粘膜中的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7-21.2倍 由此可见:在肺泡上皮衬液及肺泡巨噬细胞中的浓度: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 沈渠深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赵文霞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