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自私与孤独的伟大

 清风明月tbm5q1 2017-11-20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一个“艺术家都是疯子”的故事:一位四十岁才学习绘画的英国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

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成书于一九一九年,是毛姆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蝇头小利的象征。

一个人是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作者通过天才艺术家与他力图逃离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演绎了小说深刻的主题,同时也剖析了人性的自私与孤独的伟大。

整本书的前半部分,毛姆带我们看尽一个人的丑恶与自私。很难将一个置妻女不顾,对朋友冷嘲热讽的年过四十的野蛮人与艺术家甚至是'美'混为一谈。

有时觉得毛姆大概在写一个预言,一个无可奈何的预言。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受自己灵魂的引导,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赋予人生新的意义,那么这个世界大概会回到混沌初开的时期,发展也会停滞不前,所有人都去追寻梦想了,谁来推动社会的齿轮?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很悲哀,但又无可奈何。安慰自己这是一本写给艺术家看的书,而不是我们这些选择了六便士的人。对斯特里克兰的认识,随着阅读进度的进行而不断变化,漠视,厌恶,敬仰……到底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六便士”是现实的“苟且”,那“月亮”就是“诗与远方”。

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对立起来,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现代人的可悲与美德,似乎都体现在无法对亲朋好友绝仁弃义,无法从社会齿轮中脱离。却忘记了,我们一直有抬起头来看月亮的时间。

捧起月亮的人固然高大,弯腰捡着六便士的人也并没有低了一个阶层。

可能我太不文艺,所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皱眉,对于践踏别人捧起月亮这件事接受起来还是很困难。

有人能够直接创造美,有人为他人的创造奠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手握着六便士,不一定非要触摸月亮,抬头的样子就已经很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