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医生的爱与痛,尊重和回应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基层招不到医生”的难题才会得到破解。 一、基层医疗机构招人不含糊,仍遇冷! 每年,基层医疗机构为招聘医务人才都是铆足了劲,近日,一场基层医疗人才招聘会——'江苏省 2018 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更是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关注。为吸引人才,苏北一家县级医院亮出了'博士生享受购房补贴 50万元、每年到手收入不低于30万元'的底牌。 与三级大医院的'淡定'相比,来自基层的医疗机构可以说是'拼了'。不仅本科生就能入编,安家费、购房补贴也很让人心动。 今年来到招聘会现场的 4 家乡镇卫生院人才缺口都相当大。为吸引人才到,江都区卫计委今年下了'大手笔':本科生入职可一次性拿到12万元的资助,大专生也有6万元。 常州市金坛区的金城镇卫生院,今年他们拿出了3个可以入编的名额,'办理录用手续后,就给20万元安家费。'招聘负责人表示,尽管是乡镇卫生院,待遇和规模也可以,'人均到手收入十三四万。' 为了吸引人才,苏北的基层医疗机构也亮出了'底牌'。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就摆出丰厚的招聘条件:博士生享受购房补贴50万元、每年到手收入不低于30万元,紧缺型人才还可以再谈;硕士研究生根据职称级别,可以享受20万元到50万元的购房补贴,年收入也在15万元到30万元;本科生每年有500-800元的生活补贴。 尽管如此,不少基层医院展台前仍是空荡荡。扬州市江都区卫计委人事科科长朱锡广表示,连续5年来国展招人,年年都失望而归。 二、除卫生院外,基层卫生室同样面临人才缺口! 相对于平台、待遇与机会更好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基层卫生室更面临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的断档危机! 据江苏省统计,该省55岁以上村医约占40%,35岁以下村医不足5%,因为人员短缺,很多超过60岁的村医仍在岗服务。河南省乡村医生数量不少,但很多县市50岁以上的村医超过三成。 西部某县有356个村卫生室,按照国家标准,至少应配备700多名乡村医生,但现在只有370名村医,导致一些村卫生室根本无法正常运转。甚至很多地区,出现多年的医疗“空白村”。 三、为什么我不愿意去基层? 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当下,基层总是存在吸引不来高学历医学生,求职者对大中城市的医院趋之如骛,对县级医院差强人意,乡镇医院几乎就没有求职者愿意去,更不用说基层的“网底”了。 即使一些地方意识到提升基层医生的待遇,但是仍会遇冷,主要是因为—— 1、对薪资待遇抱怀疑态度 纵观各路网友的留言,都在感叹,这些优质的条件可能只是个“幌子”,不信任者居多,都害怕最终是“水中明月镜中花”。 其实,大费周章的到处拉人,不如好好管理提升自家手中的医生资源,有个过来人说得好,“别看他承诺你的待遇,要看已有员工的待遇”。缺乏信任是因为现在的基层医生薪资水平太低,大家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当然不排除,一些发展好的基层地区,确实薪资诱人、职位发展也好,但毕竟是少数! 所以,医生们看到的是整个医疗职业薪酬偏下的现状,医生薪酬制度改革好了,医疗改革或许能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2、职业发展局限 对于医生来说,就业也是一种社会分层,不仅影响着自己的薪酬待遇、社会评价,也关乎他们的发展空间。集聚着较多优质资源和机会的城市和大医院,显然更有助于医生们实现人生突破和向上的社会流动。 在国外,只要拿到医师资格就没有其他的职业评定了,完全由病人来判定其服务的质量。而在国内,行政评级会扭曲很多东西,比如要想评高级职称就要写论文、发表文章,就要做课题等等,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的机会相对于大医院少很多,职称评选也更难;另外基层接触到病人数量、病例也少,一腔热血和志向总会无法安放。 现在国家都在讲强基层,只希望基层医疗机构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为医生搭建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吸引并留住人才。 3、执业风险高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医学还具有局限性,“有时是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百多年前美国医生特鲁多说的话。因此造成的民众巨大心理落差,一旦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检查结果等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把愤怒指向医生,这种风险大部分是由医生承担。 常常听到大医院的暴力涉医事件,这是医生执业最恐怖的风险,殊不知,基层抵御这种风险的能力更弱,医生的风险更大。另外,基层的医生面临没有执业发展空间的风险,也是由自己承担。 所以,在现代社会,基层医生不仅在收入上优势不再,在社会评价上也“缩水”甚至遭遇了污名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缺失,让基层医生缺乏职业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招揽到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就成为了常态! 四、愿医务人员自身价值早日回归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方面的问题,卫计部门和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不论是提升医生待遇,还是促进医生在城乡之间的岗位流动,抑或给予医生更多的社会认同,都在一步步探索中,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回归。 提高医生的收入才意味着医生的学识、经验、技术等无形的价值得到了重视,让医务人员能够挺直腰板去挣合理合法的收入;另一方面,医生执业的环境和社会地位,也是医务人员自身价值的一方面,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尊重医生、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创造良好而安全的医疗环境,才能让医生更纯粹的做“医生”! 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医生的爱与痛,尊重和回应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基层招不到医生”的难题才会得到破解吧。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