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三年级的数学题,把你的脑壳绕昏

 黄沙留梦 2017-11-18

小学生的家长们,应该都遇到过一种绕到脑壳昏的数学题。

二三年级的数学题,把你的脑壳绕昏

这种题目,一般至少有两个未知数,只知道未知数之间的和、差、或者倍数关系。虽然用方程来算挺简单的,可以要给没学过方程的小孩,用算术的方法讲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偏偏这样的题目,在二、三年级最常出现,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的。

我习惯把这种题目叫做数量关系分析题。因为不管题面写的是男生女生、苹果西瓜、还是小明小红,全都是泡沫,换成其他,对解题完全没有影响,只有其中的数量关系是必要的。但是为了方便,还是按照普遍的说法,把它们叫做和差倍问题

二三年级的数学题,把你的脑壳绕昏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和差倍问题最大特点就是绕。那么,这种题目为什么这么绕呢?

最基础的和差倍问题,只有和、差两种关系:

【例题一】一年级一班有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求男生的人数

绕一次之后,变成:

【例题二】一年级一班共有55名学生,男生比女生多15人,求男生的人数

做做这样的题目,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小孩理解和掌握多、少、和、差的概念,很有用处。

二三年级的数学题,把你的脑壳绕昏

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或者三年级,学过倍的概念之后,再把倍数关系加进来。

只有一个未知量,直接就能计算的题目是这样的:

【例题三】一年级一班有女生20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求男生的人数

绕一次,加入和或者差的关系,变成最标准的和差倍问题,一和一倍或者一差一倍:

【例题三】一年级一班共有60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2倍,求男生的人数

【例题四】一年级一班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男生比女生多20人,求男生的人数

再绕一次,可以变成:

【例题五】一年级一班共有63人,男生人数比女生的2倍还多3人,求男生的人数

课堂里讲的和差倍问题,到这种难度也就差不多了。可如果继续绕下去呢?

大体来说,有四种方法:

1、改变数量关系类型

【例题六】拍卖行卖出了两件艺术品,第一件的拍卖价格比第二件的3倍多3万元,而第二件的拍卖价格比第一件的3倍少73万元。请问:这两件艺术品一共卖了多少万元?

这道题就不是一和一倍或者一差一倍的关系,而都是倍数关系。

2、增加未知量个数

【例题七】黑、白棋子总共62枚,把它们分成3堆:在第一堆中,黑子数量正好是白子的2倍;在第二堆中,黑子数量则是白子的3倍;在第三堆中,黑子数量是白子的4倍。如果第二堆白是第一堆白子的2倍,第三堆黑子是第二堆总数的2倍,那么第三堆有几枚白子?几枚黑子?

这道题里,未知量就增加到了6个之多。

3、改变题面叙述,隐藏数量关系

【例题八】有50名学生参加联欢会,第一名到会的女生同全部男生握过手,第二名到会的女生只差1名男生没握过手,第三名到会的女生只差2名男生没握过手,依次类推,最后一名到会的女生同7名男生握过手。问:这些学生中有多少名男生?

题目的意思其实是,男生人数比女生多6人,明白这点,解题就很简单了。

4、转换思考角度

【例题九】有两根粗细不同但长度相同的蜡烛,把它们同时点燃,1小时后细蜡烛缩短了15厘米,而粗蜡烛只缩短了3厘米,此时粗蜡烛长度正好是细蜡烛的3倍。请问:粗蜡烛还能燃烧多久?

题面中讲的是两支蜡烛分别烧掉了15厘米和3厘米,解题者应转而思考剩下的长度,将这一已知条件转化成剩下的长度的差。

可以看出,和差倍问题是由最简单的题目,绕一次又一次,逐渐加难度。我们在解题时,就可以用剥洋葱的方法,一层一层把它拆开。下面几期,我们就按和差倍问题的几种变化,来讲讲怎样剥这颗“洋葱”。这种方法就叫探索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