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意的石头

 思植木 2017-11-18


每一块石头都是万物和谐自在的产物。

千万年的岁月中,

它们平和地接纳一切风雷地火,

又在安静的岁月里与山水风月淡然栖息。

它象征着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

彻底达观、轻松、愉悦,

如禅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如果人也有这样的心境和自在,

生活便恰如

“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



从意境上看,

禅意石的简约和拙朴符合禅宗

“奇特返于平常,至味回归淡泊”的精神追求。

禅意石的雄浑见于平常之中,

宁静生于淡泊之时。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苏轼《送参寥师》诗句)



在观赏者的直觉意象中,

宇宙万物均有可能凭借

禅意石的静和空得到原真的呈显,

从而使观赏者进入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忘我境界。

“明心见性之时,则不复追逐外境,

而回归精神故里,得大休歇,大自在。”


 

 “石”在日本有宗教象征意义。

日本人视“石”为神祭拜。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

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

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

 


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

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

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

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而在600年前,

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

汲取到更多的养分,

遵循画中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表现手法,

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日本艺术讲究精致,

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

知道这一点,

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

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



在这样的庭院中,

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

只有白沙与石头的各种组合,



 “沙”在禅宗修行者的眼里是圣洁的,

在庭院中最佳的色彩为浅灰色和浅灰白色。

经过耙出纹理,

可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

直线条可喻为静水,

小波纹可喻为轻缓溪流,

大波纹可喻为急流。

人们利用他做出了流水的不同造型,

创造出无水庭园枯溪的造型美。

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海、岛屿,

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



京都龙安寺中的庭院布景

是日本枯山水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15块大小各异的假山分布在白砂之上,

被理解成大海上的岩岛,

也有人将之解读为在海上翻腾的蛟龙。

据说15块石头位置巧妙,

无论从庭院的哪一个角度观赏,

都不能一次将它们尽收眼底。


京都龙安寺

 

日式园林的理石手法

基于五个基本的石头形状

达到了一种很好的艺术效果,

石头的设计直接组合、

适当埋藏、或者定位设计。

有时还用到更小的石子和这些基本石头搭配,

设计出更和谐的组合石景。


 

技术娴熟的造园师可以将

这些石头看做成设计的一个元素,

并能够发现石头间的组合搭配关系,

设计出平衡效果的作品。

而岩石的选择及配置自然

在枯山水庭园中有特殊重要性。

 


岩石则采用常用的花岗岩、

片磨岩等有个性的石种,

还有浅色系的沉淀性岩石,

如石灰岩或火山岩等。

岩石的设计布局要经过反复推敲,

一般设置多为单数,

三五块岩石为一组,

注重大小搭配,

造型生动而富有整体韵律感。

由于石块呈不规则状,

铺设时要加强石块之间的呼应与协调,

而与整个环境取得一致。

 


中国人在庭院里置选石头,

以北宋最为讲究,

石头不但表现了天然,

而且显示了天然的力量。

民居式的建筑,

也算是对自然破坏最小的建筑。

实际上在农业社会,

民居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中国的艺术风格传到了日本,

日本也喜欢在园林和庭院中摆放石头。


 

日本可能是缺少太湖石,

或是缺少中国的被水严重侵蚀的石灰岩,

所以他们的石头没有孔窍,

也没有植物在石头上生长,

他们的石头大都是光溜溜,

但是有曲线。

比如L形、M形、圆柱形、O形和龟背形。

M形的叫作马鞍石。

 


这些石头的主要作用,

是和园林的其他的因素配合。

比如和房子和草地树木配合。

这些石头,也都是选自天然,

其作用也是在庭院中模仿自然景色。

 


禅石的美

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禅石的美

离不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离不开安定平衡,和谐自然

离不开简朴流畅,寂静对称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在认识与认知中解读禅石

也是一种认识、认知

再认识、再认知的悟道过程



 注:来源微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