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树 | 抗战,那些无名的,永恒的女神

 龙叔文馆 2017-11-19


最近,在研究中国远征军“野人山”撤退时,看到很多当时远征军女战士资料,继而,看到了更多的抗战女战士照片。


照片里,她们大多无名,年轻而纯真。记得和知道她们的人并不多,她们为岁月模糊和淡去的样子,往往无声无息,散落在我们不经意的记忆的角落。


中国的人,最亏欠的,恰好是历史。千万无名的她们,又恰好封存在历史的深处。


1938年,从军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的女学生,在校园与家国毁于炮火后,她们选择了从军。


如今,人们与我,往往热衷于在赚钱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功的富豪、明星,继而,更热衷于把自己投身于热火朝天的赚钱的事业中,以全部的热忱和生命。


随后,再于来路上,慢慢把自己丢失,不知道昨天,不在意明天。至于今天,尚在计划为吃好三顿饭,而理直气壮厮混于路上。


酒足饭饱之余,未免愧疚。


于是,目睹一张张模糊、发黄的照片那些曾经鲜活的青春少女们,总觉得应该写一些字,再传播一下我看到的她们,以及对她们的仰视。


或者,当我们总算吃好,吃饱了三顿饭后,也许可以抽出片刻时间,去念想她们,去感恩她们。然后,我们可以安慰睡觉,做一个梦。


其实,写也好,读也罢,一点也不耽误第二天继续投入热火朝天的赚钱的事业。


训练中的女子救护队。


八年抗战,的确有千千万万的无名的女子,义无反顾走向战场。


不仅中国远征军有着为数不少的女兵,抗战爆发早期,在徐州会战,在长沙会战,在豫南会战,在整个抗战八年,为数不详,但是肯定非常众多的青春洋溢的女生,为国为家人,走向战场,和日军搏杀。


可惜,她们绝大多数,都是小人物。无声无息殉国,逆来顺受隐市,现在追溯,历史记载资料尤其少得可怜。


和孩子兵走向抗日战场一样,那些参加抗战的中国年轻的女子们同样是抗战史上,最凄美,最壮烈的忘却。


淞沪会战国军女兵。稚嫩的微笑,纯真的笑靥,戎装女生书写了本不该为人们漠视的传奇。


近年来,一些良心媒体人热心走访,寻找、收集到不少的关于支离破碎的资料、照片。这些活生生的故事与女主角,被封存在历史最荒凉的彼岸。


烟波缥缈,望去的视线,比如大洋起落的孤鸟。


早期民国有少量的女兵。她们多从事电讯、医护等后勤工作。七七事变和淞沪事变后,中日战事扩大,北方城市和江南城市很多逃避战乱的女子,开始进入军队战地救护队。


1941年,陕西,一战区某女子救护训练队。她们默默无闻,她们都是女神!


这些平素胆小、害羞的女孩子在简单医护学习后,随即分入军队一线的战地救护队。


这也意味着,她们将和电影《血战钢锯岭》里,那位美军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一样,迎面枪林弹雨。


在抗战很长阶段,中国军队的战地救护很多时候是女性担负。抗战爆发到1940年初,中国军队战斗人员损失高达近150万人。


这个数据,固然是日本工业化国情与中国自然农业经济悬殊的结果,也透过这个伤亡数字,了解到数以万计的女子战地救护员奔赴沙场的大概。


王书君老人,当年18岁从军的抗日老战士。


2014年11月,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民间抗战志愿者帮助下,在成都一家养老院找到了当年的抗战女兵,时年95岁的王书君。


王书君参加了1938年的徐州会战,当时,年仅18岁。


台儿庄会战时,王书君被分入第30军池峰城的31师师部医院,成为一名战地护士。该师驻守台儿庄,苦撑日军猛烈进攻,伤亡惨烈。可以想象,王书君当年以青春和血,演绎着是如何的《血战钢锯岭》的剧情。


无名的女战士们。


九死一生,抗战的青春少女,如今已然耄耋老矣。而更多的当年驰骋在抗战疆场上的青春少女,战地之花不幸为家国凋零。


徐州媒体和央视《半边天》栏目采访证实了另外一位女兵的抗战故事。


同样也是在徐州会战,当地乡民接到前线转移下来的伤员,其中一位,“毫无血色的圆脸上还充满孩子般的稚气”。很快,她伤重不治,黯然凋零。


刘守玟牺牲后,她的父母、兄长先后离世。这是她唯一的遗照。


人们后来得知,她叫刘守玟,本是湖南长沙女中的一位在读学生。为抗日救亡,她悄悄离家别校,凭借一腔热血千里迢迢,从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地救护。


她也是一位战地救护员,在一次救护伤员中,不幸中弹。她的青春就此定格在永远美丽的18岁。


一直以来,徐州热心人们或守护、收集她的信息,或往刘守玟故乡联络。媒体报道后,热心人由徐州往长沙传送了大量相关报道,以及翻拍的150张的她的照片。


终于,人们找到了她的故乡。她唯一的哥哥也已经去世。


2005年10月,刘氏家族在刘守玟故乡军刘村,隆重迎灵,至此,刘守玟香消玉殒67年,终于魂归故乡。


抗战八年,究竟有多少曾经父母掌上明珠的刘守玟,不辞而别,纡难家国,不得而知。


国军女战士成建制集合留影。


抗战苦撑最艰难岁月,张治中回忆记载,抗战到了末期,在营士兵生活困苦,营养不良,加之逃亡,兵源匮乏,缺额很大,有一个师战役后仅能编四个连,每连不过3、50人。


虽然,张治中这番感慨有的而发,说的是典型。


但是,抗战八年,中国军人战损高达320万。侧面也说明抗战确实惨烈,远非我们在抗战神剧看到的“一路凯歌”的伪“文艺”。


军统青浦特训班的毕业照。这些女译电员为数不少参加了第一次远征军出征,历尽千辛万苦,后来参加了远征军滇缅大反攻。


于是,更多的女性走向了抗日战场。在情报、电讯、医护、后勤、装备、警卫等等抗战军事单位,当时都泛见年轻的女生们的身影。


此外,在抗战最核心的长江战场,第九战区数次与日军发起大规模会战,除却大量的女子救护队走向战场,更有女子组成战斗分队,舍命冲锋,鏖战日军。


2015年,解放军报报道了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106岁高龄的银金花,即是其中一位抗日女战士。她是否是成建制女子战斗部队其中一位,不详。


报道介绍,她曾经担任战斗班长,扛机枪上阵厮杀,负伤三次。


行持枪礼的女战士。其装备、英姿,在当时的国军战斗部队,也算是不凡。


很难以想象,确实有很多花样年华的女兵,曾经直接参加了战斗。


在旧照片里,有肩扛毛瑟C96军用手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驳壳枪的女战士行持枪军礼的照片。


其英姿飒爽,荷枪实弹,绝非作秀。


这样的照片多多,足以说明抗战有着万千的花木兰、梁红玉。只是,我们终于再也无法知道她们的名字。



无疑,她们堪为抗战历史馈赠后人的永恒的女神!


抗战最艰难岁月,四川三台县,有国立十八中学女生林霖30余名女生请缨抗战。被婉拒后,女生们痛哭质问:爱国无分男女,女子何以不能抗战?!


因为坚决要求从军,这些女生几乎得偿所望,走向了驻印军和驻滇远征军。


滇缅史迪威公路上的女战士。


当时,《妇女共鸣》月刊社举行了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座谈会。与会女性认为女青年响应政府号召从军,参加战地服务和后勤工作,争取了男女平等。


1944年秋,重庆女青年服务总队宣告成立,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逸云女士也报名参加女青年军,受命为女青年军总队长,领少将衔。


首批报名从军女青年391人,也悉数走向了驻印军和驻滇远征军。


抗战成建制的女子军事单位涉及作战、情报、后勤等等方面,是中国战史上空前绝后的女性总动员。女性被战争卷入,是时代的悲剧,然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神们于抗战的贡献,更是时代留下的宝贵的人文财富。


正是这些为我们今天,因为忙碌三顿饭而漠视、淡忘和根本没有记忆的女生们,女神们前仆后继,抗战才得以支撑、熬过最苦难的岁月,继而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女性被战争卷入,是时代的悲剧,然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神们于抗战的贡献,更是时代留下的宝贵的人文财富。


夜深,人静,愿悲壮、凄美的中国无名女性们抗战的历史,能够成为今天,飘过我们眼帘的美丽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