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七十七

 巴九公 2017-11-20

评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七十七

何焱林

 

阎文

第七十六  言论语譬喻之辞今悉改而正言

文有以譬喻出之,而理愈显,而事愈著,而意味愈深永。若改而正言,则反索然。试一指陈,诚有不能掩其改之迹者。论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此譬喻文也。今明明改之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犹以论语出于旅獒,可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其犹即譬如也。今明明改之曰不学墙面,犹以论语为出于周官,可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有草上之风必偃,而取譬意方见。今改而截其半曰尔惟风,下民惟草。将成王好作歇后之语,而令君陈猜测之乎?抑可乎?不惟此也,譬如为山,出于旅獒,譬如平地,又出于何书乎?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出于君陈,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势又必出君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将夫子为不能自吐一语之人乎,而必古文之是袭也?亦待之太薄矣。

……

又按,梅氏鷟亦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不特攘诸论语,抑且攘孟子掘井九轫九仞二字。余谓掘井可以九仞言,而为山不可以九仞言,观荀子一书,于山皆曰百仞,于渊于谷亦曰百仞,惟墙曰数仞,木曰十仞,下字细密如此,岂似古文之騃且妄与!

 

何按:

(一)、《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此说,譬如为山,差一篑土,山犹未成而停止,那是我不再思上进,自己停止下来。譬如平地,才开始覆一篑土,前途十分遥远,但我仍思进取,决定继续前进,做一件事,关键在自己有无恒心,能否坚持。没有恒心,不能坚持,即或差篑土之功,也会放弃;反之,即使千里之行,才迈开第一步,也会大步流星地走下去。阎以为《旅獒》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剽窃《子罕》此语而成。阎一贯之法,先认定《古文尚书》为伪,然后从后人《书》中找证据,凡东晋以前,无论何书出现与《书》语相同,类似,仿佛,将其掐头去尾,拼凑粘贴,据其指书剿袭,近乎病态。本条可议者如下。

㈠孔子是人,是圣人,圣人也须学而知之,夏言不自孔子而创,典籍不自孔子始出,孔子必也读书,必也学习前人之语言。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何况孔子亲正六艺,整理诗书,必从其学习大量词汇、成语。孔子攻读前典,既有可能,亦有需要,孔子用诗书之语,并适当加工,完全可能。《论语》某些说法,出于前典,完全可能,不可能句句皆自己创造,自出机杼。“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何以一定不能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影响?须知召公亦周初重臣,《书》亦前典,且为“郁郁文哉,吾从周”之周典,孔子自称从周,何以不能从周之典《旅獒》?

阎问:“‘譬如平地’,又出于何书?”真乃怪问。孔子圣人,读书做学问,皆融会贯通,冶前人智慧、语言、行事于一炉,事事有根柢,句句为已出,岂如迂儒吊书袋?阎真钻牛角尖者矣!

㈡阎谓:“掘井可以九仞言,而为山不可以九仞言。”为山者垒山也。周制一仞八尺,九仞则九八七十二尺,以今之长度算,也为20公尺左右之小土山,此处之为不是造金字塔,修秦皇陵,那是用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力,耗数年,十数年,数十年时间方可完成。此地之为山,是指个人为山,惜乎不能起阎氏于地下,请他单人独锄,造一座20公尺高之小土山,一个月能完成吗?

九为数之极,九者多也,众也,如九天,九重等,为山九仞者,为山多仞也,九仞可,九十仞可,九千仞亦可。

阎又称“观荀子一书,于山皆曰百仞。”岂止百仞?《列子·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百仞之山,一人之力,可为否?遑论万仞!《荀子》言山,乃自然之山,地理之山,阎于此等处偷换概念,真技穷也。

(二)阎引《论语·阳货》孔子语:“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不学墙面”四字,亦出《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墙面”一词,当是其时习用语,喻人面墙而立,除眼前巴掌大一块地方,什么也看不见,犹后之“鼠目寸光”,喻人学识贫乏,目光短浅,行为鄙陋。谈不上《论语》抄《周官》,《周官》抄《论语》。阎之立论,《古文尚书》若有片言只语出现在后世书籍文章中,那一定是《书》抄后人之作,该篇必伪。

(三)、“尔惟风,下民惟草。”出《书·君陈》,为周成王对君陈所言。今民谚曰:“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此为比喻,君陈能不知其意乎?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把话说完,是一种谈话方法,引而不发,何尝不是一种谈话方法?成王命君陈担方面之任,君陈这点悟性也没有?能堪大任?成王何曾在说歇后语?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孔子对季康子问政,出《论语·颜渊》。章句如下:“季康子问政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安国注:‘欲多杀以止奸。’)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是孔子对季康子之劝止,“草上之风,必偃”,可谓反复叮咛。其可与成王命君陈同日而语耶?

(四)、“尔身克正,罔敢弗正。”出《书·君牙》;“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论语·颜渊》。

引此四例后,阎谓:“将夫子为不能自吐一语之人乎,而必古文之是袭也?亦待之太薄矣。”读此不禁哑然失笑,用敝地方言说:“阎百诗真好扯横襟者”。皇皇《论语》,仅此四语耶?孔子仅说此四语耶?此四语或涉《古文尚书》,即有十语,四十语话直接引用《书》语,何碍《论语》为《论语》,孔子为孔子?孔子整理六艺,传授六艺,朝夕读于斯,述于斯,授于斯,能不受其影响,不熟记其语句,能绝不用其语?阎百诗号为博学,若阎对其所读之“万卷书”一句也记不得,一句也不能用,连会其意也不能说一句,将谓阎为博学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