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听涛小主 2017-11-19

说是唐宋八大家,可具体来说的话,是指八大散文家,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人。

明朝初年有一名叫朱右的文人,选了他们这八人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朝中叶的儒学大师唐顺之在编篡的《文编》中,也仅取这八人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久之后,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又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有意思的是,唐宋两朝除了这著名的散文八大家之外,还有八大太上皇,两朝各占四位。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缘故?我们接着来看。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盛唐中后期的人,当时朝廷内忧外患,纲纪混乱,而散文比诗歌更适合说理和辩论,这也是之前为何没有出现散文大家的原因。至于宋朝就更好说了,朝廷软弱,疆土一统的重任始终没有完成,要求改革的声音充斥着朝野上下,但保守派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两派就起了争执,这一较量就是数百年,以至于散文佳作频出,大家云集。

这也就是为何宋朝国力虽不如唐朝,但散文成就高于唐朝的原因了。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所以说,这盛世,文人一般多是无心创作的,皇帝也都无心退位。而乱世就不一样了,文人需要一吐心中不快,则文风犀利如刀剑,皇帝也是一样的,压力大,危机多,还不如退位当个太上皇逍遥自在。

交代完这些后,我们再来看这八位太上皇都是谁,是不是都符合这个历史定律。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唐朝第一位太上皇李渊,完全是被逼迫的,他是被儿子的自相残杀吓破了胆,此时的唐朝还未进入盛世。

第二位太上皇李旦是个例外,当时唐朝在李世民、武则天的治理下,已经极盛,开元盛世即将到来,那么他为何要传位与子李隆基呢?说来也简单,他是见武周后期皇权的残酷倾轧和杀戮太多,他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就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杀,所以在他看来,皇帝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趁早丢掉为好。

第三位太上皇李隆基。安史之乱爆发,他为避乱跑到了四川,太子李亨则率全国之兵讨贼,威信如日中天,遂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事已至此,李隆基只好乖乖就范,退位当了太上皇。

第四位太上皇李诵,因公元805年中风卧床不起,史称“积疾不复”,不得已才传位于子李纯(唐宪宗),自己当了太上皇。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我们接着来看宋朝的四位太上皇。

第一位就是宋徽宗赵佶。公元1125年,金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赵佶一瞅大事不妙,赶快主动让位,下诏“内禅”,将儿子给拉了出来,收拾残局,这明显就是出于害怕。

第二位是宋高宗赵构。他是因为元懿太子死,自己又失去了生育能力,随意心灰意冷了起来,史书记载曰:“初,高宗久有禅位之意,尝以谕帝(即太子赵眘),帝流涕固辞。会有边事不果。”最终将烂摊子丢给了养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第三位是宋孝宗赵眘。他是因为北伐屡屡受挫,自己的壮志难酬,觉得当皇帝没了乐趣,这才传位太子,自己当太上皇的。也是属于心灰意冷型。

第四位是宋光宗赵淳。他和唐顺宗李诵一样,也是因病不能上朝,所以才当了太上皇。

唐宋不但有八大家,还有这八位人物,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都说皇帝不好做,其实娇气了。可宋朝的皇帝至靖康之难后,确实真的不好做。

宋朝南渡后,内有文臣的责难,外有武将的挟持,北伐也是难于上青天,守成则又要戴“偏安一隅”的高帽,也难怪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要么无作为,要么心灰意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