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怎么努力学习成绩都上不去,真正的原因你知道么?

 且喝两杯 2017-11-18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 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我不禁反问:“您的孩子会听课吗?”


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

孩子,你会听课吗?



有一项对武汉 300 多名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效果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效果差,则成绩也比较差。


每节课虽然都是 45 分钟,但是学生是否会利用,效果大不一样。利用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


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 45 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


除了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准备好外,还需要知识上的准备。


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数学知识量越来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


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


答案就是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


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


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


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 10-30 分钟的时间预习。


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


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果时间确实很紧,怎么办呢?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同学,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同学,多预习。


2.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 8-15 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 2 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听课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


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该怎样记笔记呢?


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 ' 三原则 ':


1.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2.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听课后:及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


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


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及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优秀学生的听课法宝


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有什么学习法宝呢?


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听懂每一堂课”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第一法宝。


老师们讲课,常常是“课堂 45 分钟,课后 10 年功”,优秀学生的听课箴言是“课堂走神 1 分钟,课后摸索半天功”。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呢?如何让思维在课堂 45 分钟里与老师时刻同步呢?


下面介绍几个诀窍供您和孩子借鉴:


1


每天坚持累计不少于 1 小时的中等强度的体能锻炼,每天保持课间 10 分钟彻底放松休息的好习惯。


课间多做一些轻体力健脑动作,为课堂 45 分钟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储备足够的脑力。


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懒腰等都是不错的活动。


2


调节听课心态,优化听课意识,在潜意识里喜爱听课。


对于不太喜欢的课可找来一张白纸,认真列出不喜爱这堂课的十几条优点、理由,隔一天重复一次,慢慢就能说服潜意识喜欢这些课,进入积极的听课心态。


3


在听课过程中,要放松心情来理解课本上的内容。


不要抱着一种紧张的记忆心态来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造成脑神经疲劳,反而使听课的注意力涣散。


4


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才听课的重要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印在脑海中。

编辑:木梓

文章综合整理于网络

标签:学霸锦囊,学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