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在古代称为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开发,当时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夷狄。到三国时期辽宁一带被称为辽东,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的辽东,但是黑龙江和吉林仍然没有开发,后来唐朝的黑水靺鞨,宋的金和女真,明朝建州女真都起源于东北,清末山东人闯关东进一步促进了东北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
|
|
|
|
|
|
|
|
|
|
(386——581)北魏时期 |
386——581 |
北魏(鲜卑) |
拓拔圭 |
中国江淮以北 |
|
427年 |
高句丽 |
琏 |
松花江北流段西,国都曾在丸都山城, |
迁都平壤 |
386——581 |
勿吉(邑搂、靺鞨) |
大莫弗瞒咄 |
松花江北流段东至海,长白山,黑龙江下游 |
|
386——581 |
新罗 |
金氏 |
朝鲜半岛东部 |
|
386——581 |
百济 |
馀庆 |
朝鲜半岛西部 |
|
396年以后 |
豆莫娄(达末娄) |
|
松花江东流段北,嫩江东,汤旺河西,黑龙江南 |
北夫馀别种,部族类凡七种 |
北魏太和18年494——506年 |
东扶馀 |
|
松花江北流段东 |
被高句丽灭 |
386——581 |
契丹 |
耶律氏 |
潢河流域 |
|
386——581 |
濊貊 |
|
长白山东、沿海 |
|
|
达垢 |
|
松花江北流段与东流段夹角处 |
室卫种 |
(581——907)隋唐时期 |
581——907 |
契丹 |
耶律氏 |
辽河流域,蒙古高原 |
六部族 |
581——907 |
室卫 |
|
嫩江流域、大兴安岭 |
|
581——907 |
百济 |
馀昌 |
朝鲜半岛南西部 |
|
581——907 |
新罗 |
金真平 |
朝鲜半岛东部 |
|
581——907 |
黑水靺鞨 |
|
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流 |
20多部族 |
581——907 |
濊貊 |
|
长白山东、沿海 |
|
581——907 |
奚 |
|
东北中西部 |
五部族 |
唐初 |
豆莫娄(达末娄) |
|
松花江东流段北,嫩江东,汤旺河西,黑龙江南 |
被黑水靺鞨灭 |
668年 |
高句丽 |
元 |
辽东、朝鲜半岛大同江北 |
被唐高宗灭 |
668年后 |
渤海(粟末靺鞨) |
大氏
乞乞仲象 |
辽河东至海、松花江南 |
5京15府 |
668年后 |
铁利国、越喜国 |
|
太子河南、东北平原西部 |
白山等靺鞨建国 |
唐开元7年后公元719年 |
铁骊(离) |
|
松花江东流段北,乎兰河东,汤旺河西,黑龙江南 |
豆莫娄后人 |
唐开元年后 |
达垢 |
|
松花江北流段与东流段夹角处 |
被渤海国灭 |
唐中后期 |
女真 |
|
长白山一带 |
靺鞨同类 |
唐元和年以后公元806年 |
铁利府、安远和怀远府 |
|
铁利在太子河南、原越喜两府在东北平原西侧 |
归入渤海国 |
唐中后期 |
蒙古 |
|
乎伦贝尔 |
室卫后人 |
(907——1125)辽(契丹)时期 |
907——1125 |
室卫 |
|
嫩江流域、大兴安岭 |
辽附属国 |
907——1114 |
铁骊(离) |
那沙
仙门 |
松花江东流段北,乎兰河东,汤旺河西,黑龙江南 |
1114年降女真 |
907——1125 |
靺鞨 |
|
黑龙江下游或以北 |
1112——1115
归金 |
907——1125 |
濊貊 |
|
乌苏里江东、沿海 |
|
907——1114 |
兀惹 |
乌昭度 |
牡丹江东 |
1114年降女真 |
918——1125 |
高丽 |
王氏 |
鸭绿江东 |
新罗人立国 |
907——926 |
渤海国 |
大湮巽 |
辽河东 |
被辽太祖灭 |
907——935 |
新罗 |
金氏 |
朝鲜半岛东部 |
被高丽灭 |
907——936 |
百济 |
馀氏 |
朝鲜半岛西南部 |
被高丽灭 |
907——1115 |
辽上京和东京属地 |
|
松花江东流段南,牡丹江西 |
|
1115 |
金国 |
完颜阿骨打 |
东北北部、长白山 |
1115年建国 |
(1115——1234)金时期 |
1115——1234 |
上京路、会宁府、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胡里改路、谢曷苏馆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 |
完颜氏 |
东北全境 |
|
1115——1234 |
高丽 |
王楷 |
朝鲜半岛 |
|
1115——1234 |
濊貊、 |
|
乌苏里江东、沿海 |
|
1115——1234 |
靺鞨 |
|
黑龙江北 |
|
(1206——1368)元时期 |
1206——1368 |
元:辽阳路、沈阳路、会宁府路、广宁府路、大宁路、东宁路、开元路、合兰府水达达路 |
|
东北全境 |
|
1206——1368 |
高丽 |
王楷 |
朝鲜半岛 |
|
1206——1368 |
濊貊 |
|
乌苏里江东、沿海 |
|
1206——1368 |
靺鞨 |
|
黑龙江以北 |
|
(1368——1911)明清朝时期 |
1368——1644 |
明、清东北部分 |
|
东北全境,包括朝鲜半岛、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等 |
|
1393年 |
朝鲜(改高丽) |
李成桂 |
朝鲜半岛 |
甲午战争后1895年独立 |
1858年 |
靺鞨 |
|
黑龙江以北 |
瑷辉条约,归俄罗斯 |
1860年 |
濊貊 |
|
乌苏里江东、沿海 |
北京条约,归俄罗斯 |

(东北女真人)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东胡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秦灭韩、魏、楚后,再遣王贲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南北朝(陈齐周)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古代东北地图大 全 http://www./p/2s9pvpdo.html 高句骊这样一个小国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50315/12170373.html
高句丽和渤海国
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立政权。创建者是夫余人(东北古代汉人一支与现代韩国人无关,人口几全部姓高)朱蒙;都城是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城),后琉璃王迁都国内城丸都(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共历705年),统治最盛时一度将朝鲜半岛大半纳入版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对东北地区南部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