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他们之间的关系,那还得先从它们各自的作用说起,虽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控制照片的曝光程度“也就是亮度”,但是在这个共同点之外,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分工。 比如光圈,光圈的档位设计是相邻的两档,透光孔的面积相差一倍, 底片上形成的影像的亮度相差一倍,维持相同曝光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差一倍。光圈在参数上表示出来就是f值。光圈f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光通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再说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首先解决的是曝光量。在拍摄时,成像面上受光越强,留下的影像越明亮。光的强度一般也和曝光时间成正比,就是说可以将长时间的弱光记录成强光。因此,在环境比较昏暗时,快门速度降低,拍出来的画面就比较明亮。意思就是快门和关闭时间 间隔得越久,收集到的环境光线越多,画面就越亮。反之则越暗! 快门速度还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拍摄时 快门速度如果偏低,拍摄对象的移动或者抖动就会被记录下来,导致图像模糊。 最后来说感光度,感光度的简称是ISO,作为相机术语,它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ISO是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以前胶片的感光度被称为ISO感光度,有ISO 100、ISO 400等种类。现在数码相机的ISO感光度也是一个意思,是CMOS图像感应器对光线的敏感度,也由ISO的数值表示。ISO的数值变大,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就会提高,也就是说在同等曝光时间下,使用更高ISO能得到更亮的画面!
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组合它们三个的参数,以用来拍摄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画面!根据不同环境,不同的拍摄目的、随机应变 及时调整。
如果是初学者,建议先调到m档,同样的拍摄环境,每一个参数挨着试一遍,很快就能搞懂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它们其实就是互相补偿的关系,根据自己的拍摄需要,首先保证哪些东西、然后牺牲掉哪些东西!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速删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