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蝈蝈点药

 bg1bgb 2017-11-18
蝈蝈膀的叫声可以通过人工丫站药来改善,这是喂养鸣虫中一项古老传统的技术,也是欣赏鸣虫中的一种艺术。红色的点药是朱砂,绿色的是铜渣,其点药技术与点油葫芦、点蛐蛐的基本上相同。蝈蝈膀上点药的轻重、大小与位置是都很有讲究,可以根据蝈蝈的类型、大小、形状、厚薄来具体决定,酌情下药。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种:

1、把药点在膀根,左上膀红点弧形沟摩擦脉的后方,膀侧膀沟的里边;右下膀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上,即右膀鼓腹(镜片)与膀根中间的翅脉膀筋上,靠近镜片边缘的上方的背面,右膀下边为暗药。

2、药点在左右膀背区与侧区之间的左右两边纵向平行的两个膀沟中间,左右膀均为明药。

3、药点在左上膀背区后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在左上膀两个弧形膀沟中间最凸起的翅脉上为明药;左下膀药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即右膀鼓腹(镜片)边缘下侧向的翅脉筋上的背面,右膀的下方为暗药。

点膀下暗药时要用特制的支子把蝈蝈的双膀都支起来,从膀下伸进点药。  

“全效”配方:松香、松脂、黄铜末、蜡、朱砂

比例:  1:1:0.5:0.5:0.5

我的熬制方法将“整块松香”在“印泥”上来回滚动使其变成红色然后把松香、松脂、蜡一块放到小铁片上下方点蜡烛加热,遇热开始融化随即均匀撒入黄铜末稍是搅拌后停止加热,待冷切后药即凝固铲下碾碎装瓶待用。

注:黄铜末--找黄铜制品用钢锉磨成粉末。

因我有现成的“印泥”所以就没有单配朱砂,如没有印泥就到药店买点朱砂与前料混合。

点药方法步骤:拿虫,左手垫一块小手巾,虫爬其上,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在手巾下托住虫,食指按虫颈大拇指按肚背防挣脱。右手拿一根长6.6厘米缝衣针(磨去针尖)在烛火上加热待针稍热后沾已制好的药末,药遇热即溶黏附在针尖,在将针加热后迅速点在膀上,这是“盖药”。随后点“底药”左手向下转即头朝下,亮出更多蝈蝈底膀背面,针加热沾药在加热把针伸进点在底膀背面某一处点药操作完成

注:点药应在蝈蝈进入旺叫期时才可点,另无需冻虫可以随时点。  

只要稍加练习人人都可以点,但最难的是对虫的了解,点一只蝈蝈前应从它的身体膀型本叫膀力情况来判断用药的多少和点的位置。点药时用药最好不要过多尤其“底药”点后听听虫叫怎样,如膀力尚可在原点药处旁或其他位置在点小药一处已达到最好效果这叫“甩药”,点后晒太阳增加膀力,平时应经常仔细观察研究每一只蝈蝈,经过充分的了解才能点好。

在罗嗦两句在蝈蝈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点出“顸”来,点药蝈蝈应使用"棒子葫芦". 

个人以为铜渣(粉)是不可缺的。

松脂是直接从松树上获取的,提炼完挥发性的松节油后就是松香。



BG1BGB免责声明

图文来自网络,本人对文中观点不持立场,对文章观点不负责任。
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