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附子的应用经验

 安歌_ 2017-11-19



功效


味辛、甘,性大热。入心、肾、脾经。用该药的客观临床指征是:大汗厥冷,脉微欲绝;阳虚畏寒,自汗;下元虚寒,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心腹冷痛,脾虚泻利;风寒身痛。附子其性走而不守,有他药难比的回阳救逆之功,亦有温补脾肾,助阳行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之效。故此,附子用量因人因症而异,一般为5-10克;痼疾重证可审度权衡用至15-30g。用量30g以上者,需先煎2小时,以减其毒性。


在应用上:阴虚内热者忌服,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应慎用,以防堕胎。


临床应用


附子为救治元阳衰微,亡阳欲脱,脉微欲绝之要药;同时又为温里散寒,助阳化气,水湿肿满之良药;也是治风寒湿痹,顽麻疼痛之佳品。若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的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回阳救逆;因风寒湿三邪侵入机体而致气血凝滞的风寒湿痹证,当用附子配以相应的药物遂寒燥湿;脾受寒侵所致的脾阳虚、肾阳虚衰导致的生殖功能低下、心阳虚所致心血管病等,一定要使用附子。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子合炙甘草汤加减。药用:制附片30g(先煎2小时),炙甘草15g,太子参30g,麦冬30g,枸杞子20g,丹参30g,大枣20枚,沉香6g(后下)。


肾病综合征: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者。药用:制附片10g,茯苓20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10g,生黄芪34g,地龙30g,仙灵脾15g,仙茅10g,益母草30g,陈皮10g,刘寄奴20g,玉米须30g。


阳虚大汗、休克虚脱:自拟参附姜枣汤。药用:红参20g,制附片20g,干姜15g,大枣15枚。


应用体会


附子一药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明·张景岳把附子、大黄、人参、熟地黄称谓“药中之四维”。临床上对一些久治不愈的奇难杂证,用好附子常常有奇效,山阴名医祝味菊先生,人称“祝附子”一名,足可见应用附子一斑。因此,发挥附子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开发利用,实乃科研之急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