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 大资管行业监管再度加码

 越声视野 2017-11-20

说到银行理财我们都知道一般都是“稳赚不赔”的,但是最近,银行加大监管,貌似有消息称,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具体的请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相关信息。

2017年11月17日,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大资管行业将回归“代客理财”本源,金融市场进入全方位监管时代。其中对谈论已久的“刚性兑付”、净值型管理等的规定,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将对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银行理财产品或将彻底告别“稳赚不赔”模式。

首次明确定义“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简单地说就是金融机构对其所发行的资管产品采取的兜底行为,在银行理财、信托等领域存在较为普遍。根据《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刚性兑付包括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产品本金、收益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等四种类型。

对个人普通投资者来说,除存款外,目前能够接触的投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刚兑型产品,还有一种就是以基金为代表的净值类资产。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有5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8.38万亿元。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刚性兑付此前被视为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发展的法宝,一旦刚性兑付破除,理财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增大,吸引力会有所减弱,理财发展速度将受到明显制约。

“从目前来看,刚兑是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或基金的重要标准之一。”某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告诉记者,长久以来,银行理财吸引的都是风险偏好偏低的投资者。一旦其失去了刚兑能力,处于高风险偏好边缘的投资者,将部分进入稳健型的净值型产品,而处于低风险偏好边缘的投资者将进入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

资管业务逐步净值化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打破刚兑是否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还要等监管层的进一步细化。因为银行理财分为表内、表外理财,表内理财是承诺保本、刚性兑付的,而此次《指导意见》要打破刚性兑付的是表外资管业务。但是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的范围界定,并没有提到银行保本理财,保本理财是否作为存款处理还未明确。

“目前表内资管主要是银行的保本理财,如表内保本理财产品被禁止,除银行外,对普通投资者的冲击也不小。”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虽然目前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占比较大,但在收益不达标时,银行会将其转为保本理财产品兜底,这也就是“刚性兑付”的潜规则。

为打破刚兑,《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由预期收益率模式向净值化管理模式转变。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所谓的净值型理财,就是不承诺收益,可提供净值查询,用户在开放期内进行申购、赎回,类似于开放式债权基金。

“目前净值型产品从银行推广角度来看难度较大。”一位银行资管行业人士表示,会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一般认可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对浮动收益类产品认可度不高,在市场教育上仍需要一段时间。此外,净值型理财产品对风险和收益要求均较高,也对银行进行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投研团队有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总的来看,随着非保本理财明确表外化、净值化,未来将转变为纯粹的资管产品,考虑到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理财发行规模可能会出现一定收缩。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国民财富存量的持续提高,对多元化投资渠道的需求,仍会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从此次资管新规的设计上看,不论是集中度的安排,还是净值化管理,甚至是风险提示、信息披露,未来整个行业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