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第四部之缅甸泥淖(五)

 大小熊猫哥 2017-11-18

      通过德钦弥亚铃木了解到,德钦党的主要负责人昂山和拉绵正在试图寻求中国的帮助,他们已经于1940年8月带着缅甸共产党的介绍信去往中国厦门的鼓浪屿,试图与中共取得联系前往重庆,却未能如愿。花光了盘缠的昂山只得寄居在厦门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得此消息后,铃木立即从曼谷向台湾和厦门的同行发出电报,请他们务必尽快找到昂山。之后一名日本间谍带着昂山的照片和确定昂山身分的其他证件,找到了在小渔村里身患痢疾、情绪低落的昂山。昂山表示愿意与日本人合作。1940年11月,在台湾作了短暂停留之后,昂山和拉棉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在东京机场迎接昂山的正是南机关的负责人铃木大佐。有着共同目标的昂山与铃木一拍即合,双方共同商讨了“联日反英”计划。随后昂山在日本的帮助下于1941年3月3日乘一艘日本邮轮秘密潜回仰光,与缅甸其他民族主义领导人协商,最终同日本人达成以下协定:
      一、凡愿意接受日本援助的各民族主义政党合并为一个统一秘密组织——人民革命党;
      二、人民革命党将建立缅甸独立军,在全国各地区组织武装起义,日本政府将保证供应“独立军”及国内起义部队一切物资和武器;
      三、日本政府承认缅甸独立;
      四、日军将在战争时期保卫缅甸;
      五、日本将为人民革命党提供总额2亿缅元的“重建缅甸基金”;
      六、缅甸给予日本贸易优惠待遇,并将缅甸公路的控制权移交日本。
  由此一来,日本在缅甸人眼里反而成了解放他们、反抗英国残暴统治的“正义之师”。协议签订之后,在缅甸革命党人的宣传下,日本人的“正义行为”很快传遍了整个缅甸。那些缅甸民众认知水平较低,加上对英国人刻骨的仇恨,病急乱投医的缅甸人真就把日军当成了“救世主”。
      在日本资助下,1941年3月底,昂山带领29名缅甸青年前往日本,之后辗转来到了日军占领的海南岛、台湾等地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以昂山为首的这些人后来被称为“缅甸独立三十勇士”。因为起初决定这些人潜回缅甸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武装起义,所以“南机关”对他们的军事训练极为严格。为保守秘密,随后在海南岛崖县进行的训练对外称为“农民训练所”。据昂山后来回忆说:“要不是在海岛上封闭训练的话,恐怕早就会逃走了。”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铃木当然不会忘记利用他们的反英情绪向这些年轻人灌输亲日理念。他对这些人说:“缅甸老百姓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痛苦生活了一百多年,现在到了清算白种人的时候了!日本与缅甸同种同族,共存共荣。大日本帝国决不容许白种人继续统治缅甸,一定要还给你们一个独立的缅甸!亚洲是亚洲人的,让英国佬、美国佬、法国佬统统滚出去!”
      起初日本只是想策动缅甸独立以控制滇缅公路以切断中国的补给线,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大本营为进一步打击英美军事力量并抢夺缅甸丰富的石油、大米、钨等战略资源,决定发起缅甸战役。为配合日军作战,昂山一帮人在铃木的带领下,悬挂起象征缅甸独立的孔雀旗从泰国向国内进发,在各地组建起独立义勇军,势力遍及全国各地。战争之初越过泰缅边境时这支队伍仅有190人,到进入毛淡棉时已激增至5000人。据日本随军记者小俣行男后来回忆说:“到农村去的义勇军做一番讲演后振臂一呼,立刻有不少青年当场加入义勇军。”“赶走万恶的英国人,缅甸独立的时候到了!日军是援助缅甸独立的!”这种宣传在缅甸人中一传十,十传百。缅甸到处都在高喊“独巴马”(意思为缅甸是缅甸人的缅甸)。这对于饱受英国、印度欺凌的缅甸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由于缅甸独立义勇军无孔不入的宣传活动,日军所到之处,当地民众无不箪食壶浆迎接日军,使得这里完全成了日军的主场。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一路攻到仰光,期间从未发生过一次通信线路中断的事。
      可以说缅甸战争初期当地人对日军的欢迎确实出于真心。独立义勇军虽然名字好听,但由于缺乏训练打起仗来义则义矣却一点都不勇。但他们会积极为日军带路,收集英军、中国远征军的情报,进入乡村为日军筹集粮食补给,一些人甚至潜入英军阵地偷来枪支参加义勇军,“举凡有关侦察、情报、宣传、架桥、行军、补给与扰乱后方等等军务,他们起到的作用远胜于日军”。当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进攻仰光被宽达千余米的锡当河所阻,山炮和速射炮运不过去,日军工兵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架桥材料时,那些当地人就代为架起当地特有的筏桥。用日军的话就是,“简单实用,完全符合日军进军需要”。
      除了独立义勇军的宣传和缅甸人对英军的痛恨之外,日军之所以能够得到缅甸人的支持,还在于他们入缅初期非常注意军纪和宣传。日军所到之处,会马上张贴所谓的安民告示。据记者小俣行男回忆:我去仰光市内转了转,防波堤上贴着日军的大布告。布告上写着“驻缅甸的日军行动受世界之注目,军规必须严正——军司令官”。这种告示用多种语言写出,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看得懂。日军还充分利用了缅甸的民间传说。和爪哇岛的印尼人类似,在当地民众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当缅甸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从东方出现了骑着白马的‘博莫乔’将军前来拯救缅甸”。根据这一传说,指挥独立义勇军的铃木大佐就故意骑着白马四处招摇撞骗,并自称“博莫乔”。骑白马的“博莫乔”每经过一个村落,那些村民常常虔诚地合掌致意,满怀喜悦地流下激动的眼泪。日军攻克仰光后,铃木仍骑着白马以“博莫乔”的名义现身,赢得了民众的满堂喝彩。
      日军还佯装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作为佛教国家,僧侣是社会的领导阶层,安抚僧侣对赢得民心来说至关重要。日军各部队情报官每攻下一座城镇都必先拜访僧院,将日本的战争目的向那些在民众中享有较高声望的僧侣详细解释,竭诚恳求他们的理解和协助。在战斗中,日军竭力避免毁坏被缅甸人视为灵魂庇护地的宝塔。这些都为他们在民众心目中赢得了不少的印象分。
      狐狸总会露出马脚,魔鬼最终也必将露出狰狞,因为日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仁义之师”。对于战争中出现的意外行为,日军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危机公关活动。据小俣行男回忆,占领缅甸之初不知是谁用刀把宝塔中的金佛砍下来一大块,大概是想看看佛像是不是纯金的,也许在清楚是在铸件上涂上金泥制成后便放弃了。市民们发现佛塔中那尊早晚两次必去顶礼膜拜的佛像被砍坏后非常愤怒。随后跟进的日军部队得知此事后立即公开向缅甸人道歉,并将脏水泼在别人头上:“先头开来的并不是真正的日军,而是在朝鲜和中国满洲募集的部队。真正的日军都是佛教徒,他们遵守佛教教规,非常爱护佛塔。”这些手段还真骗住了本来就孤陋寡闻的缅甸人。加上自己强烈的独立愿望,那些缅甸人也就心甘情愿地供日军驱使。
      缅甸人痛恨英国人的这种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带到后来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身上。缅甸人认为,大老远跑来的中国人是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帮凶,他们入缅作战是维护英国殖民统治的不义之举。因此远征军所到之处,很难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这也为远征军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太平洋战争》第四部之缅甸泥淖(五)
缅甸人在接受日军的军事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