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构与共生 : 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创新的思考

 jzswq1979 2017-11-18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义

 

我们经常用不同功能的字母组合HOPSCA代表城市综合体,指包括酒店、办公、娱乐、休闲、购物、会议、公寓、交通等多重功能的城市建筑群。设计中称为MIXED USE。这些功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联系,相互作用互为价值。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功能和业态,非常有趣的是O不仅代表OFFICE,也代表ODEUM, P则代表PARK 和PARKING。 




二、重构

 

所谓重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业态的重构、另一个是指空间的重构,他们是指由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产生和发展激发业态与空间的打散重组。


1. 功能多元化组合


酒店、商业、办公构成了城市综合体三大基本的功能,但必须通过进一步在城市综合体中规划的公寓、娱乐、健康、儿童、运动健身等服务设施,为在这里生活的人群提供便利服务,更重要的是使各业态之间彼此促进价值的提升。



在商业业态方面,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引发了,线上的便利性和线下的体验感互相结合,人们更加注重商业环境中的文化、情感诉求的满足。逐渐成为主力消费客群的年轻一代的需求也并非单纯购物,而是多元化的休闲娱乐一体化体验。研究发现,除了逐年增加的餐饮业态比重之外,休闲,娱乐,文创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加。出于投资回报方面的考虑,娱乐业态与商业结合的同时,仍然需要保证零售业态的比重,店铺的数量和规模也是保证品类丰富的重要条件,所以未来商业的总体规模或将进一步加大来满足娱乐业态对空间的需求。



同样对于办公和居住业态的人群,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使空间与信息共享程度极大提高,人们倾向于走出既定的封闭空间,加强沟通交流,居住和办公场所的社交化属性空间需求与日俱增。多功能的共享空间将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出现在办公环境中,会议、展览、艺术馆、运动场馆等将不断与办公空间相结合。



新型的城市综合体还需要更加关注对公园、剧场、交通等方面功能的规划,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2. 空间碎片化设计

综合体的使用者和消费者盈利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引发人们对于场景化的空间感受提出更高的要求,多重体验、个性化、极具设计感的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多点盈利成为发展趋势:

案例一:方所书店

方所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是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点盈利的混合经营模式。 方所书店深受文艺青年们的喜爱,其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文化、艺术传播的平台,一种前卫的、面向未来的生活体验。




案例二:MUJI

无印良品本身的商业产品销售就很多元:衣服鞋帽、家具(居)用品、办公文具、护肤品等一系列产品,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结构调整,在原有的主营商业业态下,又增添了图书及咖啡餐饮等业态组合,使其市场占有额也逐渐加大。此外无印良品还开设了其自己的酒店品牌。



案例三:INNISFREE

Innisfree(悦诗风吟) 各大旗舰店中,除主营的化妆品销售外,很大一部分销售面积都给了餐饮业态,供应原料取自纯净济州岛,健康、多样的咖啡饮料和甜品等,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传统百货公司力求在局促的空间内堆积更多的商业品牌。导致品牌形象不能充分展示,也另消费者感到不舒适,购物体验不佳。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商场的购物环境要求也越来越多,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元体验的休闲娱乐商业综合体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推崇。



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商业形式从传统百货发展为现代的购物中心再到未来的休闲娱乐体验场,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将更多地与休闲娱乐文化相结合。


2. 解构主义设计哲学对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启示:

对于空间碎片化设计的新要求,我们可以重新回顾一下解构主义设计哲学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空间进行分散、打碎、重组,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赋予各种建筑空间不确定性,空间的边界趋向模糊,对空间变化的关注度高于建筑形式本身。


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可以得到两方面启发:


1) 对功能空间进行打散重构,形成若干小型多元功能组合单元,业态之间的边界趋向模糊



2) 关注空间和人的感受而非建筑本身,建筑使人真正感受到的是空间形成的场所效应,空间设计既要解决吸引人,更要解决使人留驻。



我们要顺应商业业态的重新组合方式,通过规划推动业态组合的合理性、多样性发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关注不应仅停留在建筑外观形体上 ,而应关注建筑的物理形体所形成的内外部空间,而更重要的是人们行进或停留于建筑内外所获得的体验,包括时间,空间的变化及色彩、肌理、质感、光影、气味等带给人的感受。



三、共生:与城市共生 与文化共生

 

共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与城市发展的共生 另一个是指与文化发展的共生,共生关注的是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契合,妥善解决特大城市发展的环境、交通等问题,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理念。



1. 与城市共生需要关注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土地集约化利用,建立完善社群环境。

综合体项目需要发展与之功能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带动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规划设计要在仔细论证城市规划条件的基础上,与政府规划部门共同商讨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更多地关注未来综合体项目的升级并预留充分条件。



综合体的TOD模式仍然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的密切联系不但可以激发项目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减少汽车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解决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



这需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将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筑进行整合,设计地下连接通道,地上连廊,在整个综合体当中形成四通八达的步行交通体系,不但提高项目各部分功能之间的通达性,而且进一步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建筑空间,形成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体验,建立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社群。



2. 与文化共生需要关注文化艺术科技对综合体开发的积极影响,打造项目属地文化的可识别性,构建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

每个城市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性,历史的,文化的,城市规划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之间的差别有的时候是非常明显的,这些特性是形成城市综合体规划的可识别性的要素,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创造出综合体项目的属地化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与城市的文脉相融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使得城市本土个性变得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对其加以保护和发展。



在面对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和生动的城市文脉的项目场地条件时,我们的选择不再是仅仅用单纯现代主义的手法去诠释大体量商业中心的气势恢弘,而是最大限度的避免现代主义手法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对立,避免在街区尺度上形成生硬的冲突和强烈的反差,通过小体量、近人尺度的街巷式商业空间与历史文化、城市文脉形成和谐共生,较好地保持街区风貌的连续性,以现代时尚的材料和工艺展现具有历史感的空间和建筑形式,在历史与现代的对比中形成流畅的城市空间和独特的建筑形象。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城市的活力、商业综合体的魅力需要通过文化艺术娱乐设施得以实现,这些设施可以在规划阶段与购物中心、酒店、甚至写字楼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满足不同人们需求的可以互动的空间,赋予这样的空间多重功能,不断拉动人流的聚集、混合、交流,最大限度的提高综合体的商业综合体的人气和活力,同时形成广泛吸引各类人群的特性,使城市综合体在满足人们物质基本需求的同时,成为促进城市文化艺术活动和交流的平台。



案例:

成都远洋太古里

街区商业通过对川西传统建筑元素、符号以及空间布局的抽象及概括设计,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传承与联系。



颐堤港二期

借力798艺术区的区域功能定位和整体艺术氛围,将形式、内容放大并提升,打造北京地区最为重要,影响力最高、吸引面最广的文化艺术集聚地,助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四、结论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好的城市综合体设计可以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面对加剧的城市人口膨胀压力,未来中国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环境、交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断融合诸如公园、剧场、博物馆、艺术中心、书店、停车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使之成为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健康发展的城市文化活动的载体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



——————  远洋设计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