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势牛牛: 指数市盈率的计算方法(1):实战上证50 指数市盈率的计算方法(1):实战上证50 末尾...

 luckyjohn97 2017-11-19

指数市盈率的计算方法(1):实战上证50

末尾附上2017年11月17日精选指数估值表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证指数官网


验证中证官网如何计算指数滚动市盈率。

为什么要计算滚动市盈率?Wind资讯、中证官网和恒生指数官网,甚至标普、MSCI官网都可以查到详细的指数市盈率数据,为什么还要自己计算指数的滚动市盈率?

因为Wind计算指数PE时,不管什么指数,都使用整体加权法;中证官网和恒生官网只发布部分指数的滚动市盈率;其他官网每个季度才发布一次PE数据,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一般来说宽基指数的估值主要采用市盈率PE来衡量。宽基指数的特点是包括的股票数量足够多,至少10只以上;单个成分股权重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30%;权重最大的几个股票累计权重也不能太高,比如5只最大权重股累计权重不能超过60%;成分股要有足够的日均交易总量,比如不低于3亿元;成分股包含的行业种类要多,基本要覆盖各行各业。A股和港股市场中,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深证100、上证380、深证成指、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H股指数、恒生指数、上证红利等都属于宽基指数。

市盈率PE分为很多种,比如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等。股票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分别是: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

通常股票的市盈率采用第二个公式,但是指数的市盈率计算,官网好像用的是第一种公式,这个在后面会说到。

静态市盈率又写为LYR市盈率,PE(LYR)=当前总市值/上一年度净利润

滚动市盈率又写为TTM市盈率,PE(TTM)=当前总市值/最近4个季度净利润总额

动态市盈率分为两种,一种是年化市盈率、一种是预期市盈率:

年化市盈率=当前总市值/当前报告期年化净利润

预期市盈率=当前总市值/当年预测净利润

通常我们提到的动态市盈率一般是指预期市盈率,就是以预测净利润为参考。

滚动市盈率,因为采用的是最近4个季度的净利润总额,相对客观反映了当下市盈率水平,比静态市盈率更能反应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动态市盈率,由于要预测净利润,大家也都知道,预测的东西谁也说不准,因此滚动市盈率比动态市盈率在进行估值比较时更为真实。所以通常对指数进行估值时,采用滚动市盈率指标。

指数市盈率的计算方法,通常就是成分股的市盈率的加权计算,根据不同的加权方法也分为很多种。比如价格加权、整体加权、市值加权、等权重法(调和平均数)、中位数法、算数平均法等;除了上述的各种市值加权法外,还有各种策略加权法,比如股息率加权、ROE加权等。例如上证50采用整体加权法、中证环保采用等权重法、上证红利采用股息率加权法计算指数市盈率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指数,共包含A、B两个成分股,各种加权法的指数市盈率计算方法如下:

A公司:市值P=100,净利润E=20,则PE=5

B公司:市值P=10,净利润E=0.5,则PE=20

那么按整体加权法:

PE=(A市值 B市值)/(A净利润 B净利润)=(100 10)/(20 0.5)=110/20.5=5.37

市值加权法:

PE=A公司PE * A市值/(A市值 B市值) B公司PE * B市值/(A市值 B市值)= 5 * 100/(100 10) 20 * 10/(100 10) = 4.55 1.82 = 6.37

算术平均法:

PE=A公司PE * 50% B公司PE * 50% = 5*50% 20*50% = 12.5

等权重法:

PE=(A市值 B市值*10)/(A净利润 B净利润*10)= (100 10*10)/(20 10*0.5) = 8

虽然市盈率的各种加权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但是具体到实际指数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因素。下面以上证50的滚动市盈率计算方法为例,介绍一下派许加权法的计算过程。

上证50指数官网链接:

http://www./zh-CN/indices/index-detail/000016

派许加权法其实是整体加权法的一个变种,是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的。

上证50指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

其中,调整市值=Σ(股价×调整股本数)。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修正方法参见计算与维护细则。我们这里不研究除数的计算方法,那是计算指数需要用到的;我们只关心调整市值的计算方法,下面计算市盈率要用到的。

上证50指数滚动市盈率计算公式为:

滚动市盈率=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调整收益

其中,调整市值=Σ(股价×调整股本数);调整收益=Σ(每股收益EPS×调整股本数)

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详见中证官网发布的《上证系列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官网链接:http://www./uploads/indices/detail/files/zh_CN/SSEMeth.pdf

调整股本的计算需要用到自由流通量这个概念。为反映市场中实际流通股份的股价变动情况,上证系列指数剔除了上市公司股本中的不流通股份,以及由于战略持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基本不流通股份,剩下的股本称为自由流通股本,也即自由流通量。

自由流通股本=A股总股本-非自由流通股本

上市公司公告明确的限售股份和四类股东(1公司创建者、家族、高级管理者等长期持有的股份、2国有股份、3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份、4员工持股计划)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超过5%的股份,都被视为非自由流通股本。显然非自由流通股本的数据比较难找全,不过幸好Wind资讯里可以直接获取股票的自由流通股本,省去了很多麻烦。

在计算上证系列指数时,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即根据自由流通股本所占A股总股本的比例(即自由流通比例)赋予A股总股本一定的加权比例,以确保计算指数的股本保持相对稳定。

自由流通比例=自由流通股本/A股总股本

调整股本数=A股总股本×加权比例

上证系列指数样本的加权比例按照下表确定:

[上证系列指数分级靠档表]

[分级靠档举例]

上证50成分股数量50个,从官网下载成分股成分列表,官网链接:

http://www./uploads/file/autofile/cons/000016cons.xls

然后稍加编辑整理,将成分股列表导入到万得数据终端,形成一个我的自选股板块。在万得数据终端打开股票数据浏览器,导入我的自选股板块,获得一张表格,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计算市盈率要用到的指标,分别是最新收盘价、最新A股合计、最新自由流通股本、最新每股收益EPS(TTM),提取数据后获得如下一张数据表格(截取11.9.部分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需要计算出自由流通市值、自由流通比例、加权比例、调整股本数、调整市值和调整收益。

自由流通市值=自由流通股本×收盘价

自由流通比例=自由流通股本/A股合计

加权比例=根据分级靠档表,自由流通比例靠档后的对应比例

调整股本数=加权比例×A股合计

调整市值=调整股本数×收盘价

调整收益=每股收益EPS×调整股本数

计算的结果得到如下一张数据表格(截取部分11.9.数据):

注意:表中数据为0,代表删除停牌股、EPS为负值则取0值。

调整市值与官网的指数单张进行比较,前十大权重股调整市值基本一致,说明计算无误。

最后,将所有成分股调整市值求和、调整收益求和,计算所得滚动市盈率为

PE(TTM)=Σ调整市值/Σ调整收益=5,197,4亿/443,9亿=11.71

11月9日中证官网发布的上证50滚动市盈率为11.72,误差极小。

分别验证了从10月31日至11月16日的数据,绝大多数完全吻合,但最后几天有一些误差,可能是有一些尚未考虑到到因素影响所致,暂时还没有发现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验证。实际计算指数市盈率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可能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如果有疏漏或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球友不吝赐教。


末尾附上2017年11月17日精选指数估值表。


以上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