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起兵创办吴氏企业,一时间南方数省烽烟滚滚,都成为他的分公司。然而,无论是西南,还是东南,距离北京都很远,难给小皇帝康熙迎头一棒,于是吴三桂瞄向西北大地,选中一人作为自己西北分公司的总经理。这个人,就是陕西提督王辅臣。 王辅臣不仅长得像吕布,连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也很像。他是吴三桂的老部下,两人关系很铁,加上当时的陕西经略仗着自己是满洲贵族出身,竭尽所能地压制汉臣,给王辅臣造三寸金莲穿,让老王十分窝火。 于是,吴三桂派人带封鸡毛信,快马加鞭送给王辅臣道:爷们儿,跟我干,别受那龟孙子窝囊气了!王辅臣立刻开始私下联络,组织兵力,开始兵变。对那个不待见自己的陕西经略更是毫不客气,鸟枪一指,直接把他的脑袋打成个烂西瓜。王辅臣指挥部队由陕入甘,和汉中的吴三桂军队相互呼应,扬言要“将断关山道”,威胁朝廷。 康熙知道后,急得火疖子猛蹿:谁能够切断王辅臣和吴三桂的联系,并顺利拿下戎马半生的猛将王辅臣?他坐在宫中挠着后脑勺,挠得头发尸横遍野,终于想出一个绝妙法子。 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在此之前因为向皇帝送上了吴三桂招降父亲的书信,被封为太仆卿。在京城上班,拿着铁饭碗,领着闲工资,小日子过得蛮潇洒。突然听到老爸造反,王吉贞吓得险些尿了裤子。百官对王辅臣造反也正束手无策,回头看到王吉贞,终于捡到个软柿子,一时群情激奋,纷纷上书大骂王辅臣,同时慷慨激昂地建议,把他丫的小王灭了,以绝后患。 康熙摇着头连说“No”,还下发文件,让小王进宫一叙。王吉贞接到文件,吓得浑身乱颤,以为小命不保。谁知进了宫,康熙却和蔼一笑,让他坐下,并安慰他:“你莫惊慌,你父反叛,你在京师,必无往来,否则,你早已悄悄跑回去了。” 王继贞听了,稍微放了点心。康熙看他平静下来,很是体贴地说:我知道你父亲对朝廷非常忠贞,造反这事肯定不是他干的,肯定是经略没协调好关系,而平凉兵变不过是裹胁你父亲,“不得不从耳”。王吉贞听这口气,好像是在为自己老爸开脱,忙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 接着,康熙叹口气,开始对自己的用人不当进行了自我批评,并对王辅臣的勇猛和战功,给予了极大表扬,最后告诉小王,你老爸被逼无奈才上了梁山,这和吴三桂那老小子造反不是一个性质,如果他能够认识错误,写出深刻的书面检讨,我可以给他颁布赦免令! 大概看小王有点不信,康熙又亲切地笑着,贴心贴肺地当面写了道赦免令,交给小王:你老爸没有罪过,杀经略“罪在众人”,只要你老爸“竭力约众破贼立功,朕赦众罪,不食言也”。 王吉贞欢喜地接过赦免令,当天就快马加鞭,赶往老爸驻扎的平凉。 此时,朝廷大臣们都把胡须翘得和山羊胡子有得一拼,嘴里没说,心里却在骂:我的康熙爷啊,你这是要干啥!你小子太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你把那个小王八蛋留在手里,王辅臣即便想胡来,也会投鼠忌器,现在好了,什么也没有了! 康熙虽然年纪不大,却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知道朝臣们是怎么想的,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他解释道:“王吉贞在我们手中时,王辅臣说反就反了,可见扣下王吉贞,对那个冷血的父亲根本没有投鼠忌器的作用;放了他,可能更有用些。” 然而,王吉贞回去后,却如石沉大海,一点儿消息也没了。 康熙笑笑,把这事先放到一边。当时叛军正处于上风,王辅臣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哪儿能说降就降呢。很快,康熙派出名将图海,统领十数万大军,“明赏罚,申约束”,围住平凉。他又派军队将汉中叛军打退,断掉王辅臣一只臂膀,使其失去与吴三桂的直接联系。 王辅臣的大军被图海团团围住,康熙又派人调去火炮,对着平凉城一顿乱轰。城中的王辅臣只知道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冷兵器作战,什么时候见过这么高端的武器,一时间胆战心惊,汗流浃背。 康熙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把平凉城里的人吓得够呛了,于是马上派人让图海停止进攻,并派使者进城传话:“将军固守孤城,身处绝地,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王辅臣脖子再硬,这会儿也软塌塌低下了头。不过,他内心深处仍不愿举起白旗。这倒不是他对造反事业有多忠贞,而是不清楚一旦投降,自己会不会被拉去砍掉吃饭的家伙。康熙对他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又让使者捎去话:“如能归诚,既往不咎。否则,城池一破,玉石俱焚。” 这时,康熙安排好的那颗棋子发挥了效用—王吉贞拿出那道赦免令,极力劝说老爸,趁着条件不错,赶快投降。 外无援军,内无粮饷,被清军占住城外高山,居高临下,一管管炮口对着城内,无奈之下,王辅臣竖起白旗,同意投降。 他的归降斩断了吴三桂的一只胳膊,使朝廷免除了来自西北的威胁,又可以凭借西北的地理优势向东攻击吴三桂;直接收编的王辅臣麾下十多万士兵,又使朝廷力量徒增;最主要的是,王辅臣的投降起了表率作用,对瓦解吴三桂的军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心怀二志的吴家军纷纷举旗归顺,吴三桂失败,已成定局。 康熙此次招降王辅臣,纯用攻心术:先放回其子,让其感恩,也为日后劝降做了铺垫;再以兵力对其进行打击,毕竟作为一员猛将,王辅臣不被打痛,一日不怕,他就一日不降;在优势兵力的压迫下,再派出使者劝降,保其降后无事,同时指出不降的后果,这样一打一揉再给一颗糖,王辅臣果然归降了。 枪炮震天有时抵不上互相磋商。瞄准对方心理,对症下药,适当让步,保证对方利益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坐在谈判桌上,康熙就削平了西北叛乱。这比后世某些霸权国家凭借国力乱抡大棒子的手段要高明多了。
|
|
来自: jqjb2vl0ybntdo > 《历史人物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