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古称漳水。发源于山西省,流经山西、河南、河北三省,注入卫河。 漳水古陶石,主要产于漳河下游地段,归属漳河水冲造型石。它主要由钙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两部分组成。 近年来,漳水古陶石已成为收藏热点,笔者有着亲身感受---- 漳水古陶石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里,由沉积到隆起,由剥落到沿河滚动,经大自然神工雕琢而逐渐形成。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成岩初期,钙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不规则混合沉积,深埋地下,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岩石。之后,在造山运动中,随地壳升高而抬升,形成山体且裸露。第二阶段,有的岩石在自然作用下,剥落后进入河道,随河水冲击滚动形成卵石。由于这种卵石是由两种不同材质组成,钙质灰岩粗松而柔软,石英砂岩细密而坚硬,因此形成了具有鲜明雕塑特征的漳水古陶石。 漳水古陶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是丰富多彩的主体造型。由于钙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两种成份的硬度不同,受到的磨损侵蚀也不同,因此产生多种多样的主体造型。有的像亭台、楼塔,有的像人物、动物等等。多数古陶石外形浑圆自然,古朴简约,颇似先人烧制的器皿,这是冠以古陶石的主要依据。 二是静穆沉稳的主体色调。经铜铁元素侵染,漳水古陶石大多呈赭色或土黄色。虽然没有其它河卵石那样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但因其色调素雅、古旧,使其显得尤为冲淡、含蓄。这种静穆沉稳的色调,与古代文人雅士淡泊明志的情怀十分契合。 三是沧桑古朴的主体风格。由于石体滚动冲击,迂回搁浅,经过长时间磨洗、暴晒,致使石体表面斑驳,沧桑古朴。天然的古拙憨态,正是其无穷魅力之所在。 四是巧夺天工的雕塑特征。由于钙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两种成份的硬度不同,它们对滚动磨损、酸碱侵蚀和风吹日晒的承受力亦不同,致使古陶石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雕塑效果。由于在河床搁置的位置和时间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各显奇妙:有的呈现为高浮雕效果,有的呈现为浅浮雕或薄意雕的效果。有的软质材料磨损殆尽,甚至会呈现出透雕的效果。尤其是在软硬质材料的结合处,二者相拥相容,逸趣横生。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所在。 总之,漳水古陶石的独特构成和造石过程,使得它既具有河卵石端庄、浑朴的特性,又具有造型石形体奇特、雕塑感鲜明的特性,是独具特色的奇石品种。 受地理地质条件所限,漳水古陶石资源稀缺。近几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石籽,河沙需求量与日俱增,附近许多村民在河道中相继办起了砂厂,磨卵石为石籽河砂。根据目前情况推算,三五年内,漳水古陶石资源将面临枯竭。因其发现时间短,存量少,所以可以断言,漳水古陶石在未来市场上将会以稀为贵,奇货可居。 (文、图/孔祥廷 编辑/文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