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于姓来源

 公司总裁 2017-11-20
天下姓氏来源 2017-10-04 00:19:45

天下于姓来源

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西周于邘叔为得姓始祖。

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八十二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于姓在中国大陆列第二十八位。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于姓人口有114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92%。

于姓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姓氏。

天下于姓来源

起源始祖

  • 起源源流

于(Yú)姓主要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春秋战国混乱,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为山东于氏。

2、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避三国之乱于平城而改姓的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俗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实际上,他们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中原,复姓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乃至播迁全国的于氏族人很多都是此支于氏。

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天下于姓来源

  • 得姓始祖

邘叔,又名姬诞,乃周武王次子。武王灭商后,其被封于邘,建立邘国。此后,姬诞号称邘叔,成为于姓的始祖。

折叠迁徙传播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是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

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的去了山西、河北,往东迁的到了安徽、山东,往西迁的则去了陕西、甘肃。在此期间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由于军阀长期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很多于姓族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期间,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天下于姓来源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

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多省人口锐减,山西位置优越,所受影响不大,人丁繁盛。

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迁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

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分布

天下于姓来源

于姓分布

宋朝时期,于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姓氏仅居第103位。当时于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21.3%。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四川、浙江,这四省于姓大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北、山西、广西、湖北、江西、江苏等,其他地区缺少资料。全国形成了以鲁豫、四川、浙江为中心的三大块于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于姓大约有2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于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增长率。当时于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河北,这三省于姓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山西,这五省的于姓又集中了29%。山东仍为于姓第一大省,约占于姓总人口的40%。宋元明期间,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东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于姓分布特点。

当代,于姓的人口已达到642万,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这两省区又集中了9.1%的于姓人口。山东为当代于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于姓总人口的21.8%,一千年来山东一直是于姓人群的居住中心。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辽宁为中心的二大于姓居住区域,于姓人口向四周辐射,逐渐减少,长江以北多于姓,长江以南少于姓。在近600年当中,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于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折叠编辑本段传统文化

折叠郡望堂号

  • 郡望

河南郡、东海郡、河内郡、京兆郡、广陵郡

  • 堂号

各地于氏宗族谱河内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三川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郯郡堂、海州堂。

忠肃堂、救民堂、兴驷总记(大驷堂)

折叠宗祠对联

天下于姓来源

  • 四言通用联

威隆节钺;德卜门高。

上联典指三国魏名将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曹操名将。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谥厉。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救时宰相;当代清官。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于谦,字廷益,七岁时,有异僧称他为"救时宰相"。历官监察御史、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南犯,他猝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谦率军击退进攻北京的也先,保卫了京师,迎回英宗。下联典指清代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勤劳土木;妙选瀛州。

上联典指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迁左侍郎。次年秋,瓦剌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野从征,留他理部事。未几,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震恐。监国成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成王即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而身自督战,也先挟英宗北逃。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乞和,请归英宗。及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后以所谓"谋逆罪"被杀害。下联典指唐初大臣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省高陵)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瀛洲望重;廷尉门高。

上联典指唐初洛阳人于志宁,字仲谧,文学馆学士,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历官太子右庶子、太子太师、华州刺史,封燕国公。下联典指西汉东海人于公,曾官廷尉,执法公平。其闾门坏,地方父老共同为他重修,他让修得高大些,能容驷马车盖出入,并说:"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发达的。"后来,其子于定国官至丞相,孙于永官至御史大夫。

廉让世泽;大傅家声。

全联典指唐·于义,北周闵帝时为安武太守。以家财分郡人之争讼者,讼者耻愧,移居他州。

  • 五言通用联

长歌昭日月;大笔撼乾坤。

此联为台湾政治大学挽于佑任联语节录。于佑任,原名伯循。陕西泾阳人。光绪举人。工诗词,精书法。有《佑任文存》、《佑任诗书》等。亦擅联语。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此联为唐代诗人(唐末进士)于邺《过百牢关贻舟中者》诗句联。

慎行大学士;曼倩西平侯。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于慎行,字可远,东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历修撰,后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以疾归。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竹及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青晚标广德;红叶作良媒。

上联典指于志宁五世孙于琮,娶广德公主,后被害,公主亦自缢室中。下联典指于佑题诗红叶,宫女韩氏得之,后结为夫妻,"方知红叶是良媒"。

  • 六言通用联

红叶作良媒合;青史标广德贞。

上联典指唐僖宗时学士于佑,在御沟行一红叶,上有诗句,于佑也题一叶,放在上流,被宫女韩夫人得到。后来,僖宗放宫女,于佑娶了韩夫人,二人分别取出红叶相示,说:"可以答谢良媒了。"原来,韩夫人诗中有"方知红叶是良媒"的句子。下联典指唐代于琮,字礼用,于志宁六世孙,宣宗时擢进士第,历官左拾遗、尚书右仆射。娶广德公主。黄巢攻入京师长安,于琮被杀,公主自缢而死。

天下于姓来源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德及子孙,崇门容驷马;功高家国,泰代出贤臣。

上联典指汉代县狱吏于元公。决狱平。东海有孝妇,为太守冤杀,公争之不得,辞疾去。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至。因公言致祭立雨。公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公谓曰:"少高大,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后其子定国为丞相,孙永为御史大夫。皆封侯。下联典指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

砥柱中流,独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

此联为魏源题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祠联。

折叠家谱文献

谱名编者及编纂方式藏地
于氏宗谱五卷于准纂修,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
浦阳官岩于氏家谱于德起等纂修,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濮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于贤达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笃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于树滋纂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于贤起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贵州于氏家谱于德懋编,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铜板刊印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浦阳西溪于氏宗谱十六卷于烈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东光于氏族谱于汤言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于氏家谱于德懋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卷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于春林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于树滋纂辑,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于德甫、于树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于清中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为叙堂排印本二册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东荣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于锡琨、于源璋重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铜字印本山东荣城县堐头镇海堐村
山东壹于氏家谱于宗洵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印本山东烟台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于潜程氏宗谱程志鹏、顾丽川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燕翼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于万国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于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资阳于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辽宁省大连市正、志、钦、周(洲)、德
吉林省榆树市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黑龙江省绥化市永德万福昌,世代保安康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风运进(海),金光普照,万世长青文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凤、俊、运、海、进、金、合、光、永、文、顺、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省金坛市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
江苏省南京市长春维寿,天锡家祥,祖承世德,福庆增光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殿、续(学)、海、振、志、占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永景荣家,朝献广(是繁体)士,少仙(先)业庆,亚圣吉祥
湖北省北部孝、成、家、大、忠、乾、坤
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
天津市静海县土河村宗源树广茂,基业永隆昌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显、永、文、久、祖
注:以上为部分于姓家谱文献、字辈排行

收起

字辈排序

地域字辈
潍河流域按照"金水木火土"排列的五行字辈
山东乳山司马庄思尔尙可载,嗣继维崇新,天年复开姓,间之一同心。
山东省文登市文崇铭朝学,新富承永祥。熙铭泽恒昌,嘉宁绍远光
辽宁省大连市
山东省乳山市东司马庄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运祭昌。家训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山东省茌平县化、振、魁、兆、吉、风、廷、长
山东省潍坊市是我先民,唯德树敦。钦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东省蓬莱市万·乃·有·宝·成·春
山东省济南市华树洪庆宪,文德继世昌
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国世兴,永庆洪祥,忠厚善良,培机可绍,祖德有光
黑龙江肇东市长继文明志,永承德化恩
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万善永为本,家兴国乃昌,景清庭树秀,忠孝翰林芳,厚传家远,立德子殿邦
辽宁省大连市正、志、钦、周(洲)、德
吉林省榆树市是福寿康,忠孝贤良
黑龙江省绥化市永德万福昌,世代保安康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风运进(海),金光普照,万世长青文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凤、俊、运、海、进、金、合、光、永、文、顺、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苏省金坛市勋华崇国望,清德治家声
江苏省南京市长春维寿,天锡家祥,祖承世德,福庆增光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殿、续(学)、海、振、志、占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以起承先荣、贤能继祖德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振、守、乾、坤、致、泰、运、亨、通、显、承、兴、龙、英、华、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永景荣家,朝献广(是繁体)士,少仙(先)业庆,亚圣吉祥
湖北省北部孝、成、家、大、忠、乾、坤
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水漳村明、长、克、溪、汉、思、晋、宝、福(改:海)
天津市静海县土河村宗源树广茂,基业永隆昌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显、永、文、久、祖
注:以上为部分于姓家谱文献、字辈排行

图腾文化

天下于姓来源

于氏图腾《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而"於"为"乌"的古文,古时呼与吁、乎与于,形同义也同,与於一样,都为助字或语气词。古文中乌、乎、於、于相通。古代于氏族是於氏族,以乌鸟为原始图腾,为东夷族鸟夷的一分支。于氏族因为发明一种陶器饭盂又称盂氏族,居住的地方称为于地,因筑起了城墙而称为邘,最终出现了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于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数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一位;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4%,排在并列第八十八位;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5%,排在并列第八十一位。

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贯/出生地备注
于叔周代初年生卒年不详陕西西安周武王第二子,封邘,为邘叔。
于公西汉生卒年不详山东郯城县狱吏,曾经平雪孝妇冤案,传为千古美谈。
于定国西汉?~前40

山东郯城

汉朝宰相,担任廷尉一职时,秉公断案,天下悦服。
于永西汉生卒年不详山东郯城光禄勋,御史大夫,驸马都尉。
于吉东汉末期?~200山东胶南道士,著《太平经》,信民太众,为孙策所猜忌,遭冤杀。
于禁三国时期?~221山东泰安曹魏五子良将之一,青州爱民,封益寿亭侯。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生卒年不详山西平城魏朝开国元勋,勇武绝伦,体恤民力。
于烈南北朝时期437~501河北蔚县
于忠南北朝时期460~516河南洛阳魏朝名将,禁卫总领。忠勇爱民。
于谨南北朝时期493~568河南洛阳周朝军事将领,战略家,赠三老,百官典范。
于仲文隋朝545~613河南洛阳隋朝名将,曾率师平齐、陈,征伐高丽。
于志宁唐朝588~665陕西高陵唐朝宰相,为成乾太子詹事,李治太子太师。。
于濆唐朝晚期生卒年不详陕西西安唐朝诗人
于焘宋朝山东寿光翰林学士
于钦元朝1283~1333山东青州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方志编纂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
于宾明朝山东莒县洪武二年进士,给事中。
于敬明朝山东诸城洪武十八年廉孝贤良举贡,四川道监察御史。
于谦明朝1398~1457浙江杭州兵部尚书,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于玭明朝1507~1562山东东阿文人
于慎行明朝1545~1608山东平阴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
于振清朝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坛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科状元
于成龙清朝1617~1684山西永宁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任两江总督
于式枚清朝末期1853~1916广西贺州清末官员
于右任民国1879~1964陕西三原著名书法家、诗人;政治家,教育家
于学忠中国1890~1964山东蓬莱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共和国国防委员。
于得水中国山东文登天福山走出来的将军。
于权伸中国1904~1973吉林辽源开国少将(1955年)
于时雨中国1910~1942吉林辉南抗日爱国人士
于桑中国1917~2008四川渠县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笑虹中国1914~1973山东即墨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侠中国1915~2002安徽金寨开国少将(1964年)
于敬山中国1919~1996安徽宿州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波中国1930~2006山东文登海军少将
于殿臣中国1930~江苏镇江少将军衔(1988年)
于永波中国1931~辽宁瓦房店共产党员,上将军衔
于鸿礼中国1931~辽宁丹东少将军衔(1988年)
于敏中国1926~河北宁河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于占元中国1905~1997北京戏剧教师
于是之中国1927~2013河北唐山话剧演员,中国话剧代表人物
于承惠中国1939~山东蓬莱演员,武术家
于荣光中国1958~北京演员
于魁智中国1961~辽宁沈阳京剧表演艺术家
于震中国1975~北京演员
于忠南北朝时期460~516河南洛阳魏朝名将,禁卫总领。忠勇爱民。
于谨南北朝时期493~568河南洛阳周朝军事将领,战略家,赠三老,百官典范。
于仲文隋朝545~613河南洛阳隋朝名将,曾率师平齐、陈,征伐高丽。
于志宁唐朝588~665陕西高陵唐朝宰相,为成乾太子詹事,李治太子太师。。
于濆唐朝晚期生卒年不详陕西西安唐朝诗人
于焘宋朝山东寿光翰林学士
于钦元朝1283~1333山东青州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方志编纂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
于宾明朝山东莒县洪武二年进士,给事中。
于敬明朝山东诸城洪武十八年廉孝贤良举贡,四川道监察御史。
于谦明朝1398~1457浙江杭州兵部尚书,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于玭明朝1507~1562山东东阿文人
于慎行明朝1545~1608山东平阴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
于振清朝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坛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科状元
于成龙清朝1617~1684山西永宁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任两江总督
于式枚清朝末期1853~1916广西贺州清末官员
于右任民国1879~1964陕西三原著名书法家、诗人;政治家,教育家
于学忠中国1890~1964山东蓬莱东北军抗日爱国将领,共和国国防委员。
于得水中国山东文登天福山走出来的将军。
于权伸中国1904~1973吉林辽源开国少将(1955年)
于时雨中国1910~1942吉林辉南抗日爱国人士
于桑中国1917~2008四川渠县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笑虹中国1914~1973山东即墨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侠中国1915~2002安徽金寨开国少将(1964年)
于敬山中国1919~1996安徽宿州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波中国1930~2006山东文登海军少将
于殿臣中国1930~江苏镇江少将军衔(1988年)
于永波中国1931~辽宁瓦房店共产党员,上将军衔
于鸿礼中国1931~辽宁丹东少将军衔(1988年)
于敏中国1926~河北宁河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于占元中国1905~1997北京戏剧教师
于是之中国1927~2013河北唐山话剧演员,中国话剧代表人物
于承惠中国1939~山东蓬莱演员,武术家
于荣光中国1958~北京演员
于魁智中国1961~辽宁沈阳京剧表演艺术家
于震中国1975~北京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