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波青瑶:中国唯一仅存的悬崖洞葬族群

 楚中元 2017-11-19


  

丧葬形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海葬、洞葬等等,贵州省荔波县瑶麓乡的青瑶,是中国唯一仅存的悬崖洞葬族群。


悬崖洞葬,是将装殓尸体的棺椁,葬于半山的岩洞里。这种丧葬习俗,在中国南方的楚国和百越地区古已有之,今天在湖北湖南和贵州广西各地,仍然可以看到悬崖洞葬的历史遗迹,但几乎已经找不到仍在举行悬崖洞葬的民族。荔波县茂兰镇瑶麓的青瑶族群,是中国唯一仍在坚持使用“悬崖洞葬”的最后族群。

时至今日,荔波的青瑶依然执行着“悬崖洞葬”习俗,将逝世之人装殓入棺,抬上树木葱茏、草木丰茂的半山岩洞里,堆放在岩洞里分为五个宗族指定的堆积处。从山脚远眺,根本看不见洞口,只见棵棵高大乔木,枝繁叶茂;连绵山冈长满常绿灌木,覆盖成郁郁葱葱的奇山秀岭。由于青瑶不设坟茔,不需要坟前点香烧纸供品祭祀,所以,也是唯一不过清明节的族群。


青瑶聚居瑶麓一地,人口1千多人,有欧、韦、常、卢、覃等姓氏,他们的丧葬仪式非常奇特。


老人去世后,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由家人更衣、整容。寨上的男人则开始赶制棺木,一般棺木制作简单,由四块木板拼合成为“火柴盒式”棺木,两端各加“井”字架固定。与此同时,丧家要举行“砍牛”祭祀活动。“砍牛”以后,村寨上的小伙子抬着棺柩在砍牛场上开始兜圈子。他们各自紧拉住棺箍,一边转圈子,一边暗暗用力拉扯。抬棺的人要不停地拉,不停地扯,直到有一边的人因体力不支而致棺材倒地,这时祭师便看棺材脚部(小的那一头)倒地的方向,如果朝着“崖洞”,便可抬棺上山进洞。否则,还要重新抬起棺材继续兜圈子,直至棺材落地方向正确为止。一般进洞都是在夜幕来临之后进行,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后,全村人会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古规,送葬的人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他们必须钻刺蓬、踏荆棘,走一条陌生的山路到达岩洞。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腰的岩洞后,按姓氏归类的固定方位堆放,将棺木堆放在先辈的棺柩之上,并对棺木顺砍三刀,逆砍三刀,以告慰死者安息。之后,送葬人一起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送葬的人出洞后,在岩洞前祭台上,送葬的人群把扛来的花旗、彩伞砸烂。丧家将亲友带来的酒、肉、饭菜分给送葬的人吃,除糯米饭外,一律要吃光、喝光,不准带回村寨。同时吃肉不准用筷子,只可用手抓。三天后,家人在洞外祭台上祭祀一次,七天后入洞在棺木上供祭一次,谓之“祭三祭七”。从抬棺进洞安葬起七天内,村寨里的人不准上山砍柴割草。实在无柴草要断炊了,也必须在寨口将柴草用烟火薰过,除去“晦气”,方能挑进寨子。


荔波瑶族有三个支系,以服饰来分类起名。穿白裤叫白裤瑶,分布在瑶山乡;穿青裤叫青瑶,分布在瑶麓乡;穿长衫衣服叫长衫瑶,分布在茂兰、洞塘、翁昂。瑶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是蚩尤的子孙,据说蚩尤被黄帝炎帝打败,从中原迁徙两湖地区,又向云贵高原迁徙,是一个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英勇悲壮的民族!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的《贵州通志》卷十四中记载:贵州的“短裙苗者(苗者泛指少数民族,不是今天单指苗族)……死不琪,置之山洞”。根据人类学、考古学的实地调查,崖洞葬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的东部地区,即贵州省中南部和广西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峰连绵,幽岩溶洞众多,为崖洞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的“悬崖洞葬”,其它地方只见留下洞葬遗迹,今天再也寻找不到这种习俗的存在,只有在瑶麓仍然可以见到这种奇特的丧葬仪式。丧葬习俗反映了人类“灵魂不灭”的观念,在尸首化解消失后,灵魂像袅袅青烟长存于天地之间,冥冥之中庇佑他们的子孙后代。抚慰先人灵魂居所,就是丧葬安放之地。悬崖洞葬是人们考察青瑶丧葬的“活化石”,是认识青瑶祖宗崇拜、族群意识的“课本”,它的神秘、它的奇特、它的唯一,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类学、民族学的专家们蜂涌而至,试着揭开其中的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