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志亮:聪明的孩子是玩出来的

 龙叔文馆 2017-11-20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要通过什么媒介、什么途径去做呢?我个人极力主张通过互动的亲子游戏为媒介去进行。

鲁迅先生当年在《野草》中的《风筝》中这样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游戏可以给孩子欢乐、经验、学识、健康和思想,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还是我们国家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告诉我们:幼儿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蹦蹦跳跳、哼哼唱唱、嘻嘻哈哈是没用的,是在瞎玩,还不如让他学点东西。不要忘了,蛹,在变成蝴蝶之前,是需要一段休眠时间的,这段时间表面看起来是静止、停息的,其实是在积累、蜕变。

生命也是这样,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而0-6岁正是一个新生命积累的过程,孩子表面的幼稚下面,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是独立的、不同于成年人的。

儿童的好奇、探索、涂鸦、幻想、游戏、哼唱、蹦跳等,表面上看起来毫无作用,实际上是在悄悄的建构着未来的自己,所以童年绝不是无聊,更不是在浪费生命。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既有想象,又有直觉;既有兴趣,又有意愿;既有爱好,又有情感;不仅有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还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有一个理智的判断和逻辑的思考。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生活本性、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最佳的融合,游戏应该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一个乐途,因为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获得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还能获得自由感、解放感和成就感。

所以在儿童的早期活动当中,没有任何活动比游戏更能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经验,我们会发现游戏:

是“假想”与“现实”的统一;

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

是主体性与反主体性的统一;

是我在与无我的统一;

具有双重性格,

是多样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

幼儿园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在创建幼儿园教育之初,就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项:游戏、恩物、作业。

游戏:是孩子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种活动。

恩物:是适合幼儿游戏活动的玩具,由福禄贝尔亲自设计,如球形、圆柱体、立方体等,通过这些玩具,儿童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了解社会。

作业: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算数、语文、汉字、拼音等,而是画画、纸工、刺孔、串珠子、拼图等活动,实际上还是游戏。

所以幼儿教育之初,主要内容就是做游戏。

幼儿教育引进中国并没有多久,难道中国在这之前就没有幼儿教育了吗?当然不是。之前我们也有,只不过主要是通过民间的传统游戏来实行,而这些传统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举个例子,各位家长,您跟孩子玩过躲猫猫吗?孩子多大可以躲猫猫呢?我们家的孩子是三个月左右,三个月的时候怎么玩?简单。孩子躺在那儿,用手绢盖在他小脸上,把手绢揭开的一刹那,你说一声“哞……”,他就会哈哈大笑。

可见,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互动,而且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看不见爸爸妈妈不代表他们不存在。物体的客观存在性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游戏让孩子得以感知的。

过段时间,孩子大了,他也会模仿你,跟你玩躲猫猫,如果你觉得特别没意思,甚至说“烦死了”,这可不行。

你得配合着他,跟他一起玩,这样他才会觉得很快乐,于是孩子就会和你有更多、更主动、更积极的游戏互动。

孩子会走路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玩“突然消失”的游戏。怎么玩?趁孩子不注意,赶紧躲起来,孩子找不到妈妈,就会心慌,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会四处张望找妈妈,他会到抽屉里去找吗?不会!因为他会想:妈妈有多大?最小能躲到什么后面?通过这样的推理,孩子的空间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等到再大一点,就要换一种方式玩躲猫猫的游戏:用一块不透明的东西把孩子的眼睛蒙上,这样就不能靠视觉,纯粹靠听觉——通过环境中的声音来判断妈妈在哪儿。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得到了锻炼,所以这种游戏玩的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

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让孩子揭开蒙眼布,作弊就没意义了。还有一点,蒙上眼睛之后,因为黑暗恐惧症的原因,孩子会害怕,妈妈要给提示,制造出一点声音,让他有迹可循。

这种传统游戏在民间有很多,而且游戏中是有大智慧的。

孩子会坐以后,妈妈会拉着他的手,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就是不让宝宝去。宝宝一听不让他去,就呜呜呜的哭,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儿歌吗?不是。拉着孩子起来、躺下、再拉起来,再躺下去……这个过程就是在给孩子做前庭平衡以及腹肌背肌训练,与此同时还有节奏以及情商沟通。

很多游戏,都是在孩子0-6岁的时候玩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幼儿教育。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会玩游戏。现在很多父母都成长于八十年代,那时候改革开放,对整个教育很重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很多家长就逼着孩子去读书,这样就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所以很多传统游戏,在现在的80后来看,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

像我这样,五十前后的人,小时候都玩过跳皮筋。跳皮筋也是非常好的游戏,对孩子的灵活性、灵巧度,尤其是大肌肉,单腿平衡等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跳皮筋用英语怎么说?是Chinese jump,中国人的跳。但是很多年轻的家长,小时跳都没玩过,连你自己都不会,你能教孩子吗?Chinese不会Chinese jump了,很搞笑、很严肃的事情。很多传统的游戏,就是这样,慢慢消失了。

弹玻璃珠子、修房子、折飞机、斗鸡、编花篮、踢毽子、滚铁环、跳大绳、抓石子……这些游戏可能部分年轻人都没听说过,但对儿童发展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特别强调,早期教育一定要通过这些游戏来完成。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么玩这些游戏,该怎么办呢?最好去了解一下,很简单的,一看就会。实在不行,就和孩子玩骑大马的游戏。

爸爸趴在地上,孩子坐到爸爸的后背上,嘴里喊着“驾,驾……”,爸爸就开始爬。我儿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骑到我背上之后,就把我当摩托车,脚会模拟踩油门,嘴里模仿着油门发动声“唔,唔唔……”他脚一蹬,我就得往前爬。

可是好多孩子不会玩游戏,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做调查,问孩子们:“宝贝你最喜欢什么游戏?”多数孩子回答的都是看电视,看电视是游戏吗?非也。

现在更多的家长是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外语、音乐、认字、画画等等,实际上,这剥夺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父母会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知道的多等,于是孩子有了压力,学不好还会产生一种无能感和退缩感,这就泯灭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甚至在孩子心里种下了厌学的种子。

所以我给各位家长三个建议:重视和孩子相处的时光

一定要重视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每天都要和孩子在一起互动,不要动辄就说“我今天有加班,有应酬,不回来了。”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对他负责,孩子越小对父母的要求越多,所以父母应该多陪陪孩子。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每天要阅读,看儿童故事,有空就把孩子抱到怀里,给他讲故事,或者睡前讲。讲故事有三点好处:练习听力、提升语言能力和亲子互动。给爸爸的建议

爸爸每天再忙,也要跟孩子做一次游戏,没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千万不要用挣钱忙事业为借口而不顾家,如果后院着火了,孩子毁掉了,事业再大,名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给孩子一点建议:坚持玩到天黑再回家,每天都是!可以跟小伙伴玩,也可以拉着爸爸一块玩。顺便说一句,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将来大智慧的几率越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