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網人網事】有來有往

 wenghuaxian 2017-11-20

狸美美

今天這個時代,社交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來,咱們加個微信吧。」於是,所有人微信上的「好友」都愈來愈多。在這密密麻麻的「好友」中,有的親有的疏,有的是私人朋友,有的是工作夥伴,有的是親戚,有的是客戶,甚至還有一些是只有一面、一飯之緣的陌生人。

身份不同,遠近不同,性格也不同,但卻有一個標準能橫跨這所有的象限來歸類一個人,那就是「靠譜」或「不靠譜」。而要判斷一個人靠譜與否,「有來有往」是個重要標準。

比如小狸微信上有不少事業或工作中的朋友--這些恐怕和很多微信使用者沒什麼兩樣。同樣沒有什麼兩樣的恐怕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當有時在微信上通知個事或者約個飯什麼時,經常是有去無回。

這是個什麼意思?--難道您沒注意過也沒想到過嗎?明明通知或約定中的意味很明確,期待他或她盡快回覆,以便及早定奪一切,但就是沒有回音。甚至當明說了「請即回覆」也仍然是沒有回音。

望穿秋水沒有用,這很難讓人不狐疑起來,他(她)到底來不來呢?參加不參加呢?是不是應該換個人呢?是不是應該少訂一個位呢?......甚至有時候,這諸多狐疑牽涉的還不止是一個人......這時候,像小狸一樣,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中國古人那句經典名言了:「來而不往非禮也。」此話出自《禮記.曲禮》,釋義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該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其實這句「經典」的完整說法是:「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所以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往而不來」,還是「來而不往」,都不是一件有禮貌的事情。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講究的就是一個「禮」字,但在今日橫掃天下的微信生活中,這個「禮尚往來」卻變得如此缺失。除了望穿秋水「請即回覆」外,人們經常碰到的情況還包括:微信聊着聊着對方突然就失蹤了,再回來時中間可能已過了幾小時、幾天、幾個月......走時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回來時也沒個起承轉合。就是這麼任性地走了,又這麼任性地回來。

猶記得十多年前剛剛在網上聊聊天室和QQ時,那時的人們大都還延續着生活中的禮儀,見面會說「你好」,走時會說「再見」,電話響時會急忙地給對方敲一句「有個電話等一下」,遇到緊急事情突然斷線,再回來時必先向對方解釋一下之前不辭而別的原因。那時候,網絡沒這麼方便,但感覺網上的人卻更靠譜。現在,移動互聯網讓人們永遠Online,但一個金光閃閃的「禮」字卻在人們之中變得愈來愈暗淡。

當「請即回覆」長期無果或聊天對覆默默就沒了聲響時,網那邊的人難免開始如下的思考過程:手機沒在身邊?沒電了?睡着了?洗澡去了?看電影去了?我說錯話了?對我有意見?把我拉黑了?......實在是來而不往費疑猜。雖然這些猜想在現實中確實都可能,但就怕「來而不往」的習慣慢慢成了自然,知來亦無歉,甚至明知其來「非禮」而無往也。

之前網上有句名言:「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是一個人,尤其是網中人靠不靠譜的三個重要標籤。總結得特別好,再進一步歸 納其實 就是 那 四個字:「有來有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