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剩下的进口大片不多了,珍惜这部

 昵称21399464 2017-11-19



小万知道这样一个趣事儿,当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接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对话:


女王:“我非常喜欢你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但是我不太记得里面的凶手是谁了,你能告诉我吗?”


阿加莎:“陛下,其实我也不记得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凭借其环环相扣的情节,近乎完美的谋杀,俘获了一大批推理小说迷。



而根据其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说几乎就没有失败过。



尤其是1974年阿尔伯特·芬尼主演的电影版


在诡秘的音乐中,打造出封闭车厢的压迫感,烘托出悬疑紧张的氛围。



加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这部电影成为阿加莎改编作品中的经典。


这种小场景下的电影,不仅剧本经得起推敲,演员的演技也是各个炸裂



今天的《小万说电影》也给大家全面解析那些靠演技取胜的小场景电影。


在特效大片横行的今天,能有一部这样的作品实属不易。


而就在今天,《东方快车谋杀案》同步北美上映。


由善演莎翁戏剧的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汇集了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米歇尔·菲佛、朱迪·丹奇、威廉·达福、黛茜·雷德利、奥莉薇娅·柯尔曼、乔什·盖德等豪华阵容。



12人联合谋杀一个罪大恶极之人。


小伙伴们终于能够在大银幕上领教阿加莎笔下最扑朔迷离的惊天大案



不过,为了让大家在电影院可以更好地享受这部电影,小万先带大家来做功课,一些观影前必看的无剧透细节介绍即刻奉上。




耶路撒冷盗宝案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安排了一场耶路撒冷圣庭盗宝案。


众人聚集在哭墙之前,等待大侦探波洛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盗窃犯。



这一段其实是导演的原创剧情,剧组在马耳他(南欧微型国家)成功还原耶路撒冷这座“三教圣城”以及哭墙等相关场景。




宏伟开阔又明媚的场景,也与之后大雪带来的一系列黑暗狭窄的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侦探波洛在这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仰的争端



而这里也暗示了波洛对于发生在东方快车上的案件最后所做出的决定与自己的信仰的冲突。




东方快车



东方快车是整个故事最重要的场景,这列享誉世界的洲际列车。


在其营运的整整94年间,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而他本身就代表着经典与奢华



作家和作曲家以它为素材创作了6部电影,19本小说,和一首歌曲。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东方快车从伊斯坦布尔车站发车,行至前南斯拉夫的第拿克阿尔卑斯山时,因遭遇雪崩而滞留期间



剧组为了完整呈现当年东方快车盛况,不惜重金重新搭建了一列完全可以实际开动并快速移动的东方快车


一节节精美的车厢中由顶级餐车,专设观光车厢,钢琴酒吧构成。



餐具的摆放也考究到极致,从每一副餐具的摆放位置,餐巾的折叠,到灯光的明暗都有着严格规定。


颇有《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感觉


正是这样的场景,让演员们更能融入到故事当中,演戏的时候更加投入。




波洛的大胡子



当你看到波洛的第一眼时,千万不要被他的大胡子吓到,这可是全英国最考究的胡子



阿加莎在书里就反复描述他的胡子“考究,巨大”


据说对于1974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她最不满意的就是波洛的胡子。



因为对于她来说,那捋胡子实在是太小了。


而波洛的胡子对于他的人物塑造也是至关重要,面具一样大的胡子其实是对波洛洞察一切的睿智的一个掩饰。


胡子是本体了


剧组甚至花了两个月设计这个是普通的两倍的胡子。




《双城记》



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大侦探波洛从乘上东方快车到案发之前,有一本书是不离手的。


它就是《A Tale Of Two Cities》,即为狄更斯的《双城记》。



《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


侦探波洛是比利时人,而比利时人说法语,同时生活习性与法国人相同。


所以,在小说中,波洛经常被误认为是法国人


而这列东方快车上的乘客,他们的目的地也都是英国伦敦。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狄更斯透过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仇旧冲突,传达“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爱”的主旨。




赫伯德夫人最后的话也印证这个主旨,最终即使成功为女儿复仇,但她依旧表示:“我早已经随黛西死去了。”




最后的“审判”



对于经典作品的再度翻拍,相信大家和小万一样,都更期待新作能够拍出什么样的新意。


相较于其他几个版本中将场景锁定在列车车厢之中,这一次肯尼思·布拉纳在致敬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导演也是萌萌哒!


将列车营造的压抑氛围,扩大了整个环境。


书里因大雪滞留的列车,在电影里就多了一些惊险元素



它最后停在了一座岌岌可危的铁道高架桥上,老旧的高架桥桥梁年久失修,都会发出吱嘎断裂的声音。


没有人会想在这个地方逗留,但在这里谁都插翅难飞



而波洛对于嫌疑人盘问也从车厢内延续到车厢外。  

      


尤其是最后的“审判”,12个人坐在山洞中,神色各异,不禁让小万联想到名画《最后的晚餐》



波洛的一番推理分析仿佛正是在寻找12人中“背叛耶稣的犹大”。


他最后的那段悲天悯人的话大概也是《圣经》中,耶稣关于宽恕的精神的传递了。




彩蛋



电影的最后,波洛带着藏在心中的秘密结束了这一段充满着悲哀的东方快车之旅。


这时车站来接他的人,告诉他在埃及又出现了一件惨绝人寰的杀人案。



这里的杀人案其实指的是阿加莎另外一部以波洛为主角的推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


或许导演留下这么一个彩蛋,是有要继续拍下去的意思?


不过,这部小说也已经两次被搬上大银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



《东方快车谋杀案》成为经典的原因,不只是其情节的玄妙与扣人心弦,更有其对法理与人情之间界限的探究


一开始,坚信黑与白之间没有灰色地带的侦探波洛,最终作出了连他都可能没有想到的选择。


在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也更多的描绘了波洛的心路历程




而其实在与传道女的谈话中被她说自己的神是假的,无用的时候,波罗的信仰就动摇了



当一个人所信奉的事物被动摇的时候,他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


而对于我们来说,在这个冬日里能在电影院看一场最完美的谋杀片,才是最大的满足,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