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文章有个习惯,会先把逻辑框架搭建好,然后再填充论证。所以我一般都不会写散文,写散文讲求形散神不散,我写出来一般都是神形聚散。老规矩,文章结构:① 给出“升维打击” 的定义(当然这是我自己定义的) ②举一些例子 ③总结 一,什么是“升维打击” 升维打击:当我们面对,解决,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去寻找这个问题更高维度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当你这做的时候,就实行了对这个问题的升维打击。 一般来说我们看一个道理是否可能是一个好道理,在没有经过严苛的逻辑论证和事实检验的情况下,一般有这样几种判断方式:① 语言的优美(简洁,押韵等)② 内容的深邃 ③ 普适性 ④ 延展性 。 其次,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道理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搞懂它”。这么来说,我定义的'升维打击' 很可能不是一个好道理, Anyway,这不重要,思考问题的过程有时候比得出的结果更有意义。 二,“升维打击”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我是一个刚工作满一年的产品助理,准确的说是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的路上,最近的工作中我接到营销部门的一个需求,要结合我们现有的产品做一个活动,我需要来设计这个活动在产品上运行的具体流程。 因为之前没有涉及活动运营这块的经验,所以接到需求后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去分析这个活动。当时直接采用的方式是去百度如何做好这个具体的活动,是站在活动这个具体的维度上去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法,找来找去依然很懵逼。这个时候我时候我试着 把这个具体问题的维度升高, 重新梳理下这个具体问题的过程:我现在具体面对的是营销部需要产品配合做一个活动,我之前没做过活动,活动是当前维度,活动可以抽象为一个需求,那么更高的维度就是 “当产品经理接到一个新需求时该怎么做”,活动需求只是众多需求中的一种,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高阶的问题,我理应当就能解决当前活动的问题。以上就是工作中具体的“升维打击”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用几张图来回溯下刚才的思维方式: 第一维度和站在第一维度思考问题,得到的结果 |
|
来自: cugzxj > 《思想 思维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