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角!】“精英教育”怎么能少的了体育?点进来你就知道了!

 昵称cZwA4 2017-11-20


体育是一种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求科学性,特别是幼儿体育活动,更要掌握他们的基本体能全面发展和体质增强的规律,才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其体质。

在崇尚体育的环境里,不光孩子要付出,家长也要付出。训练要接送,比赛要陪同,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量可是不小的。让孩子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为什么总说要把体育当成“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首先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

如:

俄罗斯总统普京:爱好柔道,拥有柔道黑带的经历也是众所周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曾为法国花样游泳国家队队员。

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

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

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什么他们会在社会中往往也脱颖而出?

因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


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这些特征,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最有集体荣誉感的。

相比之下,我们还只是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太注意奥数、钢琴等等。在全球化时代下,只懂得奥数,不懂得与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适应时代变化。

运动这个事儿还就是要比的!不跟别人比也要跟自己比:一个孩子运动还是不运动,几年下来状态差蛮远的。不过呢,每家的日子还得自己过,条件不同,功课轻重不同,对运动抓得就会有松有紧。

只要有这个意识,尽量去做就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连这个意识都没有,那孩子懒下来也是很容易的。等到了十几岁再推他动,他才不会理你,那时可能连个一千米都跑不下来,已经晚了。

认准一件事情后就会倾注全部心血,尽人事听天命,不害怕失败,因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体育何尝不是这样:一旦你进入体育游戏,有意或无意地,你开始变得100%的投入,除非你把自己完全扔进去,否则没有什么游戏可言。对任何事都不保留自己,学会了不留余地地把自己给出去。因为执行力强,所以创新就快,追求更快更高更远,永不满足。像跳高冠军通过最后一跳的失败才能成就自己的冠军。

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大多数那种健康活跃的形象,多少都跟从小户外运动有关。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扫一下下方二维码带你进入乒器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